黄梅戏起源于哪个省的地方(黄梅戏原名叫黄梅调、采茶戏)_黄梅戏_戏班_安庆

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当代文艺界有多种说法,其中就有“黄梅戏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形成和壮大于安徽省怀宁县(安庆地区)”一说。但是,这一流传甚广的说法最近被一本专著所证伪。黄梅戏是以安庆为中心源起并形成的戏曲剧种。

黄梅戏,原名叫黄梅调、采茶戏。

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湖北省黄梅县多云山区采茶歌就非常盛行。由于黄梅靠近长江一带,加上地势较低,有“江行屋上,民处泊中”之说。

因为地势不好经常闹水灾,老百姓们苦不堪言。许多人就编起了各种采茶歌,来寄托自己对各种美好生活的向往。

到了宋元时期,受戏剧文化的影响,采茶歌就演变成了采茶戏,经常出现在庙会上或过年过节时演出。由于演出大部分是带有报酬的,所以慢慢地就有一些人以此为生,形成了固定的采茶戏班子。

后来因为采茶戏基本上是在黄梅县内传唱,所以就改名叫了黄梅戏。

有了戏班,就有了竞争。当时的黄梅,大大小小的戏班太多了,就有一部分戏班就外出表演,慢慢地由黄梅发展到整个湖北省,再传唱到临近的安徽和江西。

到了清朝末年,有一支黄梅戏班来到安徽省安庆市表演,表演的结果不尽人意。戏班的班主深入当地了解,发现当地流行一种叫青阳腔的唱法,还有安徽非常出名的徽调也受当地人的喜爱。

这位班主心想:既然大家一时还不太容易接受外来的戏种,那我为什么不跟本地戏融合在一起呢?

黄梅戏搭上青阳腔和徽调有没有可操作性呢?管它呢,试一试就知道了。

想到就做,戏班班主就召集大家开会,统一了白天外出表演,晚上回来学习青阳腔和徽调的做法,甚至学完了之后还经常和当地人学习安庆话。

过了一段时间,用安庆话和青阳腔加上徽调来唱黄梅戏的表演在当地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每每戏班开场,来看的人络绎不绝,甚至还有外地的客人慕名而来感受这种新奇的唱法。

除了观众越来越多了,学习这种新款黄梅戏的人也多了。但在当时信息极度不发达,一直也只是在安徽一带传唱。

直到在1952年上海的一次华东戏曲会演上,中国黄梅戏传承发展重要的开拓者和贡献者。

来自安庆宜秀区的严凤英和她带领的安徽黄梅戏剧团表演了黄梅戏传统小戏《打猪草》和《路遇》,黄梅戏才开始在全国流行了起来。

1954年,第一部以黄梅戏为主导的电影《天仙配》问世,由严凤英来扮演其中的女主角七仙女。随着《天仙配》的热播。

黄梅戏从安庆的一个地方小剧种,变成了全国皆知的剧种,甚至和京剧、评剧、豫剧、越剧并称为中国五大戏曲。

综上所述,黄梅戏可以说是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省安庆一带,再由当地的表演艺术家严凤英女士精彩演绎而推向全国形成的一种中国传统戏剧。

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成为了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年6月9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申报的黄梅戏经国家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2021年5月24日,由湖北省申报的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