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开创的初期有许多著名的大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中国装甲兵之父”许光达,他请辞大将衔,毛主席赞其“英名天下扬” 。
1908年,许光达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个普通农家,192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入党后,他始终忠诚于党,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艰难困苦之中立场坚定,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
1926年春,许光达以优异成绩考入黄埔军校第5期,后编入炮兵科学习。1927年4月,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搜捕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黄埔军校也在“清党”之列。许光达不为所动,在学员政治面貌登记表上毅然写下“死不退出共产党”!1927年10月,许光达在与敌顽强战斗中负伤,在农民家中养伤刚愈,就踏上了寻找党组织的路途,辗转于潮汕、上海、寿县、蚌埠、南京、武汉、长沙、清河、北平、无锡、芜湖等地,历尽艰辛,从不言弃。
许光达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党,始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然而,1967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诬陷许光达“参与贺龙篡军夺权”,他遭受了非人折磨,1969年6月3日在抗争中含冤离世。清理他的遗物时,人们发现一本被汗渍浸透的党章,在一部《毛泽东选集》的扉页上,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百战沙场驱虎豹,万苦千辛胆未寒。只为人民谋解放,粉身碎骨若等闲。”
许光达善于带兵打仗,战功卓著,是最年轻的开国大将。
抗日战争时期,许光达将军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将军治校严肃正规,颁布内务条令规定,行进间军人相遇,要相互敬礼。初始,此规定甚难执行。将军身体力行,凡上街见学员,均举手敬礼。如此反复多次,抗大军人礼节蔚然。
1947年8月,胡宗南进犯延安。中央机关撤至黄河边,被挤压于葭县、米脂、榆林三县交界之狭小地区,西侧是榆林河、无定河,东面是黄河,南面和北面敌大军步步压来,处境十分危险。8月16日,时任西北野战军三纵司令员的许光达奉彭德怀元帅令,火速前往保卫中央机关转移。将军回忆,8月17日,率部冒雨到达指定地域乌龙镇。一看吓了一跳,仅隔一条雨裂沟,中央机关男女老少队伍隐约可见。是时,将军召各旅旅长登高望之,并下达死命令:“看到了没有,党中央就在前面。哪怕敌人的炮弹落在我们身上,也不许后退一步!”8月18日上午,三纵于乌龙镇以北与敌交火,激战一昼夜,阻敌三个旅轮番进攻,掩护中央机关安然转移。事后,毛泽东称赞此战曰:侧水侧敌本是兵家之忌,而我军犯了这个忌,却取得了前无古人的胜利。
许光达将军作战善思索,喜用计。1948年春,西北野战军发起宜川战役,并决定以“围点打援”战法,即以部分兵力围攻宜川,集中主力于运动中歼灭来援之敌。战前,将军向彭德怀元帅献策:援兵急来就慢打,慢来就急打,急慢相兼。如猎人设陷阱,以打狼崽引老狼,既要把它打哭,又不能把它打死,方能活捉老狼。彭总点头称善。是役,果大捷,“老狼”(刘戡援军)与“小狼”(宜川守敌)俱获。毛泽东闻之连曰:“打得好,打得好,打得好!”
许光达善于建军治军,不负重托,成为中国的“装甲兵之父”。他1950年6月任装甲兵司令员,夜以继日、呕心沥血,领导组建了装甲兵机关、部队、院校、基地和科研机构,强调“没有技术就没有装甲部队”,把政治工作与技术工作、军事训练与实战相结合,创建了铁甲雄师,并派出第一支坦克部队入朝参战,打出了国威军威。
许光达善于办学治校,致力胜战,为我军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抗日战争中,他先后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第三分校校长,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建国后组建了五个战车(坦克)学校和装甲兵学院,并先后兼任校长、院长,提出的“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虚心钻研的学习作风、正规踏实的技术作风”,成为装甲兵院校办学方针与血脉传承,造就了大批优秀人才。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授衔时只有47岁,是十位大将中最年轻的一位。
在国防部举行的一次招待会上,许光达知道了自己将要被授予大将军衔的消息,心中深感不安。他直接找了老首长贺龙,据说二人有如下一段对话:
贺龙:“这次授衔,10个元帅、10个大将,是毛主席、中央军委几位副主席反复研讨、权衡,又照顾各方面而决定的。”许光达:“如果柳直荀、周逸群要还在,应该授什么军衔?”贺龙:“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们不应忘却共患难的亡友。周、柳有可能像总理、邓小平一样,改行搞党务或行政。”许光达:“贺锦斋、段德昌要是不死呢?”贺龙:“可能是大将。”许光达:“若是叶挺还在呢?”贺龙:“元帅,理所当然的元帅。”许光达:“毛主席、中央军委对我的信任,我衷心感谢。但与其他几位大将比,无论德、才、资,均不如他们。我请求贺总把我的意见反映到中央军委,改授我上将衔。”
应该说,许光达问的这几个人是很有代表性的。周逸群是湘鄂西苏区的创始人之一,军政全才,一直活下来,军中地位至少是大将。按他的才能,也非常有可能像邓小平一样去搞党务或行政;段德昌就不用说了,红2军团的另一面旗帜,大将是没跑的。如果不是去了湘鄂西,要在中央苏区发展的话,元帅都是有可能的;贺锦斋是贺龙的铁杆追随者,南昌起义前就是贺龙20军的师长,草创湘鄂西时又是工农革命军的师长。若非过早牺牲,代表红2军团授大将是当之无愧的;柳直荀是红3军的政治部主任,即使不改行去搞党务或行政,军中地位也是远高于许光达的。红2军团的这几个人,无论是谁活下来,大将这个位置都轮不到许光达。还是贺龙说得清楚,评衔是战功、资历、山头的综合考量。因为红2军团当初被杀得人才凋零,而大将位置又必须有其代表,许光达才荣膺此位。
几经思考,他还是提笔向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写下了一份“降衔申请书”。 最终毛泽东、中央军委没有同意许光达的申请,仍然授予他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网上流传许光达大将在申请降衔未获批准后,又自请降级,在他的一再请求下,组织上满足了他的请求,改定行政五级,这就是在十大将中,其余九位大将都是行政四级,惟有许光达是行政五级的原因,成为十位大将中唯一的一位行政五级的大将。
其实,许光达大将申请降衔确有其事,但是申请降级应该是以讹传讹,杜撰出来的故事。
因为军队干部1955先有军衔,1965取消军衔后才与地方一样实行行政级别,十大将中陈赓大将因为1961年去世未有行政级别,许大将虽是大将军衔,但1952年部队评级时,他比其他大将的级别低,所以1965年成了行政五级,授大将时他自感自己革命资历、级别比其他大将较浅,坚决要求降衔,但1965年取消军衔时定的行政级别是中央根据他自己具体情况评定的,绝不是他自己要求低评一级工资的。如王平上将65年评六级,段苏权少将评六级,张云逸大将评三级等等。
许光达将军戎马一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屡见奇功,后来又成为新中国的装甲兵之父,然后在功成名就之后,许光达却把名利看得很淡薄,1955年当得知自己被授予大将军衔的时候,他几次提交报告要求降解,对此毛泽东这样评价他,500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志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贤英明天下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