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眼不识泰山的典故和出处_有眼不识泰山_典故_徒弟

中国源远流长,其中有许多的成语和俗语,那今天我们就谈谈有眼不识泰山这句话的出处和典故,以及一些历史事件。

含义

有眼不识泰山,比喻自己的见识太少,有名望的人在自己眼前也认不出来。是一种比较恭敬的说法,这样说可以让别人对你的印象更好。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5回:“到如今你拿他当古董铺老板看待,真正有眼不识泰山了!”

典故

传说春秋时期著名的木匠鲁班是一个非常珍视自己声誉的人。因此他收徒也非常严格。每隔一段时间,他就要从徒弟中淘汰掉几个自认为是“不成器”的人。这也许就是现在职场流行的“末位淘汰”制度的历史原型吧。

在一次对徒弟的考察中,鲁班发现一个叫泰山的徒弟,技术普普通通,没有丝毫长进。于是他认为这样的人出去说自己是鲁班的徒弟会坏了自己的名声。为了维护“班门”的声誉。鲁班决定把这个叫泰山的徒弟逐出师门。

泰山没有和师父争辩,临走给师父鲁班磕了个头。然后就卷起铺盖卷一声不吭地走了。接下来的很多年里,没人知道这个叫泰山的人去了哪里。鲁班似乎也渐渐忘记了他的这位徒弟。

然而,在过了数年之后,一次鲁班带着他们徒弟们逛集市。忽然发现在一个货摊上摆放着很多做工讲究的竹制家具。其技艺炉火纯青,制作巧夺天工。顾客争相购买。鲁班看了之后心中也是赞叹不已。爱才的鲁班很想结识一下这位竹器制作的高手。于是便向别人打听这位制作竹器的高手到底是哪位高人。人们告诉他,是鲁班大师的徒弟,赫赫有名的泰山制作的。

鲁班听后,先是大吃一惊,猛然才想起自己还有这么一位徒弟,感觉胸中有愧的他惊叹道:“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更让他无地自容的是,徒弟泰山并没有因为鲁班把他逐出师门就怀恨在心。而是依然把他尊为自己的师父。

历史事例

李白周游四方,有一天想去爬华山。乘醉骑驴经过华阴县县衙大门。古时候经过县衙不下马步行是十分不合礼仪制度的。县宰发现有人骑驴从县衙门前经过,大怒,把李白抓起来带到衙门里,喝问道:“你是何人?竟敢如此无礼!”

李白也不答话,引纸笔过来,在供状上潇潇洒洒数笔——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县宰一看,大惊失色,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李白长笑而去。真正风流名士。

这也告诉我们不要以貌取人,要多给予别人尊重,千万别成为有眼不识泰山之人,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