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姜的前世今生、起源问题,目前说法不一,其栽培历史悠久,至今已有几千年。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66历史网小编一起看看吧。
一说到“香料”,许多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都是充满异域风情的西域,是漫卷的黄沙与袅袅的熏烟。诚然,从古至今出现在我国的许多香料追根溯源都来自域外。但在这些扑鼻的香气中,有一种香料其实几乎贯穿了华夏历史,在中华文化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便是有人爱也有人嫌的——姜。
一、 从上古而来的姜
姜在中国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尚且缺乏实物史料的上古时期。那第一位尝到姜的华夏先民或许正是苦尝百草以救民的神农氏。传说在吃下一株毒蘑菇后,神农氏曾腹如刀绞,乃至昏迷。在朦胧之中,他隐约嗅到一股清香。尝百草的经验让他意识到这股清香的背后一定有某种妙物。因而在稍稍打起精神后,神农氏顺着香味寻去,终发现了一株长着细长叶片的植物。
神农氏拔出这株“香草”,一点点尝下去。入口时,辛辣和清甜交织。而吃下不久后,先前因毒蘑菇产生的腹痛一点点消失,神农氏的身体神奇般地好转。又因为神农氏是姜姓部落的首领,新发现的这株“香草”又救了自己的命,所以他将其命名为——“生姜”。
神农氏尝生姜并为其命名的故事到底几分真几分假,我们显然不得而知。但生姜的身影早就出现在了中国古人的生活中,这一点倒是有不少史料作证:《墨子·天下志》记载,在先秦时普通人家的菜园中已可见瓜和姜;《吕氏春秋》则载“和之美者,阳朴之姜、招摇之桂、越骆之菌”……《蜀都赋》还强调:“蜀地自古生产辛姜”。
二、 家家户户都可见的姜
确认了很早之前姜就走进了人们的生活,那么人们到底是怎么运用姜的呢?总的来说,姜有两大用途——吃,以及烧。
《礼记》载,周人“捶之,去其皽皮,编萑,布牛肉焉屑桂与姜,以酒诸上而盐之,而食之。施羊亦如之”。这说明从先秦开始,中国人就已经在用姜做调味料,以祛除肉食的腥味。
而秦汉已降,将葱姜加入羹中也是常见的食用方法。唐代时,岭南一带甚至风行将多种肉类和葱姜“一锅炖”的“不乃羹”:“交趾之人重不乃羹,羹以羊、鹿、鸡、猪肉和骨同一釜煮之,令极肥浓,滤去肉,进葱、姜,调以五味,贮以盆器,置之盘中。”
在宋代,姜随着时代风气的转变也变得“小清新”。《山家清供》中提到了“雪霞羹”和“满山香”两道菜,前者用了荷花、胡椒、姜和豆腐,后者则加了莳萝、茴香、姜和花椒。
南北朝时成书的《齐民要术》还记载了几种制作香酒的“梁米酒法”、“和酒法”和“灵酒法”。这些方法无一例外地都用到了姜。而在自古就盛产姜的蜀地,据苏轼记载,人们会在制作酒曲时加入生姜。陆羽在《茶经》中还证实蜀人还会用姜来煮茶。
姜的另一种用途——用作熏香——在今日已较为少见。但在汉代,姜科山姜属的高良姜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香料。在马王堆汉墓中,人们共发现了两座熏炉,其中一座便内盛高良姜和茅香、辛夷等的混合香料。
三、 被中医“盯”上的姜
除了调味和熏香,姜还长期肩负着自己最初的“职责”——治病救人。在马王堆汉墓中出土过一部汉代医书《五十二病方》,其中的《养生方》就提到:“取细辛、干姜、菌桂、乌缘,凡四物,各治之。细辛四,干姜、菌桂、乌缘各二、并之三指撮,以为后饭。益气,又令人面泽。”
同样是在汉代的医书《伤寒论》中,姜作为药材甚至还被名医张仲景细分为生姜和干姜。《伤寒论》全书汇集了113个药方,其中有63个药方都用到了姜。63方中,张仲景认为有39方应当用生姜,有24方应该用干姜。从药方的总数和细致程度可见,张仲景本人对姜的喜爱或许不会亚于神农氏。
此外,在古人眼中姜和桂枝或许还真的是“天生一对”。前文提到,周人早就会混合姜与桂枝来给肉类去腥。而在《伤寒论》中,张仲景25次将桂枝与生姜搭配。传世名方“桂枝汤”就是其中一种。
时至今日,虽然很少有人喝过张仲景青睐的“桂枝汤”、“干姜附子汤”和“生姜泻心汤”,但在我们的厨房里一定会有姜。南宋时,福建福州一带因盛产姜而每年向朝廷纳贡达到十万斤。而今天,这大概只是我国一年生姜产量的二十五万分之一。所以无论你爱不爱它,姜都不会从我们的生活里消失。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