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关系_安史之乱中安禄山与史思明结局如何_王朝_安史之乱_安禄山

史思明与安禄山是同乡,二人一直保持良好的关系。随着唐王朝政治日益腐败,史思明与安禄山起了取代之心。他们假借讨伐杨国忠之名起兵,一路南下,所到之处,山河破碎,血流成河,唐王朝笼罩在一片乌云之中。

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关系

安史之乱:安禄山被儿子杀死,史思明死于内乱,善恶因果终有报。

宝马香车,光华流转;玉液佳酿,口齿生香;歌舞喧阗,笙箫不绝……

这个朝代的文学作品,以诗傲然立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学之林中 。有恬适如画的田园小调,也磅礴凄寒的边塞风光;有歌功颂德的尊颂之词,也有暗流涌动的劝慰之意。

这个朝代的人,或寄情山水 ,做一只闲云野鹤;或遨游天外 ,挥洒不羁的人格;或回归心灵 ,开拓精神之力;或立足现实 ,极尽忧国忧民之思。这就是唐朝

今天仍被我们现代人滔滔不绝称赞的,就是唐朝繁荣的经济,开明的政治,发达的文化,以及频繁的外交。 其中,唐朝人民积极自信,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也是这个朝代令人向往的重要原因。

唐朝最繁盛的时代我们称之为盛唐,指永徽之治到安史之乱爆发前这一时期。 安史之乱后,唐朝便渐渐衰落下去了。此后唐王朝在风雨飘摇中度过了一百多年,后经“白马驿之祸”,唐朝灭亡。

可以说,“安史之乱”是唐王朝衰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安史之乱”的两个主导人物––安禄山与史思明。

安禄山的名气比史思明更大,但是史思明的谋略、才能并不亚于安禄山。明朝“后七子”代表人物王世贞评价他,史思明亦悍胡也,其才力远出于禄山上。

朝为逃债郎,暮登天子堂;一朝风云变,摇身成燕王

思明是突厥人,他能入朝为官,全凭在一场意外中自己卓越的随即应变的能力。 当时,他因为欠了官债,逃亡到了奚族地区。排外的奚族本想将他杀死,但他谎称自己是大唐的使者,奚王不但没杀他,反而以贵宾的礼节招待他。

随后,史思明又带领奚族人去朝拜大唐皇帝。他使用反间计杀了奚族人,并将奚族人的猛将带回去面见唐玄宗。 唐玄宗非常赏识他,给他赐了名字封了官,从此,他在京中占领了一席之地。

史思明与安禄山是同乡,二人一直保持良好的关系。随着唐王朝政治日益腐败,史思明与安禄山起了取代之心。 他们假借讨伐杨国忠之名起兵,一路南下,所到之处,山河破碎,血流成河,唐王朝笼罩在一片乌云之中。

这段时间,史思明一直在辅助安禄山。直到公元757年,安禄山被儿子杀死,史思明分析了局势,决定自立为王。 当时他在范阳驻兵,范阳集结了安禄山所有财产,史思明自立之心更甚。

当时唐朝正在劝降叛军,史思明将计就计,他献出投降书,留守范阳,并杀害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来表忠心。 史思明表面归顺,私下却小动作不断。唐肃宗派人“策反”,这一下惹怒了史思明。

史思明怒杀策反者及其部下,撕毁归降书,重新反叛。

史思明是个有谋略的人,但是他脾气暴躁,容易冲动,一发起火来谁都劝不住。性格多疑,不信任下属 ,这会让下属没有安全感。如当下属劝他,不要重新反叛重走老路的时候,他一气之下,用棍子打破了这个跟随自己多年的老军师。

他这样做,不但寒了老军师的心,也寒了所有下属的心。 他这样的行为让哪个下属还敢出言献策能。其实历史上的左思明有点像《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奸雄”形象。

暴虐失人心,众人皆叛离;大业差一线,死于亲子手

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与父亲个性截然不同。史思明做事雷厉风行,史朝义却为人谦恭,他磨磨唧唧的性子史思明怎么也看不惯,史思明更偏爱小儿子史朝清。 史朝义更得军心,史思明早有杀义立清之心。

史朝义遭阻,节节败退,本就处在困窘之中的史思明愈加生气,更加断定史朝义难成大器,并扬言要杀他以立君威。

又命史朝义一天之内修好用于屯粮的三角城,史朝义完不成任务,史思明又大骂,等他拿下陕州,就要斩了这家贼。这才逼得史朝义不得不先下手为强

史思明还是靠着自己随即应变的能力多活了几天,但是他太不得军心。军中将士怕计划有变,军心不齐,最后,还是动手勒死了史思明。 史思明的结局令人唏嘘,大丈夫不是死在浴血的战场上,竟死于家族内斗,他与安禄山这对兄弟,倒也是“殊途同归”。

“安史之乱”引发的近十年的战乱,把先人创下的盛世弄得一片狼藉,后百年间,国家沉寂,再不复盛唐景象。

人们原来那种积极昂扬的心态也再不复存在,转而去探求人的心灵世界 ,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像李商隐这样的诗人,整个王朝呈现出的是含蓄的灰心丧气。

史思明的第二次反叛并不能算得上多么成功,但是他的铁蹄踏过之处, 这片国土便是血色。史思明完全可称“蛮夷”,他攻破一座城,等待这座城的就是烧杀抢掠,血流成河。这样的人的确将会毁灭一个王朝

结语

一个王朝的辉煌需要几代人的经营,但一个王朝的破碎就在顷刻之间。“安史之乱”对人们的伤害是巨大的。 在战争中,数不清的百姓流离失所,那个时候的人们才真正不知道还有没有明天。

我国伟大的诗人杜甫在他的诗歌中记录下了“安史之乱”的真实状况 。一首《春望》,破碎的山河读来让人触目惊心,价值千金的家书更使人心酸。“三吏”“三别”中那一幕幕景象都令人垂泪。

史思明推翻一个王朝的可怕之处不在于一个王朝的更新换代,而在于一个暴戾君主的统治。 当然一个能建立王朝的人也绝不是像史思明这样的,最后他失去人心,死于骨肉之手,也是他平时为人处事的方式留下的祸患

时势造英雄,一个英雄人物的诞生也必有多方因素的影响。

史思明的确有处变不惊,灵活观察局势的能力,但同时,他的出身和经历又束缚了他。 他渴望钱财,枉顾人命,不懂约束下属,忽略人言可畏,或许他的确能把一个王朝搅得天翻地覆,但他注定只能是个脾气暴躁的将军 ,而成为不了一代贤明的君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