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秦琼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李世民是历史上少有的明君,他不但开创了“贞观”盛世,而且他还是为数不多不杀功臣的君主,他的一生从来没有烂杀任何一个有功之臣,甚至对于手握重兵的臣子从来没有怀疑过。
他对跟随自己打天下的文臣武将都很好,做到了有功必赏,唐初的很多大臣跟李世民都有过命的交情,李世民登基以后对他们一一进行封赏,甚至还为24位有大功的功臣单独建阁,在阁中雕刻他们的塑像,以此来表达他们的功绩。
虽然李世民对大部分功臣做到了问心无愧,但他也有对不起的人,他对不起的这个人就是他的过命兄弟秦琼。秦琼是李世民的心腹大将,李世民能得天下有很大一部分功劳是秦琼的,而且秦琼在战场上多次救过李世民的性命,若是没有秦琼,李世民不知道死多少回了。
李世民对待秦琼也像兄弟一样,但李世民唯一对不起秦琼的地方就在于凌烟阁24功臣排名次的时候,他将秦琼排在了最后一位,凭借秦琼的功绩进入前五名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但李世民权衡利弊以后,还是将秦琼排在了最后一名,这也是李世民唯一对不起秦琼的地方。
秦琼字叔宝,是隋末唐初的猛将,据《旧唐书》记载:“秦琼每次随李世民征战,都充当先锋大将,只要对方有勇猛过人的将领,李世民都令秦琼出战,秦琼也是每次都可以在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
秦琼最开始并不是唐朝的将领,那时唐朝还没建立,秦琼还在隋朝大将来护儿手下任职,秦琼任职期间深得来护儿的欣赏,当时来护儿就断定秦琼日后必成大气。
随着隋炀帝日益无道、朝廷日渐腐败,秦琼越来越感觉自己不应该为这个腐败无能的朝廷效力了,他想推翻隋炀帝领导的朝廷,为天下穷苦百姓打造一个富裕安康的天下。于是他只身一人离开了军队,投靠了当时天下最大的起义军“瓦岗寨,”瓦岗统治者李密见秦琼来降非常高兴,因为他知道秦琼是帅才。秦琼刚到瓦岗,寸功未立,但李密仍然将秦琼封为将军,与程咬金一起掌管瓦岗最精锐的8000禁卫军,此时的秦琼仿佛遇到了知己,想要辅佐李密建立一个他心中想要的太平盛世。
秦琼投降李密后,为李密征战沙场,每次攻城拔寨秦琼都身先士卒,第一个攻上城楼的总是秦琼,秦琼也因为战功被誉为瓦岗第一猛将。随着瓦岗的日益壮大,李密的初心也变了,现在的李密想的不是造福万民,他想的是如何能保住手中的权力,为了权力他不惜杀害瓦岗寨另一首领翟让,李密这种行为深深的刺痛了秦琼的心,在此之后秦琼与李密离心离德。李密与王世充大战后,李密败于王世充之手,秦琼与单雄信不耻李密的行为,于是二人投降王世充。
秦琼投降王世充后日子过得也不好,因为他发现王世充为人比李密阴险狡诈,而且他信不过秦琼等降将。秦琼在王世充手下呆了一段时间后,就离开了王世充,此时唐军正在与王世充打仗,秦琼早听说唐军是仁义之师,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投降唐军。
秦琼投降后,被李渊分到李世民手下任职,李世民早就听过秦琼的威名,对于秦琼的到来十分的欢喜,他将秦琼封为马军总管的职位,随他一起镇守长春宫。秦琼欣赏李世民的为人,同样也肯定唐军的所作所为,因此秦琼决定为李世民牵马执蹬,陪他一起征战沙场,为百姓谋幸福。
秦琼降唐后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先后助李世民平定宋金刚、刘武周、王世充等诸侯,可以说大唐的天下一统秦琼功不可没。秦琼助李唐平定天下后,还帮李世民赢得“玄武门之变”,最终力保李世民登上天子之位。
李世民登基以后没有亏待秦琼,他封秦琼为左武卫大将军,加封天下兵马大元帅,整个大唐的兵马尽在秦琼手中掌握。
公元638年,秦琼由于伤病去世,被追封为徐州都督,并且赐秦琼陪葬昭陵。
李世民可以赐予秦琼陪葬昭陵的殊荣,但在凌烟阁24功臣排名中,他却只能将秦琼排在最后一位。他这么做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秦琼是他的老兄弟,对这些虚名并不在意,而且在建凌烟阁时,秦琼已经去世多年,李世民为安慰其他活着大臣的心思所以将他们的排名向前提,然后将秦琼的排位放在了最后一名。
即使秦琼在凌烟阁的排名是最后一名,但是谁也抹杀不了秦琼对大唐的贡献,同样李世民可以赐予秦琼昭陵陪葬,这就已经肯定了秦琼的功绩,我想故去的秦琼也不会在意凌烟阁排名这些虚名。
秦琼是小编最敬佩的历史人物之一,因为他不但武艺高强、勇猛无敌,更重要的是为人讲义气、重感情,当时有这么一句话可以形容秦琼讲义气:“秦琼为义肯舍黄膘马,两肋插刀不嫌疼,”这一句话就充分表明了秦琼是一个十分讲义气的英雄。
在讲义气、重感情的背后,秦琼还是一位明事理能时刻为天下百姓考虑的英雄,他这一生投奔了好几位主公,但最终他投在了李世民的麾下,因为他知道李世民是一位真正的雄主,他是可以成为一个为百姓造福的皇帝,所以秦琼这一生甘愿为李世民出生入死。
从秦琼的身上我们看见了一个英雄该有的东西,我们也要学习秦琼的讲义气、重感情,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像秦琼一样能看明白是非对错,知道谁才是真真正正值得我们甘心追随的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