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是怎么一步步成为权臣的?_司马懿_曹丕_自己的

  司马懿是怎么一步步成为权臣的?下面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在封建帝制下,想成为一个谋朝篡位的“奸臣”,需满足两项因素:主观意愿、客观条件。

  其中,主观意愿几乎是没有门槛的。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不信命、不信邪,信奉的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对于高高在上、生杀予夺集于一身的皇帝宝座,估计八成古人都产生过幻想(甚至连女子都付诸过实践);

  但任何有价值的事都是想着容易、做起来难,成为皇帝那就更是难度登天,架空皇帝、掌控军队、降服群臣......想要达成这些条件,自身的能力并不是最关键的,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因此,纵观几千年的古代史,满足了“谋朝篡位”客观条件的人臣,可谓凤毛麟角。这些人中,那些品德高尚、没有主观意愿的,显得越发可贵、被世代传唱,如伊尹、霍光;其他的,则几乎如狼似虎地让自己或后代鸠占鹊巢、成为皇帝,这种人就太多了,曹操、刘裕、杨坚、赵匡胤......至于司马懿,不过是其中之一。

  司马懿并不是圣人,所以他一开始是否具备僭越帝位的狼子野心,其实很难判定,也没必要揣测。更关键的是,在连续三任曹魏君王在位期间,他都没啥客观条件。

  曹操曾经说过:“司马懿非人臣也”。

  公元201年,也就是官渡之战后,司马懿就引起了曹操的注意。作为前洛阳令、京兆尹司马防的八子之一,司马懿自小就聪明博学、名声在外,被称为“非常之子”。对于这样的人,曹操是很感兴趣的,由于派人召他到自己府上当差。

  曹操此举,可并不是出于单纯的爱才之心。对于河内司马氏这种豪门望族,他不可能任由其游离于自己的掌控之外,把其代表人物司马懿收归门下牢牢盯着,能干活出力自然好,万一有必要,还能找个理由斩草除根,岂不美哉?

  果然,当时诸侯众多、天下格局未定,司马懿并不愿意跟曹操捆绑,他假装得了风痹病躺在家里一动不动,曹操只好暂时作罢。

  公元208年,曹操基本同意中原、当上丞相后,说话底气也足了,再次派人征召司马懿,并且交待道:“如果司马懿再推托,就把他收监入狱。”也出是出于害怕,也许眼见大局已定,司马懿终于出山,担任文学掾。

  在当时,司马懿先后担任黄门侍郎、任议郎、丞相东曹属、主簿。曹操称魏王后,他担任太子中庶子,与陈群、吴质和朱铄并称“四友”,成为曹丕的核心智囊。

  但即使如此,曹操仍对司马懿很不放心,他曾对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世”。相传,曹操有这种念头,是因为他做了一个“三马食槽”的梦;但相对于这种戏说,更有可能是阅人无数的曹操对于司马家族权势的担忧。

  但曹丕却“不听老人言”,他不仅拍着胸脯担保,扭头还把父亲的这句话告诉了司马懿。司马懿自然是吓得差点魂飞魄散,于是便以更加勤恳的态度来博取曹操的好感,史称他“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连割草放马这类的小事儿都亲力亲为。伸手不打笑脸人,曹操也暂时放松了警惕。

  司马懿最终改变曹操对自己的看法,是在公元219年。当时,在与曹操合作、擒杀关羽后,孙权遣使称臣,并且怂恿曹操自立为帝。曹操虽然表面上不同意,但内心乐开了花,而当时的司马懿则跟着一群亲信纷纷表示支持曹操称帝。

  这种表态非常重要,在曹操看来,在这种大是大非的关键问题上敢于背负骂名支持自己的,绝对是靠得住的自己人。这一刻起,他对司马懿的猜忌才逐渐转为信任。

  可见,曹操在世时,司马懿的职场主要目标是“避免猜疑、活下去”。

  至于曹丕,则对司马懿无条件信任。

  从上文可以看出,作为曹丕的嫡系,司马懿博取了他的高度信任。因此,当曹丕代汉后,就封司马懿为尚书、督军、御史中丞等要职,加封安国乡侯,下一年又转为侍中、尚书右仆射,类似于宰相之职。

  后来,曹丕离京期间,经常安排司马懿留守,“内镇百姓,外供军资”。纵然如此,那时的司马懿仍旧表现得相当谦卑,由此让曹丕极为放心,甚至视其为自己的“萧何”,还做出了“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的长期性安排(抚军大将军,是司马懿当时的职位之一)。

  当然了,当时的重臣,并非只有司马懿一位;曹丕的能力与威望,统治曹魏政权也是绰绰有余的,没有人具备僭越的可能。

  不过,曹丕没活到40岁就英年早逝,他在临终前安排司马懿与曹真、陈群共同顾命辅政,并且下诏告诫太子曹叡:“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

  这一事件,给司马懿带来了质变,明末思想家王夫之认为:“魏之亡,自曹丕遗诏,命司马懿辅政始”。

  但曹叡在位前期,一度对司马懿极为防备。

  曹叡即位时,虽然年仅20,但如侍中刘晔评价:“秦始皇、汉孝武之俦,才具微不及耳”,帝王权术相当过硬。

  对于司马懿,曹叡起初其实并不信任。即位的同年底,他搭建自己的领导班子,任命钟繇为太傅、曹休为大司马、曹真为大将军、华歆为太尉、王朗为司徒、陈群为司空,而司马懿,只是骠骑大将军。

  可见,当时的司马懿并不是权势、地位最高的大臣。下一年,曹叡任命其驻扎宛城,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不再像曹丕期间那样担任后方镇守大臣的角色。

  但在军事岗位上,司马懿也体现出了过人的能力,到任之初就干脆利落地平定了新城太守孟达叛乱。随着蜀汉政权连年北伐,他的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巨大转机。

  起初,面对诸葛亮的前三次北伐,曹叡都以曹真为统帅;但在公元231年,当诸葛亮卷土重来时,曹真病重,曹睿不得不改派司马懿。从此以后,司马懿一直担任西线指挥官,在与诸葛亮这位一时英杰的对抗中,他不仅逐步掌握了军队实权、培养嫡系,还积累了巨大声望,综合实力再度提升。

  而在公元239年,随着曹叡年仅20多岁便英年早逝,司马懿终于迎来了具备乐成为“乱臣贼子”的全部客观条件:

  继位的齐王曹芳年幼,曹真、陈群等一班功勋元老早已去世,司马懿与曹爽受诏共同辅政。而曹爽的威望能力都相当有限,司马懿当之无愧地成了当时曹魏政权最“德高望重”、手握兵权、党羽遍布的权臣。

  而随着曹爽先先手排挤自己,司马懿更是找到了付诸行动的正当理由。政治斗争从来都是你死我活的,面对曹爽集团的打压,司马懿若应对失措,搞不好便有灭族之祸。开弓没有回头箭,原本就具备客观条件的他,此时的主观意愿更是被进一步激发,“狼子野心”终于成型。在三任帝王期间连续蛰伏数十年后,又一个试图谋朝篡位的权臣由此完全诞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