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十九子朱橞的王号为什么是“谷”?_朱元璋_明朝_长沙

  朱元璋十九子朱橞的王号为什么是“谷”?下面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朱橞王号为何是“谷”?这恰恰就跟他的藩地宣府有关。《明史诸王列传》载:“(朱橞)洪武二十四年封。二十八年三月就藩宣府。宣府,上谷地,故曰谷王”,因宣府在隋唐前为上谷郡地,故封其为“谷王”。

  上谷郡,始建于燕昭王二十九年(前283年)。燕昭王十二年(前300年),燕将秦开率燕军大破东胡,迫使东胡北退千余里,燕国取地千里。而后,燕国为了巩固新占领的疆土,遂就在这里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五郡。就这样,上谷郡诞生了。

  为何要叫“上谷”?那是因为上谷郡的郡治,其是建在大山谷的上边,故名“上谷”郡。

  秦始皇一统中国后,沿用上谷郡建置,将其划为三十六郡之一。刘邦代秦建汉后,继续延续上谷郡的建置,但是将上谷郡一分为二,划出了一部分土地,建涿郡。

  王莽时期,改上谷郡为郡。

  东汉时期,光武帝恢复上谷郡郡名。三国时期,上谷郡归魏国,郡名依旧。晋代,晋武帝分上谷郡部分地区,置广宁郡。南北朝时期,上谷郡先后归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燕,置北齐改为易州。隋代,文帝改易州为上谷郡,复置。唐代,废郡置州,以故上谷郡地置妫州。

  此后,上谷郡不复存在。

  明代,朱元璋为防范北元残余力量的反扑,遂在原上谷郡置宣府镇,是为九边镇之一。宣府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据《读史方舆纪要》载:“南屏京师,后控沙漠,左扼居庸之险,右拥云中之固”,简单的说,宣府无论是在明朝的手里,还是在北元的手里,它都是一个战略要地,明朝得到宣府,既可保京师无忧,也可时刻威胁北元。反之北元得到宣府,则可保北元无忧,也可时刻威胁明朝。

  正如明程道生所言:“宣府山川纠纷,地险而狭,分屯建将倍于他镇,是以气势完固号称易守,然去京师不四百里,锁钥所寄,要害可知”,宣府距离明朝京师不过百里,一旦宣府被占,则北京危矣,明廷危矣。

  朱橞能被封为“谷王”,且12岁就就藩于宣府,去执掌这一战略要地,可以看出朱元璋对他是十分器重的。

  而朱橞也确实有让朱元璋器重的资本,年仅12岁的他,一到宣化镇,就积极贯彻朱元璋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治国方略,构筑长城,戍边御敌,替大明牢牢巩固边疆的统治。

  朱元璋时期,朱橞过得可是无比的惬意,因朱元璋的器重,他可是手握重兵,是当时实力最强的藩王之一。

  但是,随着朱元璋的驾崩,手握空前实力的朱橞,开始面临着无尽的打压,毕竟怀璧有罪,作为臣子拥有这等强大的实力,皇帝肯定会忌惮,而一旦让皇帝忌惮,他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最初,在朱允炆削藩之时,因燕王朱棣突然造反,朱橞侥幸逃过一劫。但是,在雄主朱棣登基后,朱橞的好运也就到头,没过多久就被朱棣找了一个借口,从要地宣府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长沙,失去了宣府的兵权,沦落为一个可以被朱棣任意宰割的存在。

  或许,就是因为这种巨大的落差,被贬到长沙的朱,他开始自己作死,是大肆搜刮民财,卖官爵,弄得属地长沙是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当然,如若朱橞仅仅只是如此,或许还不会有他后来悲惨的结局。真正造成他后来那悲惨结局的,还是他之后的那般谋逆之举。当时,因对朱棣将其贬往长沙的不满,他有了谋逆之心,开始大造战舰弓弩,训练兵勇,同时妄图联合蜀王朱椿一起举兵造反,推翻朱棣统治。

  此次计划,因蜀王的反对,而宣告失败。但是,这次谋逆之举虽未成功发动,可却被朱棣知晓。试想,被朱棣知道,他岂能有好结果呢?最终朱橞被朱棣废为庶民,关进狱中,直至宣德三年在狱中孤独而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