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刘邦和戚夫人的读者,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邦明了解吕雉不会放过戚夫人,为何不让吕雉陪葬?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将昔年得宠、冒犯于她的戚夫人做成了人彘。
何为人彘?这是中国古代一种惨无人道的酷刑。
“断其手足,挖眼、削耳、饮哑药,关在厕中,称为人彘。”
不仅如此,为了让戚夫人受尽折磨,吕后还命令御医用最好的药给戚夫人止血,想让她多活几天。
在做成人彘的情况下,戚夫人又活了三五天,才彻底死去。
其实,吕后与戚夫人之间的矛盾,早在刘邦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
刘邦也了解,自己死后,吕雉会成为太后,绝不会放过戚夫人母子。那他为什么不保护戚夫人呢?要了解,当时还有活人殉葬制度,刘邦为什么不让吕雉陪葬呢?
既是夫妻,也是战友
刘邦起事之前是个小混混,即便是往好听了说,也只是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
而当时作为千金小姐的吕雉,却还是选择了嫁给他,过上了苦日子,为刘邦生儿育女。
在起事之后,刘邦就离开了家乡。
在这段时间里,刘邦的家人都是由吕雉一人照顾,让刘邦免除后顾之忧,虽然日子过得十分艰辛,但她从未抱怨。
不得不说,这个阶段的吕雉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贤妻良母,是刘邦的贤内助。
后来,大汉初立,百废待兴。
吕雉作为皇后,仍旧是刘邦这位皇帝的“贤内助”。
她不止一次地利用自己敏锐的政治嗅觉,帮助刘邦稳固统治。
一次刘邦外出平叛,大功臣韩信借机图谋叛乱,吕后得了消息之后,便用计将韩信骗入宫中杀死了他。
梁王彭越被告发谋反,刘邦便命令除去他的封地,让他迁居西蜀。
吕后却说:“让彭越去蜀地这是自留祸患,不如现在就杀了他。”
刘邦深觉有理,就杀掉了彭越,铲除了这个潜在的威胁。
这样的吕后,已经不仅仅是刘邦的妻子了,她更是可以和刘邦并肩作战的战友。
刘邦暮年时,朝中不少开国功臣们都还健在,他们个个功绩卓著,势力极大。
而太子刘盈,他不仅年轻,性格也十分软弱,极有可能镇不住这些大臣。
最后,他很可能会沦为傀儡皇帝,让大汉名存实亡。
但吕后则不同,她追随刘邦多年、功绩卓著,与朝中大臣多有旧交。
更何况,她有心机、有手段,有能力制约这些功臣。
与此同时,作为刘盈的母亲,吕后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让刘盈的皇帝之位更加稳固。
也就是说,她是绝对不会颠覆刘氏政权的。
正因如此,在弥留之际,刘邦还是选择召见吕后,把自己辛苦打下来的江山,托付在了她的手上。
当时,吕后问刘邦:“日后,如果萧何不在了,谁能够接替相国的位置呢?”
刘邦回答:“曹参吧……”
吕后又问:“如果他也不在了呢?”
“王陵。但此人不懂变通,可以让陈平辅佐他。”
稳妥起见,吕后再次追问:“那再之后呢?”
这句问完,刘邦似乎陷入了思索当中,很久都没有回答。
过了好一阵子,他才长叹了一声,对吕后说:“只怕那时你也不在了!”
之后,他就闭上了眼睛,不再说话。
从刘邦最后的这句话中,我们能够读到他对吕后的特殊情感。
似乎在刘邦的心目当中,只要吕后还在,就不怕江山不稳。
相比之下,戚夫人只是一个宠妾,一个只了解撒娇卖乖、讨男人欢心的女人。换句话说,没有戚夫人,也还有其他的女人。
但吕后,却只有这么一个人,可遇而不可求。
刘邦又怎么会为了保护一个宠妾,而杀掉能帮他稳固江山的战友呢?
做大的吕后,杀不得
刘邦不杀吕雉,还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因,那就是:现在的吕后不仅仅是一个人,她代表着一股势力。
已经做大了的吕后,想废黜她都是不可能的,更别提要杀她了。
吕后的势力到底有多大?
首先,她妹妹吕媭是樊哙的妻子。
汉朝建立之后,樊哙作为开国功绩,官至大将军、左丞相,手握重兵,地位比周勃、曹参这些人都要高,可谓是大汉第一武将。
其次,吕雉还有两个哥哥,分别是吕泽和吕释之,他们都是跟随刘邦打天下的有功之臣。某次刘邦被项羽打得大败,就是投靠了驻守下邑的吕泽,才得以度过难关。
也正是在此事之后,刘邦才决意立吕雉的儿子刘盈为太子。
这二者之间,想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最后,作为刘邦的元配,吕后与众多功臣都是老乡、是旧相识。
她不仅与萧何、曹参相熟,张良、周昌、叔孙通等人也都站在她这一边。
那么,刘邦是在什么时候意识到,吕后的势力,已经大到连他本人都动不得了呢?就是在他想要改立太子的时候。
当时刘邦极其宠爱戚夫人,在她连续“枕头风”的影响之下,刘邦起了废黜刘盈、另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的念头。
然而,让刘邦和戚夫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提议刚一提出,就被群臣反对。
大臣们反对的理由也十分充分:从出身来讲,刘盈是皇后的儿子,是嫡长子,而刘如意则是一个庶出的儿子。
废长立幼,天下必有大乱。
汾阳侯周昌的态度就十分坚决。他虽然说话结巴,但还是坚持直言进谏:“我……我的口才虽然不好,但是我……我……了解这样做不行!陛下您想废掉太子,我……我……坚决!坚决……不能接受您的诏令!”
吕后得知此事后,找到了周昌,亲自向他下跪以表谢意。
与周昌立场相同的,还有叔孙通。
作为一个精通儒家礼仪的人,叔孙通没有直言进谏,而是选择了迂回策略,给刘邦讲了两个历史故事。
一个是春秋时期,晋献公因宠爱骊姬,而废了原本的太子,改立了骊姬的儿子,结果晋国乱了几十年。
另一个就是近在眼前的、秦朝的例子,秦始皇由于没有早日确定扶苏的太子地位,结果赵高伪造遗嘱,立了胡亥为帝,这直接就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这两次劝谏,虽然都暂时阻止了刘邦改立太子,但真正让他打消念头的,却是另外一件事。
当时,刘邦想要废黜太子的事情已经是人尽皆知。
张良作为太子一方的坚定支持者,为吕后出谋划策,请来了四位重量级人物——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指的是四位老先生。
他们遁世隐居,品行高洁,受人敬仰,美誉遍天下。连刘邦本人也曾经前去拜访多次,却都没能请动他们。
然而,让刘邦没想到的是,太子刘盈却能够把他们请到宫中的酒宴上来。
太子的声望,已经如此之高了吗?
看来,太子一党已成气候,如果现在强行换太子,只能徒增内乱,得不偿失。
于是,这次筵席结束后,刘邦就对戚夫人说:“太子羽翼已丰,我不能再提另立太子的事了。”
这一次,任凭戚夫人再怎么哭闹,刘邦也没有再提此事。
刘邦的安排
当然,戚夫人毕竟是刘邦的第一宠姬,要说刘邦一点都没帮她打算,那也是冤枉刘邦了。
虽然不能改立太子,但是为了保护戚夫人,刘邦还是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封王。刘邦将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封为赵王,还给他划分了封地。
为什么说这是保护戚夫人?一来,给刘如意封了王,就相当于表明他已经退出了皇位的竞争。这是在向吕后示弱,意思就是:戚夫人母子已经没有威胁了,您大人有大量,就放过他们吧!
二来,只要刘如意有了封地,在刘邦死后,戚夫人就可以跟着儿子前往封地生活。
这样她就能远离吕后,躲避危险。
刘邦的另一位嫔妃薄姬,她就是在刘邦驾崩后,跟随自己的儿子刘恒前往了代国,被尊为了代国太后。
第二件事,找靠山。依照吕后当时的势力,即使给刘如意封了王,刘邦还是担心保不住戚夫人。这可怎么办呢?
刘邦整日里愁眉不展、长吁短叹,朝臣们都看出了皇帝有心事,但却都不了解他在担忧什么。
文武百官之中,有一位名叫赵尧的御史,他看出了刘邦的心事,于是问道:“陛下是不是因为吕后与戚夫人不睦而不安啊?是不是担心赵王和戚夫人无法自保啊?”
被猜中了心事,刘邦也不遮掩,直截了当地问:“怎么?你有办法?”
赵尧既然敢问,自然是早已想好了主意,于是说道:“陛下可以派一个厉害的相国去辅佐赵王,最好是吕后和太子平日里敬重的人。”
刘邦觉得此言有理,于是就派遣了周昌前去辅佐赵王。
这个周昌到底是何许人呢?
周昌是汉朝的开国功臣之一,是从沛县时期就开始追随刘邦的老人儿了。
他为人坚韧刚毅、敢于直言不讳,汉朝建立后,被封为汾阴侯,即便是萧何、曹参这些人,也都十分敬重他。
而且,在商议废太子时,周昌还曾出言帮吕后和太子说话,算是对吕后有恩。
所以刘邦认为,只要他去辅佐赵王刘如意,吕后就不会轻易对赵王和戚夫人下手了。
第三件事,下令杀樊哙。刘邦在临死之前,派陈平和周勃前往军营,立斩樊哙。
什么叫立斩?就是不用经过抓捕、审讯、定罪,立即斩杀。
樊哙的大名,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同样是从沛县时期就追随刘邦,既是直臣,也是忠臣。
为救刘邦,樊哙当年孤身闯入了鸿门宴,与项羽对峙。
在刘邦行差踏错的时候,樊哙也能直言不讳地指出错误,斧铖加身也不退缩。
而刘邦,他也一直信任樊哙,对他恩宠有加。
对这样的一个人,刘邦为什么会突然下令要杀他呢?
当然是为了戚夫人了。
当时有人向刘邦进谗言,说只等他一死,樊哙就会带兵杀死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
可能有人想问:难道刘邦就这么相信了呢?
一方面,樊哙算是吕后一党的外戚,与戚夫人作对也很正常。
另一方面,刘邦当时已是命不久矣,根本没有时间去查实,为了保护宠姬爱子,他只好立即下令斩杀樊哙。
可是,刘邦虽然下了令,但陈平和周勃却并没有照办。
他们认为皇上病重,很可能是一时糊涂,就只是将樊哙绑了起来,准备先带回都城再做打算。
可等他们回到都城时,刘邦已经驾崩了。
掌权的吕后,自然是立即下令放了樊哙,并让他官复原职。
吕后的功过
现在一说到吕后,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这个女人心狠手辣,不仅斩杀了无数功臣,还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简直是一想她起来,就感觉后背发凉!
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历史上的吕雉其实是个成功的政治家。
掌权之后,吕后没有独断专行,而是严格遵照刘邦的“黄老之治”,让百姓恢复生产,为汉朝后来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吕雉虽然重用外戚,却从来没有想过要颠覆刘氏天下。她手下的外戚集团,虽然掌权,却不跋扈。他们从不仗势欺人、欺压百姓,而是兢兢业业为国效力。
话说回来,其实我们不妨想想,如果真让刘如意当了皇帝,让毫无政治头脑的戚夫人当了太后,汉朝又会是一个怎样的景象呢?恐怕不堪设想吧?
所以说,汉高祖刘邦没有为了戚夫人而除掉吕雉,实在一项英明抉择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