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重视六艺中的射和御的原因是什么?下面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作为国之发展的根本大计,教育在历朝历代以来都受到人们的重视。虽然在大部分时候对于广大平民来说,教育是一种较为奢侈、无法负担的事物,但在贵族以及官僚统治阶级的推动下,我国的教育体系还是蓬勃发展了起来,变得相当繁荣。
而在春秋战国时期,最为主要的教育内容便是如今被称为六艺的事物——礼、乐、射、御、书、数。但令人奇怪的是,作为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教育家之一的孔子,却对射和御持更加重视的态度,其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一、射和御这两项技能的简单介绍
1、射礼相对来说内容较为繁多
射,即射箭,是我国礼仪文化的重要内容。射礼虽然从周朝时期便已经产生,但之后随着时间的发展以及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才使其最终在唐朝开元年间变得更加成熟和完善。射礼在形式和内容上一共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大射,是天子以及诸侯参加祭祀典礼之时所举办的,也是所有射礼当中最为隆重的一种。
而在大射举行时,不仅有着专门的官员和严格的程序,不同等级的官员所使用的工具也不尽相同,呈现出明显的等级森严特点。第二种是宾射,是在诸侯朝见天子或者诸侯间互相会面时所举办,在规模上虽然赶不上大射,但也已经算相当隆重了。
第三种是燕射,是在宴会之时举办的。值得一提的是,古代燕与宴是同一个字,所以按照今天的文字使用习惯来说,称其为宴射更为合适。第四种是乡射。在周朝时期,每到春秋这两个季节的时候,全国各地都有着民众聚会以习射的风俗习惯,这便是乡射的来源。
其中,射一共需要进行三番射箭,第一番的重点在于对射手本身的教练和考验,第二番和第三番则更具有比赛的意味。如果说第二番和第三番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第三番在进行的时候会有音乐。在生活较为单调的古代,乡射不仅是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同时也能起到教化和引导作用,方便于社会的管理。
从射礼的程序上来讲,它一共分为十二个步骤,分别是备礼、迎宾、开礼、配耦、纳射器、倚旌、诱射、一番射、二番射、三番射、旅酬、送宾。其中大部分步骤通过名字都可以大致猜出什么意思,所以我这里只简单介绍几个。开礼,指的是一个名为司射的专门人员去取箭和报告弓箭情况的过程,算是一种特定的开场仪式。
配耦,指的是司射将射箭技艺相近的人两两分为一组,六人便组成上、中、下三耦。倚旌,意思就是将旌旗作为提示,来让参赛者更清楚靶心的位置。诱射,是司射为众人示范射箭的过程。可以说,司射的行为几乎贯穿了整个射礼的始终。
2、御礼本身包含两重含义
御,即驾驭,在古代多与车马有关。需要注意的是,御当中的“驾驭”意思其实是来源于“驭”字。在御礼当中一共有着这样几个内容:鸣和鸾、逐水车、过君表、舞交衢以及逐禽左。
鸣和鸾较为基本,可以视之为能够平稳畅快地驾驭马车;逐水车的技术更高一筹,要求驾驶者在岸边驾车时不会掉落下去,尤其是在那些沿岸较为曲折的地方,更是主要的考察地点。
过君表要求驾驶者在经过天子的旁边的时候,仍旧保持应有的仪态和动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在考验人临危不乱的品格。舞交衢,要求人们在经过通道的时候仍然能够表现出轻松畅快。逐禽左则显得较为专业了,是要人们在驾驶马车时从左边捕获猎物。
除了最基本的驾驶技能外,御礼还包含另外一种意思,那就是君王对臣子的掌控和把握。正所谓帝王之术,便是如何控制臣子的方法,从而维护帝王自身的统治,在现代则可以称之为管理学。
尤其是在古代的奴隶体制和封建体制之下,臣子作为帮助自身管理天下的帮手,虽然他们对帝王来说必不可少,但如果无法将他们牢牢控制住,最后便会很容易地出现造反的情况。因此,对于那些想要实现阶级跨越和治国安邦理想的人来说,御人之术必不可少,这是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自身安全和提升国家工作效率的基础。
二、射礼和御礼在先秦时期的社会环境中相当重要
1、射礼和御礼能够在实际生活当中起到重大作用
在人类早期社会当中,由于体型和力量上的差距,人类很难或者说是无法正面对抗野生动物。既是为了保障自身的安全,也是为了获得足够多的食物以延续生存,他们发明了射箭这项技艺,从而能够远距离射杀猎物。当人类形成社会、建立国家后,射箭又开始具有了军事职能,成为提升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方法。
当然,射箭的劳动职能也并未消失,总会有普通民众以打猎为生,这也使射箭成为了一种在中国古代民间流传范围很广的运动。此外,冷兵器在古代长期占据着主流。虽然火药在中国产生和使用的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但将火药用于军事却是在千年后的唐朝,直到近代我国被侵略欺辱,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武器上的落后。
而在冷兵器时代,骑马射箭便是能够在战场上起到重大作用的技能。相比于步兵来说,骑兵具有更高的机动性,不仅在正面战场当中具有更加强大的战斗力,在传递情报、骚扰袭击等方面也有着步兵难以比拟的优势。因此,对于古代统治者来说,培养骑兵是他们提升军队战斗力的必然选择。
骑兵本身就已经在战场当中有着如此大的优势,再加上射箭这项可以做到远距离进攻的本领,无疑再度增加了他们的重要性和作用,堪称战争当中的利器。因此,仅从战争这个角度来说,射礼便尤其值得政府推广和普通民众学习,这也是射礼能够在中国长期存在并发展下去的重要原因。
在科学技术水平较为低下的古代,交通工具的选择显得极为有限,马车则是其中最为主要的一种。虽然现如今有关我国马车起源的问题仍然没有定论,但据考古发现,我国最早在商朝晚期便已经开始使用了双轮马车。无论是对于普通人还是对帝王将相来说,马车在古代几乎只能是他们在路上交通工具的唯一选择。
因此,为了出行的方便,他们必须学会如何驾驭马车。另外,古代道路相比于现在来说,也要显得崎岖甚至是破烂许多,这也加大了驾驭马车的难度,使其成为了一种需要专门学习的本领。而在古代等级森严的社会下,不同人出行所乘坐的马车规模也不同,如天子乘坐的车有六匹马,诸侯则是五匹马。在这种情况下,便需要针对不同等级的驾驶者进行专门的训练与培养。
2、射礼和御礼还能够帮助人们实现命运的转变
在阶级相对来说更为固化的古代,贵族以及官僚统治阶级之间往往都有着较为统一的规矩。周朝时期,平民一般来说很难获得受教育的机会,这就使骑马射箭这种本领在大部分情况下就成了贵族专属。对他们来说,如果连骑马射箭都不会,无疑是令人感到十分羞耻的事情,只有习得了这项本领才能真正获得他们的普遍认可,也才能真正称为贵族。
而乘坐马车作为贵族的专利,能够驾驭马车的人的身份也在这时水涨船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算是融入了贵族的圈子里面。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他们自身的技艺足够精湛,很容易便能够获得贵族的青睐从而实现自身命运的转变。
虽然随着周王室的衰微以及诸侯的崛起,当时的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个剧烈转型的时期,但从整体上来说,贵族仍然垄断着政治。
因此,对那时的平民来说,他们如果想要参与到政治当中,除了自身需要具备足够的才能之外,还需要学会骑马射箭、驾驶车辆等贵族专属的技能,如此才能够更好的获得他们的认可。
尤其是对于孔子这样一个曾经与贵族们打过交道的人来说,他更清楚地知道学会这些技能对人仕途的帮助有多大。即便不是为了参与到政治当中,骑马射箭依旧能够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正所谓技多不压身便是如此。
三、总结
总的来说,孔子之所以如此重视射礼和御礼,很大程度上便在于他们本身的重要性和作用。无论是从古代的科学技术水平,还是从当时的人文环境来看,射礼和御礼都能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起到无比重要的作用。
而在贵族政治仍然较为鲜明的春秋时期,这两项技能更是帮助底层平民融入贵族生活的重要工具,对人们的仕途升迁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孔子重视这两项技能确实也是理所应当、符合现实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