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秀(475年-518年3月4日),字彦达,南北朝时期南梁宗室重臣、文学家、藏书家,南齐丹阳尹萧顺之第七子,梁武帝萧衍之弟。接下来66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个人作品
萧秀擅长作文,有《安成王集》30卷,至晚在隋唐时期已经佚失。
轶事典故
孝悌无双
萧秀十二岁(《南史》作十三岁,此从《梁书》)时,生母吴氏去世。他与弟弟萧憺居丧持礼,哀感旁人,连续数日都不进水浆,父亲萧顺之亲自取粥给他们。萧顺之哀怜萧秀兄弟过早失去生母,于是让侧室陈氏抚养他们。陈氏没有儿子,有为人母的德行,对待萧秀、萧憺如同亲生子一般。
萧秀早年丧母,与萧憺情谊深厚。南梁立国后,时任荆州刺史的萧憺常常把自己的俸禄平分给萧秀,萧秀称心接受,也不多作推辞。他们兄弟和睦,为当时舆论所推许。后来,萧秀在赴雍州刺史任的途中病逝于石梵。萧憺听闻讣讯,倒地恸哭,连续数日不吃不喝,拿出所有资产,协助办理萧秀的丧事,萧秀部下的大小幕宾都得到充足的供给。兄弟之间的情谊为世人所称叹。
贤仁过人
萧秀容仪俊美,每次上朝,都受到百官的瞩目。为人宽仁,喜怒不形于色。一次,萧秀的侍从掷石杀死了他养的鹄,属下斋帅请求将侍从治罪,萧秀说:“我怎么会因为一只鸟去伤人。”于是宽恕了侍从。在京师任官时,天亮便开始处理公务,有一位厨人端来食物,不小心打翻倒在了他的身上,萧秀直接登车离开,“竟朝不饭”,也不责备此人。当时萧梁诸王都优待士人,萧秀与建安王萧伟(后改封南平王)都喜好才士,世人因为二王重视士人,于是将其并称为“二安”,与战国时期的“四豪”相提并论。
萧秀是梁武帝的“布衣昆弟”,兄弟之间情谊笃好,但到武帝建梁后,他却小心畏敬,表现得比关系疏贱者还明显。武帝因此愈加认可他的贤德。
夏口城位于战略要冲,屡遭战火涂炭,死难者的骸骨堆积于黄鹤楼下。萧秀就任郢州刺史后,举行祭拜仪式,将其掩埋。据传,在此事之后,他曾梦到数百人前来拜谢。每到冬月,萧秀常常赠送衣裤给受冻的人。
遗爱在民
当初,萧秀即将离开郢州时,郢州百姓主动相送至州境上。听说他患病后,郢州的百姓、商贾纷纷为其请命。等到萧秀病逝后,他曾统辖过的四州百姓都“裂裳为白帽”,自发戴孝,哀哭相送。雍州的少数民族本要迎接萧秀就职,听闻他去世的消息后,拜祭哭悼而后才离开。
四碑树墓
萧秀死后,府中佐史夏侯但等请求在其墓前树立碑志,武帝允准。而当时悠游萧秀幕府中的名士如王僧孺、陆倕、刘孝绰、裴子野等都为他撰写了文才极佳、“咸称实录”的碑志悼文,使人难以抉择,最后才决定四碑并建,立于萧秀墓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