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论者皆认为,蜀汉谋臣,也许只有三个人比较出众,自然就是卧龙凤雏与谋主法正,可是,实则不然,由于陈寿他老人家在《三国志》中用语简略,能省则省,使得很多蜀汉官员遭到了历史的埋没,不为人知。
事实上,在刘备集团坐守荆州阶段的时候,有着一人,其智谋计策足以与诸葛亮、庞统争锋,只不过其出场较少,史失其事,故而不为人知,此人,叫做殷观。
殷观,字孔休,生卒年和籍贯尽皆不详,史料失载到这种程度,三国诸臣也的确是“难以匹敌”了,据《襄阳志》记载,殷观是宜城人,也就是当时南郡后来的宜都郡下辖的人士。
殷观应该与众多蜀汉荆州籍贯的官员一样,最初可能供职于原荆州牧刘表的麾下,后来投奔了刘备,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二月,赤壁之战刚刚结束之时,殷观已然成为了刘备的属下,担任主簿一职。
主簿,是当时各级主管下属掌管文书的职位,类似于今天的机要秘书或者说大秘,当时刘备身边的主簿可考的人数只有殷观一人,所以,殷观能得到这个职位,足以说明他的能力以及刘备对他的信任。
而殷观的真正的表现机会,也是随之而来,当时,孙权派人送信给刘备,想要联合刘备一起进攻益州,当时,刘备群臣中,有人打算先答应孙权这个请求,但是也只不过是口头答应而已,因为他们认为,孙权一定不敢越过荆州,去进攻益州。那样一来,益州这块肥肉,最终还是会落到自己的嘴里,这也就是史料所提到的:或以为宜报听许,吴终不能越荆有蜀,蜀地可为己有。
对于这样的建议,刘备很想听,可是有一个实际问题却摆在了他的面前,那就是自己既然口头答应了孙权,就必须要做出一些样子,到时候如果既不出兵伐蜀,也不让东吴军队过境,那岂不是将自己陷于不守信用的不利境地吗?
也就是说,在刘备看来,口头答应孙权是必要的,但是总归需要一个合适的理由啊,当时刘备手下的谋臣,不在少数,比如诸葛亮、庞统、廖立、向郎、潘濬等等,可是此时,历史的镜头,却给了荆州牧刘备的主簿,殷观,只听得殷观开口说道:
“主公,如果我们替孙权打头阵,那么,向前未必能拿下益州,一旦败退,还有可能趁机被孙权兼并,如此一来,我们大事去矣。”
“东吴假途灭虢之计,垂涎荆州之野心,昭然若揭,现如今,我们只可以口头赞成孙权的提议,然后和他们说,我们刚刚攻占荆南四郡,实在是不便于再兴师动众,这样一来,孙权一定不敢贸然经过我们的地盘独自进攻益州!”
“而这种有进有退的方法,能够使得我们坐收东吴与益州两方面的好处。”
刘备一听,顿时豁然开朗,当即采纳了殷观的意见,而孙权的做法果然如殷观所料,只得放弃了这个想法。那么,殷观的计策到底高明在哪里?
首先是刘备收降荆南四郡,东吴的确知晓,以此作为军马疲敝的借口,的确是合理,给孙权的感觉就是,我们不是不帮你,只是暂时的确没啥能力帮助你,你让我们歇歇,行不?
其次,殷观最重要的目的在于,让孙权明白,我们看出了你的假途灭虢的计划,没拆穿你的同时,也显示了一下我们的肌肉,那就是荆南四郡在我们手里,拿下这里的时候也丝毫不费力气,你以为现在还是赤壁之前的光景吗?想要吞下我们,你也要掂量掂量自己的肠胃是否消化的掉。
第三,殷观替刘备拦截了孙权对益州的进攻,既是能够将益州牢牢的拴在刘备的战略目光下,也是能够卖益州牧刘璋一个人情,为以后刘备与刘璋的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这才是殷观的高明之处,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计谋与功劳,刘备当即擢升荆州牧主簿殷观为别驾。所谓的别驾,是指辅佐州刺史或者州牧的第一级别的属官,高于治中为首的从事,是荆州文官集团的行政官职第一人。
因此,在当时刘备集团的文官中,诸葛亮与庞统均为军师中郎将,是属于刘备独创的掌管大局的职位,其下的文官第一人,应该就是这位殷观了。
可是,不知是什么原因,此后殷观这样重要的人物,却再也没有出现在史料的记载中,凭借他的地位,不可能史失其载,因此,殷观,很有可能是不久之后,便是病故了,当然了,这也是一种猜测,一切,还有待于史料的最新发掘。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