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前期宦官的权力都很小 他们的是如何一步步崛起的_宦官_节度使_长安

  还不了解:唐代宦官的读者,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代中后期,宦官是如何逐步扩充权力的,两次事件夺取政权、兵权。

  一提到权宦,我们总会想到明代,毕竟诞生了王振、刘瑾、魏忠贤等大太监,事实上唐代中后期的宦官之祸,比起明代来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李辅国、俱文珍、王守澄、仇士良、田令孜等宦官,他们不仅专权横行、无恶不作,甚至明代宦官做不到的逼宫弑帝他们也是手到擒来,那么唐代的宦官是如何一步步崛起的呢?两次大事件起到了关键性影响。

  事件一:安史之乱,宦官开始掌握朝政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标志着大唐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爆发,叛军直逼长安之际,唐玄宗仓皇出逃,而太子李亨则在宦官李辅国的辅佐下在后方安抚百姓,并在马嵬驿配合禁军将领陈玄礼发动兵变,此后辅佐太子李亨北上灵武。

  唐肃宗李亨

  天宝十五年(756年),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唐肃宗本就生性懦弱,因见李辅国忠心拥戴,便视其为左右臂,赐名“护国”,后又改名“辅国”,将军政大事全部委托于他。

  重回长安之后,李辅国已经是大权在握,天下大事几乎全部取决于李辅国,朝臣奏事必须先经过李辅国,官员升降也需要经过李辅国,朝臣想见皇帝更是需要经过李辅国,就连皇帝的诏书也需要李辅国署名才能施行,大权在握的李辅国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宦官宰相,更是被人以“五郎”尊之,而当时的宰相李揆甚至称李辅国为“五父”。

  李辅国

  后来,唐肃宗病重期间,权力欲极重的李辅国和张皇后因为立储之事发生矛盾,结果李辅国战胜张皇后,拥立唐代宗李豫登基为帝。然而唐代宗早已对李辅国干政不满,虽然表面尊其为“尚父”,暗中却一步步瓦解李辅国的势力,最终在宦官程元振的帮助下将其杀死。

  程元振

  安史之乱后,皇帝不再信任朝臣,身为皇帝身边近侍的宦官却越来越受宠信,从而得以逐渐干预朝政,甚至在皇帝的允许下掌管兵符,从而权力大涨。李辅国虽然死了,但程元振却得以取而代之,成为了又一个权宦。

  事件二:奉天之难,宦官开始执掌禁军

  安史之乱后,黄河下游节度使各自拥兵自重,唐德宗继位之后,意图改善这一局面。建中二年( 781年)正月,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去世,其子李惟岳向朝廷请求继承父亲节度使之位,魏博节度使田悦也代为之请,却被德宗所拒,于是李惟岳和田悦便联合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等起兵反唐。

  唐德宗

  面对反叛,德宗命幽州留守朱滔、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等率兵平乱,起初唐中央的大军处于上风。李正己不久后去世,其子李纳亦请袭父位,结果再度被德宗拒绝,李纳便接着造反。然而叛军接连战败,最终只剩魏博节度使田悦还在抵抗。

  建中四年(783年)正月,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发动叛乱,进攻襄城,德宗派哥舒曜讨伐,未果。于是唐德宗又调泾源兵前去解围,然而由于当时泾原节度使朱泚因其弟朱滔谋反而被软禁于京城,泾源兵路过长安因恩赐不公,于是挟持新任节度使姚令言哗变,并猛攻长安,史称泾原之变。

  霍仙鸣

  遭遇兵变的唐德宗带着皇妃、太子、诸王等仓皇出逃,由咸阳到奉天,护驾的只有宦官霍仙鸣及窦文场。李怀光后来跟朱泚决裂,逃往河中,朱泚陷入孤立,唐大军进逼长安。朱泚和姚令言向西奔逃,抵达彭原的西城屯(今甘肃省镇原县东)途中被部下梁庭芬、韩旻等杀死。其余党源休、李子平奔凤翔,被李楚琳斩杀,德宗这才得以重返长安。

  此事过后,唐德宗再也不敢相信那些大臣,反而对这些长期陪伴自己的宦官信任有加。窦文场、霍仙鸣因护驾有功,事后被加封神策中尉。虽然之前宦官经过皇帝同意也可以执掌兵权,然而此事之后,宦官执掌禁军则成为了定制。

  军权在手的宦官顿时权势滔天,掌握有军政大权的宦官们,在此后的大型政治事件中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发展到最后,他们不仅掌控着京城的安危,甚至足以凭借军权掌握皇帝的生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