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将五位姐妹同时纳入宫中,这是为何?下面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好色”基本上是昏君的标配,唐德宗虽然也是昏君一枚,但在女色问题上却没有留下任何诟病。您可能要问,一次性网罗五姐妹,如此不顾吃香难道不是好色之徒吗?还真不是,因为五姐妹是以特殊人才的身份入宫的。
说到五姐妹就必须要先说到另一个人——宋之问。
熟悉唐诗的人一定对宋之问不陌生,他是唐诗“七律诗”的开山鼻祖,绝对的诗坛扛把子。可惜的是宋之问人品太差,以至于后人都对他嗤之以鼻。
宋之问靠给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张易之捧臭脚起家,唐中宗复位后被贬黜的他又靠出卖朋友再度走红,后来又在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之间横跳,最后在先天政变后被唐玄宗赐死,结束了可耻的一生。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首宋之问最出名的诗背后还有一段血案。这首诗的原作者其实是宋之问的外甥刘希夷,宋之问为了将这首诗据为己有,不惜杀害了外甥。
被唐德宗纳入宫中的五姐妹就是宋之问的曾孙女,她们分别是宋若华、宋若昭、宋若伦、宋若宪、宋若荀。
根据两唐书记载,宋家五姐妹的父亲叫宋廷芬,是一位擅长辞章的儒生。宋廷芬生有一子五女,儿子宋稷“愚不可教”,而五个女儿却“皆警慧,善属文”。
在重男轻女的古代,老宋心痛啊,但也没办法,于是只好拿女儿当儿子养,把毕生所学都交给了女儿们。大概是“侵占”了弟弟的智商,五姐妹在文学上的才华表现得光彩夺目,尤其是大姐宋若华和二姐宋若昭最突出。
腹有诗书气自华,宋家姐妹由此形成特立独行,鄙视世俗的性情,她们“皆性素洁,鄙薰泽靓妆,不愿归人,欲以学名家。”
意思是她们从来不化妆,穿着朴素,天下的男人都不入法眼,她们立志不嫁人,潜心研究学问以弘扬宋氏家族。宋之问的脸被五位曾孙女打得啪啪的,当他哪怕有一丝五姐妹的风范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宋廷芬也很有意思,他一点不担心女儿们砸手里:“家亦不欲与寒乡凡裔为姻对,听其学。”这也不奇怪,唐朝攀龙附凤的习气很浓,宋家好赖不济也曾经辉煌过,所以老宋看不起那些低门矮户的寒族,宁愿让女儿们变成过气黄花。
倘若如此,这五朵奇葩将在民间悄然绽放后,又孤寂地凋零。有个“好事者”改变了她们的命运,此人叫李抱真,时任昭义节度使。
李抱真有个爱好,他喜欢网罗人才,只要能进入他耳联的人,他都会不惜重金千里之外也要请过来。宋家五姐妹是河北人,正好在他的势力范围内,于是她们得到了李抱真的垂青。
贞元四年,李抱真隆重地向唐德宗推荐了五姐妹。唐德宗“俱召入宫,试以诗赋,兼问经史中大义,深加赏叹”,于是她们都顺利留在了宫中。
那么五姐妹是不是都成了唐德宗的嫔妃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她们的地位要远高于嫔妃。嫔妃虽然有皇帝的宠幸,但本质上她们属于“庶人”,物质享受高,个人地位低。唐德宗“嘉其节概不群,不以宫妾遇之,呼为学士先生”,意思是皇帝拿她们当“学士”、“先生”,充任内官。
内官主要做什么呢?大体上四项工作,一是“掌文奏”,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帮助皇帝起草文件、诏书,整理奏章等等;二是“记注簿籍之事、整理秘禁图籍”,即宫中文件和图书密档的整理编撰和研究;三是充当皇子、公主、嫔妃以及宫女们的老师、教习;四是陪皇帝出席各种宴会,吟诗唱和,以诗作进献皇帝。
是不是有点遗憾?应该还有第五项工作嘛。当然这种猜测也不是没有道理,史料中对五姐妹有一个描述:皆慧美能,即聪慧、美貌、能干,一句话才貌双全。既然如此,荒废主业岂不可惜?
根据宋若昭的墓志铭记载,进宫的那一年她24岁,大致推测宋若华26岁,最小的宋若荀不到20岁。这个年龄在古代虽说偏大了一些,但依然是青春年华,因此也不排除唐德宗会临幸她们。
五姐妹中宋若伦和宋若荀去世较早,宋若华去世于唐宪宗元和年间,终年约62岁。
宋若昭待遇最高,获封“梁国夫人”,去世于唐文宗太和二年,享年67岁。她去世时,唐文宗给她举办隆重的葬礼,“供卤薄,赐鼓吹”。
宋若宪比宋若昭晚去世七年,只是她很不幸,由于卷入朝争,她遭到李训的诬告,被唐文宗一怒之下赐死,享年约68岁。
姐妹五人在宫中度过了大半个人生,尤其是宋若昭和宋若宪,历经德宗、顺宗、宪宗、穆宗和文宗五朝。由于她们出色的才华和严谨的作风,都得到了皇家的认可和尊重(皆呼先生,后妃与诸王、主率以师礼见)。
唐德宗为何要将五姐妹召入宫中,却又不加以嫔妃位号呢?他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呢?
唐德宗相中宋氏姐妹属于“志趣相投”,史书交代:“(德宗)善属文,尤工于诗。常于宫中唱和,亲自品评等次。与学士论诗,深夜不寐。又常亲试制科举人文辞,中者称门生。”
短短四五十个字,一个文艺发烧友的形象跃然于纸上。这个发烧友不光自己爱好诗文,还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在常科之外又加恩科,并亲自考核选拔。由此可见,“古文运动”发生在德宗时期绝非偶然。
唐朝社会开化,宫中女官盛行,著名的如上官婉儿,这个风尚为宋氏姐妹入宫创造了条件。皇帝身边不缺嫔妃,像宋氏姐妹这种的女学士绝对是稀有的国宝级人物,假如唐德宗授五姐妹嫔妃位号,就相当于拿夜明珠当玻璃球,这叫“暴殄天物”。
另外,唐德宗在女色问题上很“正派”,即位之初他就下令遣散宫人,大量减少后宫女子数量。晚年的他“绝嗜欲”,一心修佛求学,这就是德宗任命五姐妹为女官而不是嫔妃的原因。
尽管唐德宗扔掉了昏君的标配,但他在历史上还是留下了昏君的骂名。
客观讲,德宗确实有致力于重振盛唐的雄心,并且老天爷给了他整整26年的时间,只可惜他不光没实现自己的理想,还葬送了父亲唐代宗一辈子的努力。
自安史之乱后,大唐被两大病魔缠上身:地方藩镇割据、中央宦官掌权。
代宗经过多年努力,这两大倾向被踩了刹车。唐德宗即位后,立志于继承父志,将这两大毒瘤彻底根除。可惜他好大喜功,又生性猜忌,与文官集团和武将势力矛盾重重。
如此一来,唐德宗几乎失去了所有政治势力的支持,并且一度被朱泚攻破长安,延续了玄宗、肃宗、代宗三代帝王的逃亡生涯。
唐德宗的猜忌心理几乎容不下任何人,这种情况下他几乎处于众叛亲离。奋斗了一辈子,唐德宗给自己下了个“朕实不君”的结论,于是干脆当起了鸵鸟。
他一方面放任藩镇势力膨胀,另一方面将希望寄托在宦官身上,从而将军政大权授予宦官。这两个举动完全背弃了他即位之初的理想,也让大唐的两大毒瘤终于完成了“癌变”。
可以说,正是唐德宗孜孜不倦的“努力”,让大唐滑落的轨迹无可挽回!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