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张居正和李太后的读者,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50岁的张居正和李太后有什么关系?
导语:
万历皇帝朱翊钧的生母李太后,在民间被称为李彩凤。她出生于公元1546年,而张居正出生于公元1525年。
也就是说张居正比李太后大了21岁。公元1572年,10岁的万历皇帝登基,这个时候张居正已经是48岁了,而李太后只有27岁,这两个人的年龄差还是蛮大的了。
民间传说,张居正和李太后之间有着暧昧的关系。如果这件事是真的,那么只可能是张居正威逼李太后,有那么多小鲜肉在,李太后没有理由去喜欢一个糟老头子。
而且万历皇帝抄张居正家的时候,李太后是一声不吭的。如果他们之间真的有感情,李太后就不会看着万历这么做。
李太后一生谨慎,不会做这种事情。
明代的太后基本上都来自民间,这也就是为什么明代没有外戚乱政的原因。李太后也是民间出身,最初也只是宫女身份。
因为给朱载垕生下了万历朱翊钧,所以李太后才从宫女的身份,被提拔为侧妃。当时朱载垕还是裕王,等到朱载垕登基以后,母以子贵的李太后则被提拔为贵妃。同时期还有陈皇后在位,所以等到朱翊钧登基的时候,是两宫皇太后并立的。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可以体现冯保和张居正的聪明。明代规定新皇登基以后,嫡母也就是皇后会被尊奉为皇太后,而生母虽然也是皇太后,但是没有徽号,给嫡母加上徽号以示差别。冯保和张居正为了拍李太后的马屁,所以商定两宫皇太后么有任何差别,都是皇帝的母亲。这么一来变相地提高了李太后的地位。
李太后做事十分谨慎,因为她也没有一个庞大的家族来帮她管理朝政,她唯一的依靠就是自己的儿子朱翊钧。
六年,帝大婚,太后将返慈宁宫,敕居正曰:“吾不能视皇帝朝夕,先生亲受先帝付托,其朝夕纳诲,终先帝凭几之谊。”三月加尊号曰宣文。十年加明肃。十二年同仁圣太后谒山陵。二十九年加贞寿端献。三十四年加恭熹。四十二年二月崩,上尊谥曰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太后,合葬昭陵,别祀崇先殿。---《明史》
所以她对朱翊钧的管理十分严格,在朱翊钧大婚之前,一直是李太后在管教着他。此后才正式将朱翊钧交托给张居正管理。
她也不愿意插手政务,严格遵守后宫不干政的原则。可以说李太后是一个非常严于律己的太后,我认为以现有的资料来看,她干不出和张居正私通的事情来。
张居正志图高远,没有这方面的爱好。
张居正大家就太熟悉了,他是明代首辅大臣里面最有名的一位。为什么?因为他给大明代续命60年之久,他的改革深入人心,甚至影响到了后来的清代。
张居正最初也不是首辅大臣,他早先是跟着徐阶混的,徐阶把严嵩扳倒以后,一不小心也把自己给搞倒了。
此后高拱上台做了内阁首辅,张居正则紧随其后。为了能够完成改革大业,张居正必须要想办法把高拱给赶走。
诚等将至,荆州守令先期录人口,锢其门,子女多遁避空室中。比门启,饿死者十余辈。诚等尽发其诸子兄弟藏,得黄金万两,白金十余万两。其长子礼部主事敬修不胜刑,自诬服寄三十万金于省吾、篆及傅作舟等,寻自缢死。---《明史》
所以张居正就联合冯保,挤走了高拱,自己做了内阁首辅。成为内阁首辅以后,张居正便着手开始了一条的改革。
在我们说起来改革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实改革非常困难。如果得不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那么改革肯定会失败。
比如说宋代范仲淹的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等等,都是因为皇帝不够坚持,所以最终才会失败。张居正之所以要成为内阁首辅,为了掌握权力是一方面,能够更顺利地实行改革是另一方面。
他一边要忙着改革,一边要忙着教育万历皇帝,所以他根本就没有任何闲暇的功夫,去做其他蝇营狗苟的事情。
名声大了,诽谤自然也就多了。
张居正这个人一直都被人诽谤,他死了没几天就有一大波人来骂他了,这是为什么呢?他实行改革的时候,剥夺了很多人的利益。
他们捞的好处少了,自然是要找张居正算账的。可是人家是当朝首辅,没人敢动他,所以只有等到张居正死了以后,诽谤他的人才逐渐出现。他们诽谤张居正贪污,可是查抄他全家,一共才搜出十几万两银子,严嵩、徐阶这种动不动家里就有几百万两银子的,又算什么呢?万历抄家逼死了老张家十几口人,张居正的下场真正印证了,盛世本是宰相造,不让宰相享盛世的话。这种谣言在万历活着的时候也不会出现,等到李太后和万历都归天以后,这样的谣言就逐渐浮出水面了。不光李太后的名声受损,其实万历皇帝的名声也很差。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张居正在世的时候,没人说他的不好,可是他刚去世就有人开始骂他,这不就是典型的小人长戚戚么?
总结:张居正长得帅,这也是重要原因。
张居正号称大帅哥一枚,长着一张明代人都爱看的国字脸,浓眉大眼,胡须飘飘然,俨然是一个仙风道骨的大帅哥。
即使年近五旬了,张帅哥的颜值应该也是在的。而当时李太后也才二十来岁,这样的小姑娘,被大帅哥给迷倒了也是情有可原的。
再加上张居正时常出入皇宫,负责教导万历皇帝读书做人,所以张居正和李太后之间有什么关系,似乎也就不奇怪了。
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白,客观条件上是不允许这件事发生的。李太后身边都是人,此外还有个陈太后在旁边看着,张居正想要做任何事情,都有若干双眼睛盯着。
他们俩也不能公然把所有人都打发走,这样更容易引起别人的怀疑。再加上张居正入宫就是为了教育万历,时间是掐得死死的,而且写皇帝起居录的人,也都时刻在一旁侍奉着,张居正哪里有什么机会开小差,去跟李太后私会呢?
我认为因为这种事情,宣传出去比较惹人眼球,所以民间久而久之就传开了。老百姓天真地以为私会这件事在皇宫像在民间那么容易,所以自然信以为真,其实这就是古代版的标题党,内容不堪一击。
参考资料:《明史》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