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干女儿:17岁当寡妇_30岁成女首富_死后却进不了祠堂_吴家_慈禧_商号

大清女首富,“清末女马云”周莹,17岁当寡妇,30岁成首富,生意遍布全国。慈禧出逃时,她对慈禧伸出了援手。可就算慈禧收她为义女,但她死后,却连祠堂都进不了,只留孤坟一座。

2017年,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讲述了大清女首富,周莹跌宕而又自强的一生。作为一个寡妇,她带领分崩离析的家族走向富强,问鼎商业帝国顶端,铸就了一个女性的辉煌传奇,而这位清朝女首富与慈禧之间,居然还有一层“母女”关系,不免令人称奇。

然而,电视剧终究只是电视剧,想要了解真实的历史,还是要脱离屏幕滤镜,实打实地走进这位传奇女子的一生。

一、为冲喜嫁病夫后守寡,扛吴家大业

周莹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她家本来也是大户人家,其曾祖父周梅村曾是当地颇有声望的盐商,不仅生意做得好,还用赚的钱给自己捐了个小官,但随着盐商的不断兴起,周家生意衰微,家道中落,到周莹父亲这一代已是强弩之末,大不如前,加上周莹父母早亡,小小的周莹跟着兄嫂勉强度日,渐渐长大。

这样寄人篱下、父母双亡的女孩子,她的命运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找一个家境相当的农户结婚成家,相夫教子,缝破补烂,或是被富庶人家的老爷看上,纳为小妾,了却残生,周莹也不例外。

陕西泾阳县同样有一户以盐发家的盐商名叫吴蔚文,虽然同样是靠盐起家,也同样捐了小官,但吴蔚文可比周梅村厉害多了,他和胡雪岩同为左宗棠的左膀右臂,当时有言:“饷靠胡雪岩,粮靠吴蔚文”,足可见吴蔚文的厉害——在清朝,盐是国家专营物资,国家会将盐业的经营权交给一些较大的盐商,由这些盐商贩卖国家的盐,而吴蔚文一个人便拥有江苏、安徽和江西三个清朝最富庶省份的盐业经营权,油水充足,垄断三省,吴蔚文赚了个盆满钵满。

展开全文

但饶是如此富商也有烦心事,那就是他的儿子吴聘,吴聘从小体弱多病,看了很多名医都不见效,万般无奈之下吴蔚文想到了一个传统的习俗:冲喜——这种方法虽然荒诞,但在当时却很常见。

吴聘的病街坊邻居都知道,自然没有门当户对的大小姐愿意嫁过来,而祖上曾经阔绰如今却家道中落的周莹,很符合吴蔚文的眼缘,一来周家曾经也是大家,将周莹娶进门也不算掉价,二来周莹父母双亡,少了很多繁文缛节。

就这样,周莹便以“冲喜”的名义嫁入了吴家,事实证明“冲喜”之说确实是荒谬,因为周莹嫁过来没有多久,吴聘就因病去世了,根据《泾阳县志》记载,两人婚后仅10天,吴聘就病死了,二人既无夫妻之实,也无夫妻之情。

刚刚变成寡妇的周莹还没有缓过气来,公公吴蔚文便在出去要账的途中去世了,眨眼之间,偌大的吴家已在分崩离析的边缘,而这位刚刚嫁进吴家的17岁的寡妇,却逆势而上,一肩挑起吴家大梁,她将整个吴家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开创了更甚于吴蔚文的商业帝国。

周莹的人生,自此才正式开始。

二、独创股份制和养老金,生意遍全国

周莹接手了吴家生意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叛乱”——川花总号经理和扬州 “裕隆全”盐务总号总理听说老东家吴蔚文死了,就想鸠占鹊巢,趁吴家内乱将商号据为己有,周莹暗中取证,拿到铁证后和两人对簿公堂,最终保下了这两个大商号。

之后,周莹派亲信出任经理,并给这两个商号的员工加薪,同时,周莹独创了“股份制”,员工可以以薪资入股,年底参与分红,如此一来大大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减少了商号头子叛变的风险,周莹又为员工们发放了“养老金”,在当时称作“阴阳双奉”,员工死了,家人还可以继承养老金资格,继续领取养老金,这些举措都进一步提升了员工的凝聚力和责任心,不仅超前,又十分奏效。

在周莹创新性举措的带动下,吴家的生意不仅没有波动,反而蒸蒸日上,她在山西等地设立了7所淮盐商号,同时又在甘肃设立药材总商号,在湖北设立布匹总商号,在吴家生意最鼎盛时期,各大商埠和码头都能看到吴家商号的旗帜,108家商号遍布祖国各地,涉及药材、粮油、布匹、盐业,在当地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吴家的伙计出门在外不愁吃穿,不论走到哪里,都能在自家店铺落脚。”

在那个艰难的年代, 周莹历经风霜洗礼,不仅力挽狂澜,将大厦将倾的吴家从生死线上挽救回来,亲手创建了一个更强大更鼎盛的商业帝国,而且安民济物,不做唯利是图无奸不商的吕不韦之流,她善名远扬,乐善好施。

过过苦日子的人更能懂得老百姓的不易,因此周莹经常开仓救济灾民,专建粮仓用于赈灾,在泾阳出资打井,十几口深井解决了两万多人和数千头牲畜的用水问题,在那个常有天灾的年代,周莹的义举让很多流离失所的灾民得以生存下去。

不仅如此,她还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投巨资兴建学校,鼓励贫苦人家的孩子多读书,多学习,以此改变自己的命运。

因为周莹将心思全部放在了生意上,无暇顾及吴家大片的土地,她保留了安吴堡附近的600多亩田地,剩下的土地则全部用减租的方式交给原佃户耕种,只象征性地收取很少的租金,遇到歉收年景则免除租金,在清朝,百姓以土地为生,地主以租金为生,周莹的善举不仅减轻了佃户的负担,更是开创了减租的先河。

在周莹的带领下,吴家日渐兴旺,她也问鼎清朝第一女首富宝座,可是在那个年代,一个女人,即使再有大的作为,却终究逃不过礼仪伦理的束缚,周莹也不例外。

三、捐银成为慈禧干女儿,与养子不和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廷震荡,义和团与八旗军在八国联军面前不堪一击,很快便被击溃,慈禧带着光绪帝狼狈西逃,一路逃至西安。

最高统治者来到西安,照理是要大操大办,好酒好肉伺候的,可是此时的西安刚刚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百姓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实在没有多余的银子来供养这位老佛爷,无奈之下,陕西巡抚发令,号召富足商贾“为国捐款”,周莹收到消息后第一时间便拿出10万两银子来孝敬慈禧。

而周莹此举并不是为了巴结慈禧,她之所以力排众议给清政府捐银,是因为“朝廷不在了,国家就不在了,国家不在了,小家也就不在了”,家国大义当前,周莹两次先后两次为清廷捐银,先是1900年捐出10万白银用于庇佑慈禧太后,后又在1901年捐出30万两白银支援刚刚签订了《辛丑条约》的清廷。

第一次捐银后,慈禧封周莹为“护国夫人”,收她为干女儿,第二次捐银后,慈禧将周莹追封为一品诰命夫人,而实际上,周莹这两次捐银都是寄希望于慈禧这位国家最高统治者可以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就像当时的她挽救吴家一样,她将整个国家的希望都放在了慈禧身上,并借由捐银来为家国兴盛奉献力量。

可是大清衰亡并非一朝一夕而成,单凭贪图奢靡的慈禧又怎么可能挽救呢?

周莹的银子砸下去除了得到了“慈禧干女儿”的名头便没了水花,她朴素的家国情怀和继承自父辈的官商一体的理念却让一个人大为光火,那就是周莹的继子吴怀先。

丈夫早逝,周莹无子,为了晚年能有个依靠,周莹从吴家分支中的中院那边过继了一个远房侄子,将其改名吴怀先,自幼养在身边。

按理说,周莹抚养吴怀先长大,反哺之私,春晖寸草,吴怀先与周莹本应是母子情深,可结局却令人唏嘘。

晚清风雨飘摇,周莹两次捐银支持清政府,而吴怀先却是个革命派,周莹传统的家国思想与吴怀先的先进理念背道而驰。

随着吴怀先年龄渐长,他对养母的种种行为愈发不满,也常常试图争取掌事权,一个是强势的养母,一个是不服的继子,两人之间的矛盾不仅不可避免反而愈演愈烈,直到周盈一纸诉状将继子告到巡抚衙门,理由是他不孝。

吴家是当地望族,闹出如此丑闻也不好看,巡抚樊增祥在母子之间和稀泥似的调和,却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周莹不依不饶,坚决要求吴怀先服软认错。

周莹性格中的强势和偏执在晚年愈加凸显,这也造就了她和继子关系的不融洽。

吴怀先接受西式教育居多,难免和传统的周莹有理念不合之处,但作为她唯一的继承人,周莹完全可以慢慢放权,慢慢培养,即使无法接受吴怀先的西式思维,也可以试着妥协,可周莹却坚决不放权,而吴怀先也只能暂且让步,即使周莹将他的势力全部清除,把他的权力全部收回,他也选择了忍让。

可怨气和不满就像是堵在下水道的淤泥,你不去疏通,它就永远存在,只待有一天喷涌而出,来一个酣畅淋漓的报复——吴怀先也在等,等这样一个机会。

也许是因为操劳过度,周莹42岁便早早过世了。在她临终前,她将财产土地全部分给了村里人,周莹出殡那天,送葬之人多达八万,全是平日里受她恩惠的人。

送葬队伍浩浩荡荡,却并没有将周莹的棺椁送入吴氏陵园,就连她生前为自己修建的吴氏庄园都没有她的一席之地,据吴家后人解释,是因为周莹没有子嗣所以无法葬入吴家祖陵,而事实究竟如何,恐怕只有吴怀先自己知道了。

人们总说周莹晚年凄凉,为何凄凉?

大抵便是她没能入吴家祖坟,又与继子关系不睦,无人赡养。

可周莹真的想葬入吴氏陵园吗?

她的价值,并非靠葬入祖坟来体现;

至于养子吴怀先,母子之间的沟通与掌控,就连圣贤都无法平衡,更何况是周莹呢?

她曾打造了一个商业帝国,她曾留下了轰轰烈烈的事迹,她曾为家国大义慷慨解囊,她至情至性至仁至义,我们只需要记住这些,也就足够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