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Tier 1、Tier 2还是Tier 0.5,整车企业需要供应商开源,“最好能把源代码的每行都打开给我们看”。
文|曹琳
编辑|冒诗阳
01
华为不造车,回归“供应商”
“欢迎光临华为汽车。”4月3日,当AutoPix走进位于北京长楹天街一层的华为门店时,销售人员仍以此方式习惯性地招呼到。
如今,这样的问候方式,在华为体系内已显得有些不正确。
3月31日,华为创始人、董事长任正非署名发出公告强调“华为不造车”,“有效期5年”。同一天的华为年报发布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称,“在我们部门,有些伙伴在滥用华为的品牌,这件事情我们一直在查处中。华为经历30多年时间构筑的品牌,不会被任何人滥用。我们最新的决议要求,严禁华为品牌出现在汽车品牌之中,我们会对所有旗舰店的宣传物料进行整顿,使之回到华为不造车的战略上来。”
随后,有媒体报道称余承东连夜下令,令问界门店于4月1日开始拆除所有“华为”相关字样的宣传物料。
今年2月,华为将“AITO问界”部分宣传物料中的品牌名替换成了“HUAWEI问界”,外界猜测这是华为终于“捅破最后一层窗户纸”,将更深度介入汽车产业,甚至以华为作品牌名下场造车的信号。
更名策略的决策者,正是华为高级副总裁、智能车解决方案BU的CEO余承东。
“我们本来希望以问界前面加上HUAWEI,作为跨界合作的品牌。”4月2日,余承东在电动汽车百人会的论坛上承认,这么做的原因是“现在有赛力斯,马上还有奇瑞、北汽和江淮。车出来以后如果都用不同的品牌,我们营销、零售会很复杂,投入成本很高。”
▍商场中的“HUAWEI问界”;图源网络
如今随着任正非、徐直军的定调,这套设想已无继续实现的可能性。
“华为在汽车领域暂时不会有更深的动作了。”一位熟悉华为的消息人士告诉AutoPix,在华为内,任正非使用权力时较为克制,一般不干涉具体业务,经营决策是由EMT(经营管理团队)集体做出。
“新发的公告是EMT做的,任正非只是用自己的口吻来表示支持。”上述消息人士推测,余承东的诸多做法违背EMT的集体决策结果,所以任正非出于组织管理需要,现身维持纪律、署名发声。但这也说明在华为体系内,“品牌名写到汽车上去是红线,更不会再深下场造车了。”
然而,不造车的华为,能继续做好供应商吗?车企真是因为担心华为造车,才无法视其为Tier 1伙伴吗?
02
谁来采买“华为全栈”
“无论是Tier 1、Tier 2还是Tier 0.5,我们需要供应商最好能把源代码的每行都打开给我们看。”国内某头部自主品牌的电子电器架构领域的工程师周明告诉AutoPix,智能汽车业务的供应商有这样的“心胸”,才有可能同整车企业建立“长久、稳定的信任关系”。
但这一点,华为几乎无法做到。
事实上,华为智能车的核心能力,已不像是供应商。华为将自身智能汽车ICT上的布局总结为“1+5+N”,其中“1”是华为的通信与计算CC架构,即算力+控制器(CDC域控制器、VDC虚拟控制器、MDC跨域控制器),“5”则是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控、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系统,“N”包括30多种智能化零部件,包含芯片、传感器、电驱单元、通信单元等。
但与华为的电子电气架构相仿,国内有一定实力的车企,比亚迪、长城、吉利、广汽等均已完成了自身的电子电气架构设计。即便是与华为确定合作意向的奇瑞,也在去年下半年宣布将在未来五年投资1000亿元用于技术创新,其中软件人才比例计划超过50%。与华为的合作,并非基于长久的设计。
在周明看来,车企与华为难以合作并不是因为“面子”、也无关对软件利润的争夺,智能汽车时代,传统的汽车的供应商模式已被改变。
传统汽车领域,车企设计好产品、定义好新车的各项功能,便可将实现这些功能的标准化零部件交给供应商完成设计和生产,因此大众等传统车企可以做到新车在量产前一年半便设计冻结,此后车的功能不会再发生变化,车企工作重心转移至生产环节。
但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智能车时代,车的功能需随时升级。“如果接受系统交付,等于车企要放弃对自家产品功能的定义,基本也就等同于放弃产品的开发了。”周明向AutoPix表示,“任何一个想要保留同用户打交道能力的车企,都不会这么做。”
▍Smart EV;图源腾讯官方
AutoPix了解到,智能车供应商大致有三种执行器交付模式:白盒交付、黑盒交付、系统交付。
白盒交付的执行器,车企可以检查软件内部的逻辑结构,可以进行覆盖测试,在程序不同地方设立检查点,检测程序的运行状态。但对于供应商而言,白盒交付意味着整车企业可以对内部算法进行自主修改,且能在此基础上独立进行二次开发,这意味着供应商将核心技术的"秘密"交给了车企,车企很容易将经验用在改良自身的研发体系中。
过去近百年,传统汽车制造业一直沿用黑盒交付模式,供应商交付的零部件均为软硬一体的执行器单元,车企只能在接口进行质量测试,检查程序能否正常使用,装车后不再变动,功能的升级需等到下一代产品。
但在智能车时代,软件需要以月度、季度为周期快速升级,硬件却不能按此频率更迭,软硬分离成为趋势。
“软硬分离”到何种程度,此前汽车行业有过不同的探索。大众曾尝试在底层的执行器单元,为供应商保留一部分的"黑盒权限",执行器上层的域控制器、域控制器上层的系统软件由大众自主研发。
但这一模式已被证明无法走通,底层的执行器决定了汽车每项具体功能的实现,因此车辆每一次通过软件升级带动功能的优化,均需要交由相应的供应商配合完成。
“我们任何一个软件升级,仍然需要在整车层面重新进行集成测试。”此前,一位上汽大众的工程师告诉AutoPix,整车企业以执行器为单元,将软件升级切分单项任务交给供应商配合来完成,最终导致整车企业的管理难度增加,“需要应付很多的协议站。”
这导致大众ID.发布至今,还没有完成过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远程OTA,大众ID.车机系统的历次升级,都需要车主到4S店中完成。
若不能白盒交付,依靠供应商解决问题的方法,目前只有系统交付。即从处于顶层的软件系统,到中间层的域控制器,再到底层执行器,均交给供应商来完成。
“如果车企接受了系统交付模式,出了问题谁来承担?如果供应商承担,那印车企的品牌名,在车企的渠道中售卖的意义是什么?”周明向AutoPix表示,智能汽车的特点,导致供应链缺乏中间地带,接受华为的“全栈交付”,可能意味着车企放弃对产品的定义权,自主品牌、自营渠道变得无意义。
03
华为难为Tier 1
3月31日,华为公布了2022年度业绩报告,首次通过产业组合的方式公布各业务板块的经营情况。
五大产业组合中,ICT(信息与通信技术)基础设施2022年营收3540亿元,是华为营收规模最大的业务板块,同年,终端、华为云、数字能源三大产业组合分别营收2149亿元、453亿元和508亿元。
相比之下,余承东所主导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去年营收仅21亿元,在五大产业组合中排名垫底,仅贡献华为总营收的不到0.33%。
汽车业务上,华为的收获与投入不成正比。4月1日的百人会论坛上,余承东透露,华为为智能汽车的投入“每年差不多100亿元人民币”,人力上“直接投入研发人员7000人,加上间接投入的超过万人”。
在去年11月的第12届中国汽车论坛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Marketing与销售服务部总裁迟林春透露,华为最近三年在汽车零部件研发上累计投入了近30亿美元(折人民币约210亿元),不仅投建了600亩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还建成超2000平方米的九大联合创新实验室。
不成正比的投入与产出背后,华为汽车的业务模式存在争议。
▍余承东;图源网络
目前,华为智能车BU主要有三套同车企合作的模式,一是充当车企的零部件供应商,为车企提供包括电驱动系统、电机控制器等30多种零部件,这部分的收入非常有限。
二是华为2020年11月推出的HUAWEI Inside 全栈方案,简称“HI模式”,华为向车企提供鸿蒙车机、自研车载芯片等全套解决方案,曾达成过合作的车企包括北汽、长安、广汽。
三是余承东推出的智选车业务,华为与车企深度绑定,介入汽车产品的开发、制造及终端渠道。目前已落地的合作方包括小康赛力斯、北汽极狐,达成合作意愿的还有江淮、奇瑞。
对于车企来说,HI模式形式上最为划算,华为前期不收取开发费用,后期按照车企的销量规模来分成结算。但实际上,车企一旦接受了华为的全栈方案,意味着保留产品开发、自主品牌、自营渠道的意义被削弱。
正因如此,愿意以HI模式同华为合作的企业,往往品牌力、产品力和渠道能力欠缺。余承东在百人会论坛中坦言,“跟一些车厂合作以后,我们团队发现它的质量管理水平还处于石器时代”。
于是,HI模式常常陷入了“两头不讨好”的尴尬境地,华为难赚钱、车企不买账。
“HI模式有三个车企跟我们进行了合作,现在只剩一个长安阿维塔。”4月1日,余承东在百人会论坛中坦言,“广汽放弃了,另一个北汽定义的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还是有点问题。”在他看来,这说明如果华为“只提供技术,这个车的外观、内饰、产品定义不是很有竞争力的话,做出不一定能卖得掉”。
在余承东看来,保证成功的方式只有华为同步赋能产品设计、销售渠道。相比于HI模式,华为智选车业务在过去一年中成长迅速,问界品牌2022年销量约7.5万辆。今年2月,王军停职,外界猜测与HI模式的式微有关。
然而,由华为来定义产品,并决定如何面对消费者,这本质上变成了To C的生意。余承东透露,智选车模式下,华为已规划的产品包括SUV、轿车、MPV,涵盖B级车、C级车和D级车。有消息称,华为已经规划好了超过十款新车,正因如此,华为才需要为这批新产品找到统一的品牌名,以确定营销标的。
如今,余承东承认“汽车是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他曾计划在2025年改变现状,实现盈利。
然而,余承东试图将“HUAWEI”加入品牌名的尝试被叫停后,华为的汽车业务重新在To B和To C之间摇摆,将向哪个方向走,目前还很难判断。
(文中周明为化名)
本文为汽车像素(autopix)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