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成叫关》一剧乃是小生的唱工戏,唱这出戏最著名的,要推已故的小生前辈德珺如先生,因为小生的嗓音,不是有尖锐的音就行,必须要高音清脆,还要底音响膛,而且像唱《叫关》《小显》这种唢呐二黄,更非有宽膛的音不可,德先生昔日唱此戏的得名,完全是嗓音好听,虽然唱唢呐,他的嗓音可以盖得住唢呐,这路嗓子功夫当然也有关系,但是据我看来,一大半是天生的,不然何以德先生死后就听不到这样痛快的嗓音呢?
我生太晚,到民国十九年才到北平来,所以德先生的艺术,没有亲耳听过,不过在话匣片中聆到一鳞半爪,其唱腔的坚劲、嗓音的嘹亮,可谓悠然如塞上清笳、江城玉笛。我敢大胆的说一句,我自识戏以来,就没有听过这样神完气足、耐人寻味的小生唱工。
黑夜里闷坏了罗士信
西北风吹得某透甲寒
耳边厢又听得金锣响
(白)哦 是了
想必是那苏烈收了兵
贼苏烈他倒有爱将意
三王无有那痛将心
庵观寺院钟鼓响
绣女房中掌银灯
我学这出《叫关》最先是从沪上老教师蒋砚香学的,曾经在杭州西湖博览会唱过一次,后来因为蒋先生给我的本子别字与费解的地方很多,而且还有几句“跷辙”(就是不押韵),所以我不大爱唱。
俞振飞
一直到民国廿三年,在北平遇见了小生前辈张宝昆先生,据他说,这出《叫关》在当年也享过盛名,姜六爷妙香的《叫关》也经张先生说过,我因我师继仙在我拜师那一天就对我说:“如果你要学《叫关》《小显》这路戏我是不会的”,其实他老人家并非不会,因为他唱的戏喜欢有情有节,所以他的“三会一探”,堪称绝作(“三会一探”就是《奇双会》《群英会》《临江会》《石秀探庄》)。
展开全文
我从张先生二次学《叫关》,的确张先生教的这几段唱很有一点德派的味儿,不过唱词里面,同蒋砚香的本子差不多,一样有好些费解不通的句子,记得有一次在河南开封广智戏院义务戏里面演过一次,感觉有一件痛苦的事,就是我们唱小生的,从古以来没有带私房场面的一说,但是这种戏如果在台上瞎碰,真有些乏味。
我这个人不论任何戏剧,都爱研究,惟独对于这出《叫关》,我老是纳闷,因为当年德先生唱《叫关》可称得是名震南北,难道说他老人家唱的时候,也是这样跷辙而费解的词句吗?不能!无论如何不能!最后到底给我访问出一位高明人来。
俞振飞之《罗成叫关》
提起这位高明人,真是大有来头,乃是天津名票吴颂平先生(大家称他吴大爷),吴先生是从幼小就是小生迷,他的小生戏,都是请王楞仙、德珺如、朱素云这几位前辈教的,据他告诉我,他年轻的时侯,听人说小生泰斗徐小香告老还乡,在苏州吉由巷居住,他就不辞辛劳,特地到苏州去拜望他,并且毛遂自荐的,在这位徐大老板家中借住了几宵,徐大老板见他这样来意恳切,也很为高兴,所以虽然没有整出的学到,然而每出都经徐大老板摘要的说了一说,至今,这位吴大爷虽然年逾花甲,唱念口齿坚挺清晰、字字有劲,所谓引商刻羽,不同流俗,我对于这位吴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承蒙他很看得起我,常说你要学什么戏,如果你老师没有工夫,或者精神不济的时候,你尽管来好了,我第一次就请教他这出《叫关》,因为吴先生曾经将德先生请在家中教过好些时候,所以这出《叫关》的唱念、身段、神气,一招一式,与德先生是一模一样,《叫关》的本子,也是吴先生赠我的,唱词都很通顺,并且在唢呐二黄一段里面,每句唱完,如何亮相,如何转身,都注得一明二白,更由吴先生拿了枪和马鞭,慎重其事的从头至尾排了一遍给我看,所以我这出《叫关》给予的印象太深,恐怕永远也忘不了的!
日前在友人处,见沪上出版的某剧刊中,内有述及《罗成叫关》一节,他说:“今伶中,姜妙香、叶盛兰、高维廉、周维俊皆有此戏,但未留剧照,俞振飞无此戏,却有此影”,现在对于“无此戏”三个字,不必再加声明了,而且我在西湖博览会唱《叫关》的这一次,是上海琴师阿杨拉的(阿杨又名杨大包子,现任黄金更新的场面头),如若不信,问他可以证明,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某剧刊的所以说不会《叫关》,也不能怪他,因为我正式搭班之后,鬻艺沪上,只有三次,都没有贴过《叫关》,按说小生不唱《叫关》,并不算什么丢脸的事,人家八载坐科而不动《叫关》的大有人在,何况我这羊毛出身的呢?不过我三次到上都,始终没有一漏《叫关》,其中却有种种原因,现在不妨写出来宣布宣布:
我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到上海,都是与程四兄玉霜合作时代,程剧的本戏有小生的占多数,所以很少轮得到单唱一出的时候,偶然遇到一天大轴子没有事,后台派戏的,也不能让我一个人唱一出《叫关》,因为程剧团“傍角儿”的,至少有十几位后台派戏的,须要配搭人位,然后再定戏码。
程砚秋与俞振飞
譬如小生与老旦,有《岳家庄》《胭脂虎》《孝感天》可唱,小生与老生有《黄鹤楼》《状元谱》《镇潭州》可唱,小生与二路青衣有《监酒令》《孝感天》《岳家庄》可唱,小生花旦有《鸿鸾禧》《得意缘》《胭脂虎》可唱,小生与刀马旦有《穆柯寨》《穆天王》《虹霓关》可唱,因为人一多,如果都要单唱一出,时间上当然不可能的,所以如《叫关》《小显》《射戟》一类的戏,可以说很不容易唱到的。
程砚秋、俞振飞之《游园惊梦》
我脱离程剧团之后,一直到去年冬季,才到上海应更新舞台之约,也就是我第三次到上海,同去的是新艳秋老板,新老板戏路完全走的程派,虽然程的本戏会得不全,但是她因久没有到上海,心中很是胆怯,大轴子非把我拉上才放心,有一次新老板演《琵琶行》,我与贯大元老板倒第二的《群英会》,结果新老板一再托人向我要求《群英会》之后,务必要我带唱一个《琵琶行》中的元微之,所以单唱一出的机会,简直没有,至于《叫关》《小显》一类的独唱戏,更轮不到演了。
某剧刊说我“无此戏”,本来没有什么可羞,但是连上一句“却有此影”,似乎我恐怕人家笑我不会唱《叫关》,所以照上一帧剧照剧装,装孙子,其实我也犯不上这样泄气,要提这张照片,在我戏装照里面确有一张箭衣鸾带,甩发挂剑,左手背枪,右手勒马。照的时候,算是程派本戏《沈云英》的贾万策,自从报馆先生刊登的时候,与我标上《罗成叫关》之后,我自己看看也觉充得过,因为这出《沈云英》在程派戏中,没有《鸳鸯冢》《文姬归汉》来得名气大,如果有人问我这张照片是什么戏,非得说半天才能说得明白,不如干脆说《叫关》,岂不省事得多?
程砚秋之《沈云英》
据某剧刊说《叫关》的罗成,按老规矩应披马褂,这句话,似乎有研究的必要,我唱了两次《叫关》,都没有穿马褂,老师也没有关照我穿马褂,不过我有一次见过一位底包小生,在开锣戏中唱《叫关》,非但披马褂,而且头上还打上白绸条,我很惊奇,曾经问过萧长华老先生和我老师继先,据说德珺如前辈并不披马褂,白绸条更不能用,要以规矩,《叫关》的头场,不是唱唢呐二黄起,应当罗成扎靠起霸上,丑扮三王元吉,升帐,命罗成为先行,会阵枪挑李天寿,回营交令,被三王元吉责打四十军棍,罗成此时即卸靠穿箭衣,好似《空城计》“斩谡”时的王平的扮相,二次出兵回来,三王元吉将四门紧闭,连杀东南西三门,都不放罗成进城,末了杀到北门,才是现在的所谓《叫关》。所以罗成的扮相箭衣外面,如果加下甲是合理的,披马褂是不对的,然而现在差不多都行的是披马褂,以致造成某剧刊的作者以为披马褂是老规矩这种笑话。
某剧刊又说:“现在唱戏,只求好看,不管剧情,照老规矩,《长坂坡》救幼主一场,出场之赵子龙,及此戏中之罗士信,皆应打油脸,现在谁在遵老规?”这句话并不是骂我,因为某剧刊的作者,认定我不会《叫关》,当然不是骂我,不过我真纳闷,某剧刊的作者知道的老规矩真多,就是我们的梨园行中,也很不多见。
(《戏剧画报》1940年第9、10期)
- 历史推荐 -
给俞振飞一些知识
汪曾祺:从赵荣琛拉胡琴谈起
徐兰沅:今昔听戏耳朵习惯的变化
唱戏的三大毛病,武生为什么都爱唱老生戏?
梁小鸾:德高望重的李多奎先生
王吟秋:缅怀义父马连良先生
由《别姬》谈京剧涉及佛教的错误
赵燕侠:谈“舍不得”
梅兰芳先生留有哪些珍贵遗物?
1942年访问孟小冬:“她最佩服师弟李少春”
细说京剧《春秋配》的情节与版本
京剧《杨家将·碰碑》中的“石虎”究竟是什么?
梅兰芳:“名利二字对我来说,已经淡极了”
王少楼、杨宝森之比较
铸剑磨刀半百年(1959年的靶子戏衣作坊)
由谭小培、谭富英《群英会》说到父子同行同台
更多梨园旧事get√
光风霁月的梨园
久已被人遗忘的
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