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闻_痛心!24岁女孩离世_因染粉色头发遭网暴_媒体发声_网络_平台_暴力

编辑 王冰姿

又一起因网暴而酿成的悲剧发生了。

24岁的杭州女孩郑灵华,曾因染粉色头发在爷爷的病床前分享考上研究生的喜讯,而遭遇大规模网暴。2月19日下午,郑灵华的朋友小唯在小红书带来了郑灵华已离世的噩耗。

2月19日下午郑灵华的朋友小唯在社交平台写道:“我深深地感受到她的绝望和无助,抑郁症没有立效药,我只能不断地用言语去治愈她……疫情开放后我想去找她,她住了院,后来有几日没有联系我以为她出院后想断开网络世界清静清静,没想到等来的是她父亲的一通报丧电话……”

小唯发布的郑灵华离世消息

记者拨打了郑灵华的微信电话,一直无人接听。“我想大家不会拿这件事情开玩笑,当时(去年年底)我们给她发消息都没回,可能真的扛不住了。”灵华的大学学妹米米告诉记者,记者随后联系了郑灵华的一位高中挚友,对方确认消息属实。

社交平台分享看望爷爷合照

因粉发引网暴

据极目新闻此前报道,郑灵华出生于1999年。2022年7月,在被保研到华东师范大学后,她第一时间拿着录取通知书到医院,与病床上84岁的爷爷分享这一喜事。对她来说,爷爷是世上最爱她的人,成为爷爷的骄傲也是她考研的动力之一。她连信封都没舍得拆。她拍下了照片和视频发到社交平台留作纪念。说到染粉色头发的初衷,她说希望毕业照上的自己能是明媚而鲜艳的。

她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分享。直到第二天,她被私信“轰炸”了,并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照片被盗用,已在各个平台扩散。这些图片和视频,给她带来了很大困扰。各种不堪入目的评论接踵而至:有营销号搬了她的图,编出“专升本”的故事,卖起了课;有好事之人,说她是陪酒女、夜店舞女、不正经人、妖精、红毛怪……还有人甚至攻击她生病的爷爷,而这仅仅是因为她染了一头粉色头发。

展开全文

引发网暴的郑灵华社交网络内容截图

隔着屏幕,那些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的恶意像潮水一样袭来。郑灵华意识到——自己被网暴了。

这件事情给郑灵华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尽管有无数正直的网友支持她、安慰她,

但郑灵华的心情、学习状态,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图源:郑灵华微博)

和抑郁症抗争半年多

曾经努力寻求自救

据报道,去年8月,她已经将头发染回黑色,她说她曾一度尝试卸载各个APP,但那些语气尖锐用词粗俗而具有攻击性的评论仍在她脑海里盘旋,她因此每周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她还用雅思课、健身课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努力寻求自救。

7月24日的照片里,她的粉头发突然变成了黑色 图片来源:环球人物

与此同时,郑灵华并没有放弃维权,她把各个平台上的诅咒和辱骂用截屏或录屏的方式保存下来,打印成厚厚一本,在律师的帮助下,要求平台提供侵权人和网暴者的信息。

2022年9月份郑灵华开始了研究生生活,然而十月底,她的抑郁症再次复发,她不得不中止学业回到杭州治疗。

在她写给小唯的信里,这个年轻的姑娘怀念过去的自己热烈、有目标、精力充沛,而在十月抑郁症复发后情况越来越糟糕,她慢慢无法和身边的人交流,吃药后说话越来越困难,每天被消极想法围绕,不想说任何话“真的很对不起大家,真的没有勇气再走下去了。”她在结尾处这样写道。

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既赋予了网民评价的权力,也诱发了打着道德的旗号,忽视事件真相,滥用道德私刑进行人身攻击、恶意诋毁、人肉搜索等网络暴力现象。

某些人以道德之“名”,行暴力之“实”,实质是一种杀人于无形的违法行为。

刘学州被网暴案开庭,家属:不要赔偿,希望网暴不再发生

一年多以前,那场沸沸扬扬的刘学州被网暴致死案事件,令不少人触目惊心。

此前报道,2021年12月,15岁的刘学州发布寻亲信息后,辗转找到亲生父母。刘学州晒出与生母的电话录音后,生母指责他强行向生父母索要房产,舆论瞬间压向刘学州。2022年1月24日,在找回亲生父母40天后,刘学州在微博上发布一封遗书,之后服药自尽。 自杀前他曾在微博发布长文,回顾了自己短暂又坎坷的一生。他曾在留言中提到,自己因寻亲一事,在网络上遭到了大量攻击和谩骂。刘学州去世后,其养家亲属对网暴者提起了民事诉讼。

前不久,刘学州被网暴致死案也在2月13日进行了网上开庭,刘学州的家属选择将网暴者告上法庭,就像该案代理律师周兆成所说“打击网络暴力,就需要法律长牙,对网暴者重拳出击,零容忍!”。

2月13日上午,刘学州养家舅妈在网络平台发文,“等了这么久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刘学州养家外祖父母是此案原告,其代理律师周兆成告诉记者,此案起诉的被告主要针对的是网暴刘学州极其严重的在网络造成恶劣影响的自媒体大V,案件其实早在去年就已经在北京互联网法院立案,“刘学州去世后,我们就在网络上提取了针对刘学州2000多条网暴言论,可以说触目惊心。”

周兆成表示,在开庭前刘学州养家外祖父母表示,他们提起这个诉讼,不是为了经济赔偿,也没有任何利益诉求。他们清楚,案件无论什么结果,也无法让逝去的刘学州活着回来。他们希望刘学州被网暴致死的悲剧不要在互联网上再次发生。也希望通过这个诉讼,让网暴者付出法律代价。

媒体发声:恶语相向是病态

极目新闻刊文评论指出:面对网暴的危害,不能只靠当事人内心强大来面对,还要靠法律武器来保障网民权益,要靠综合治理来遏制网暴的肆意妄为。只有让网暴者付出实实在在的代价,承担违法成本,才能让网暴者知敬畏,懂得收敛。

除了网络暴力的施暴方与受害者,平台方也是需要关注的一个角度。“青春上海”微信号发文认为:对于网络平台而言,不能推卸责任,出了事只是“一封了事”。要明确网站平台、网络媒体和网络论坛法律责任,承担反网络暴力的义务。

浙江日报评论也指出:作为容纳网络暴力的“器皿”,社交平台也难辞其咎,而平台本可以也本应该第一时间为受害者树起“保护屏障”。除了在事后对涉事账号进行封号以外,平台还可以通过构建网暴技术识别模型、加强内容识别预警等举措,在“事前预防”上发挥作用。网暴发生后,平台还可设置一键防护功能,直接在网暴者和受害者之间画下“分割线”。唯有推行事前预防、事后监管等全链条治理机制,才能让社交平台重回“分享美好”的纯粹初衷。

2022年人民网曾就此事发表过评论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各类社交平台的兴起,网络暴力问题愈加凸显,网暴造成的后果也越来越严重。这种向别人泼脏水、放冷箭的行为,是一种病态现象,暴露出偏狭的心理。任由网络抹黑、网络暴力蔓延,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情绪先行,就容易成为“谣言传声筒”;理性后置,结果就会沦为“网暴扩散器”。要知道,匿名和虚拟不是“张口就来”的理由,道德和法治才是“言由心生”的前提。

“天下苦网暴久矣!”来自网友的一句感慨,道出了治理网络暴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治理网络暴力,需要你我携手同行,既要把控自己的“言论边界”,以身作则维护网络文明,又要保护自己的“权利边界”,避免在自身权益遭受侵害时手足无措。

综合央视网、钱江晚报、每日经济新闻、极目新闻、浙江日报、人民网等

齐鲁壹点出品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