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继广散文:五十而已_生命_天命_内心

一张五十元的人民币实在算不上多,而五十岁的年龄可真得算是“一大把了”。不知道现在的小孩儿怎样看像我这样已到五十的人,可在我的脑海中,四五十岁已是标准的老年人,有资格穿着厚棉袄蹲在北墙根下揣着手晒太阳了。花白的头发,浑浊的双眸,堆满皱纹的沧桑的脸,弓起的腰身以及蹒跚的腿脚。难道我现在也是这个样子了?迈过五十的门槛,不由得心生悲凉。

曾经的少年对成长有着迫切地向往,就像在农田里弯着酸痛的身子用镰刀割麦子,扎着臃肿的包袱在齐人高的棉田了拾棉花,汗流浃背地匍匐在锯齿般的玉米叶间拔草,渴望地头的轻松与凉爽。可那长长的地垄总是那么遥远。曾经的青年又何尝不是呢?读书时期待工作,单身时想着结婚,孩子小盼着她快点长大。所有这些都在等待和煎熬中成为现实的时候,发现自己正在老去。又忽然怀念起了那时的美好。干干农活可以畅快地出汗享受健康的疲劳;长长的畦垄像极了抒情的文段和含蓄的诗行,慢慢去读就会心生绿意;读书的岁月又是人生最美的季节,单身的日子有着放纵的自由,孩子还小却能每天缠在身边。人生没有回头路,但可以在回忆既往的思绪中沉浸,这时的生命已经不起对未来的展望了,也许刚刚踮起脚尖就能望到他的尽头。

所以,在人生的这个节点,回忆曾经不是为了规划未来,而是滋养逐渐干涸的灵魂。生命的既往无外乎在得与失之间踽踽而行,得之泰然,珍惜所有;失之淡然,释怀所无。得,不是为了人前的荣耀,而是必尽的努力,是心灵的慰藉;失,不是人生的失败,是调整偏离的航线,走出内心的泥潭。得与失的经历都是对生命的滋养。《父母爱情》的主人公富家小姐安杰嫁给了二婚的大老粗江德福,又被时代所迫追随他放弃了城市去了海岛,在这场婚姻中安杰失去了很多。她在五十岁之后,终于放下了内心所有的芥蒂,无比欣慰地说:“我这一辈子很幸福。”我小时候尝到了农村的劳苦,当初唯一的志向是不在农村种地就行。如今回首,虽然没有值得骄傲的人生,却也感恩所有的经历。就如一芥小草,既然无力为大地遮挡风雨,那就尽量让自己绿意盈盈。

“五十而知天命”是孔子对五十岁年纪的经典论断。顺应内心的感觉,摆脱纠结与焦虑,不难为内心所愿,这应该就是我的天命吧。天命是性情所定,而性情根植内心。每次外出学习或开会,我总尽量寻找靠后的座椅,一次业务培训,坐在了会场最后排,主持人似乎很不满,质问我坐那么远能看见什么。我请他选了一段屏幕上的文字大声读出来,又建议把字体改为小五号再来一段,他笑而不究示意我坐下。坐后排而能看清最前面细节,并非置身场外而一无所知,如此既能随心所欲调整坐姿而又不被别人关注,又避免参与交流讨论而默默地倾听思考。这不是偷懒,而是享受这种环境下的轻松自由。或许这种“后排情结”大体可以描绘自己的性情吧。

所以,万物顺应四季的冷暖,人也应顺应自己的天命,五十以后尤应如此。多给生活留一些空间,生命的长度已过大半,就尽量延展生的宽度吧。珍惜当下的每一天,多品尝工作的趣味,漠视其中的苦涩,诸多的枷锁、负累甚至诱惑心里拧巴就把它交给岁月的风沙吧,只要抓住主脉做到精细,像精读一篇文章,读深读透,字字句句领悟精髓,从而斫减低效的时间投入又能提升效益,于己于人甚至社会都功德无量。生活应该既有大片的空白又有迷人的色彩,需要自己去丰富它的时空。细读一本书,构思一篇文章,生命就会拓展;凭栏山水,居家静坐,生命就有温度;小径独步,相聚畅谈,老去的生命也会短暂地止步。身累增福,心累损寿,心理学家说,持续的小压力会影响人的寿命。那就放缓匆匆的脚步,平和汲汲的心绪,欣赏身边细微的美好。养心,就是养天命。

五十而已,这不是终点,只是生命的一个驿站,可以放下的固然很多,但责任、热爱、乐观、激情依然是生命的底色,不会随着年龄老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