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改_鲁迅作品从教科书中删除引争议_主要是这3大理由_鲁迅_学生_作品

将来现在将来,于现在有意义,才于将来会有意义。——鲁迅

鲁迅的事迹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他为了拯救民族灵魂选择弃医从文。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一生都在进行着文学创作。他不仅是在我国,在世界很多个国家,都有着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曾经鲁迅的一些文学作品被奉为教育的典范,广泛应用在中学时代的课本中。而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被奉为经典的鲁迅作品,逐渐消失在教科书中。这背后又有什么样的原因呢?

大幅度删减引起争论

2010年,我国很多个地方的中小学都对课本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动,调整。其中改动最大的作品莫过于鲁迅的一些文学作品,比如《阿Q正传》、《纪念刘和珍君》、《狼牙山五壮士》等一些作品都被删除。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被删除,有的地方也依旧保留着一些经典的作品《祝福》、《荷塘月色》等。

将鲁迅的文学作品撤退之后,加入了很多当代的新文学作品以及外国的一些作品集。比如《飞向太空的航程》这篇文章主要是反映了神舟六号飞船升空的相关记载;《别了大不列颠尼亚》这篇反映的是香港回归的相关报道等一系列的当代文学作品。

展开全文

每一年初高中几乎都会进行一些相应的课改,每次进行课改的时候都会引起关于课文删减的一些争论。当鲁迅的文学作品在中小学课本中大量的删减之后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有的人认为鲁迅精神不应该这样从这个时代中消失。

他的作品一直以来都是复兴民族的良药,被国人所接受所认同。鲁迅也一直被称之为国人心中的民族英雄,他的名字也一直被人民所铭记。他的多部作品曾经是80后,90后甚至00后的一个中学时代的回忆。然而如今鲁迅的作品却逐渐减少,这主要是有以下的几个原因。

晦涩难懂,极其压抑

鲁迅的作品一直被中国语文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范本来解读。然而在学校里面很多中学生却反应到他们上语文课的时候,最害怕的就是遇到文言文和写作文以及周树人。因为鲁迅写文章的时候都是使用文言文与白话文交替,而很多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对于这样的文章对学生来说有着不小的学习压力,这也就很快导致学生对鲁迅的作品产生厌烦。

通俗来讲,就是鲁迅的文章过于深奥,估计很多人都深有体会,阅读完一篇文章,很少有人知道鲁迅先生到底在讲述一些什么样的内容,以及又想通过这篇文章给读者表达什么感情?他的作品隐晦性太强,对于一个中学生而言,过于晦涩难懂,他们很难深层次的了解鲁迅作品的含义,往往只能停留在文字的表面。

不仅学生有这样的言论,就连老师也曾经表示过鲁迅的作品很压抑,给人看不到希望。读者读完之后,心情会变得郁闷。这样的文章很显然并不适合思想还在不断变化,没有固定下来的中学生阅读。

时代变迁

由于时代的不同,鲁迅的年代与我们如今的和平年代并不一样。并不是说鲁迅的文章表达意义没用,而是就现在的时代而言,鲁迅的文章有些许过时。了解鲁迅的人都知道鲁迅选择拿起一支笔,写作主要是为了激起人民心中的情怀。

但是他写作的背景是处于一个不安定,甚至有一些混乱的时局。然而那样的情况却与如今的社会不一样,存在着极大的反差。鲁迅文学作品中所提到的一些问题已经与现在的文化背景有很大的差距。

虽然很多人知道中国曾经有这么一段艰辛的岁月,但毕竟年代久远,如今的中学生都生活在富足和平的年代。这样学生们很难将自己代入到鲁迅的文章中,对鲁迅的文章也就更难理解。学生无法理解,那这篇文章的存在也没有什么意义。

在当代中学课本讲究时效性,也就是希望学生能学习到这个时代所能运用到的相关知识。在以前大多数中学的语文课本里,鲁迅的作品几乎占据了一大半的篇幅。有很多优秀的文章没有机会让学生们了解。

为了开阔学生的眼界,读到更多符合时代有意义这些类型的文章。如果课本中大量含有鲁迅的文章,很难开阔学生的阅读眼界。也就抑制了学生的思想创新。

纠正学生三观

鲁迅的很多文章所表现的思想都过于偏激,笔锋极其犀利。为了指出一些文人以及官人的错误,他甚至会用上一些不太文明的言语。他的很多作品表达出来的情感过于激烈,甚至会出现一些脏话。不仅在人物方面,他的一些文学作品上甚至有着全面西化的倾向,对于本国的一些传统文化大肆的进行贬低。

如今初高中时期的学生正是处于一个思想逐步成熟的阶段。鲁迅先生的很多文章都是对那个时代社会的评级充满着诙谐阴暗。如果让中学生过早的接触鲁迅的这种类型的文章,可能并不利于学生正常三观的形成。

初高中时期的学生很容易走上偏激的一面,所以学校应该在这个时期给予孩子们帮助。而在学校学生接触最多的莫过于是从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那么课本就极其重要,毕竟当代的教育是要要求学生相信未来美好的生活。对未来要有着一颗积极向上阳光的奋斗目标,所以当代课本内容就极其重要。

而鲁迅的很多文章,显然与当代对学生的期盼有所不同。这也极其容易让学生阅读鲁迅的文章后会曲解鲁迅本身的用意,甚至会将鲁迅当作是一个思想比较老派的人物。所以教育部为了让学生树立好正确的三观以及鲁迅的形象不受到损害从而逐渐减少了鲁迅的文学作品。

尽管国家在初高中的课文中删减了鲁迅的一些文章,但是并不是否认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当然,这也不能意味着这个时代抛弃了鲁迅精神。选择删减鲁迅的一些文章,主要是根据时代的发展所做出了适当的文化教学调整。鲁迅的精神从未被抛弃,它将会以另一种形式与时代同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