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3月25日晚,“有风自南——花城文学之夜暨2023花城文学榜荣誉盛典”在广州友谊剧院举办,李修文的作品《诗来见我》成功入选2023花城文学榜“十大文学好书”。
《诗来见我》是70后作家李修文的新作品。这个书名乍听上去颇有些狂傲的意味,但在李修文看来,“诗来见我”意味着在诗歌的映照下,我们能照见自身,发现自身,重新发现自己。在散文集《诗来见我》中,李修文以自己的风格和角度解读中国古诗词,通过走进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人的世界,写他们的无奈与感叹,写他们的挣扎与艰辛,为今人展现这些诗中的心路历程。
在花城文学榜的推荐语中这样写道:李修文曾披山河袈裟,以致江东父老。困顿中的尊严,尘埃中的美善,他都念念不忘,咏叹再三。《诗来见我》,取古诗之镜,览今古人生。万千之我,天地悠悠,滴落于古典诗的心灵试纸,照亮幽微,或心有恻恻 ;抽丝剥茧,乃了然顿悟。诗来见我,妙不在现代人读古典诗,而在卸下诗的油彩和盛装,回到海内相望,回到天涯此时,回到心灵震荡、诗意赋形的一瞬与永恒。
记者就《诗来见我》此次成功入选2023花城文学榜“十大文学好书”采访了作家李修文。
记者:请用一句话来形容《诗来见我》。
李修文:我这本书其实就是写一句话——“人和世界的相遇”,或者说是“人和世界如何相遇”。
记者:《诗来见我》以20篇散文记述了特殊情境中诗与心的低语、互动,“诗”在不同的地方照见不同的他,诗、我互见,这是否代表你对文学的一种理解?
李修文:对,诗歌在相当程度上是我们的人生存在的证据,但是这些证据的创造,实际上更多的是需要作家去创造自己的命运,而且要保证作家本人的体验一直牢牢地植根在他所创造的命运当中。
我们如果不行走在命运当中,不再创造自己的命运,实际上我们就很难提供这种令人信服的、通达他人感受的证据。
展开全文
“诗来见我”,它的意义在于,不是说让诗歌来见我,而是在诗歌的映照下,我们得以照见自身,发现自身,在诗歌里重新发现自己。
记者:“有风自南”是我们这场文化盛宴的主题。如果用“风”来形容你的作品,你觉得是什么风?
李修文:我的作品可能吹得更多的是西北风。从《山河袈裟》开始,我就不断去西北,在那里的山川风物中寻找自己要倚仗的词汇。
这些词汇的寻找,不是说采风或游历就可以完成的,必须得在西北风的吹拂之下,重新发现自身,重新发现世界,当然也要重新发现西北,这样我们才能够重新挑选、验证生命当中必然要遭遇的那些词汇和经验。
几年前在西北的行走和游历当中,我重新发现了自身。
记者:请谈谈此次获得荣誉的感受。
李修文:我觉得非常荣幸,也非常骄傲。《花城》一直是我心目中极具专业精神的杂志,年轻、开放、有创造力,一代代有创造力的作家在他们最好的时候将最好的作品在这里发表。获得这么一个荣誉,意味着我要时刻谨记这种进取的专业精神,我想这是这个荣誉带给我最大的启发。
记者:花城文学院在整个文学生态中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李修文:花城文学院应该像《花城》一样,对于整个中国乃至中文世界的作家都极具意义。所以花城文学院不应该囿于南方,或者局限于大湾区,它应该携带大湾区独特的风貌和价值,来映照中国文学的现场,使它的影响力扩展到我们今天中文写作的方方面面。
我相信花城文学院一定会有这样的能力,经过几年耕作,也一定会具备这样的广大影响力。它一定会成为中国文学界一个极其重要的地标。
文字:郭昊奇
设计:武君丽
采访来自主办方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