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王府池子的老济南四合院,一眼就能看到外墙上悬挂着“济南最美四合院”“CCTV上榜推荐菜品”等荣誉牌匾。李致庸作为其创始人,也被授予“鲁菜推广特殊贡献奖”和“弘扬齐鲁餐饮文化功勋人物”荣誉称号。这些来之不易的盛誉,都源于他对鲁菜文化难解的情结。
从地下室走出来的鲁菜匠人
回首自己的创业之路,李致庸认为一切都应该从偶然参加的一个课程说起。时隔多年,李致庸仍然可以不假思索地说出来:“领袖成长训练营。”正是当时这个偶然的决定,让他跃升了自己的格局和认知,自此坚定地走上创业之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就像命中注定的安排”。
在这之前,李致庸在净雅大酒店工作长达八年。他从配菜开始做起,稳扎稳打磨练技术。后来恰好碰到净雅在做ISO9000认证,李致庸开始接触编写标准流程、作业指导书,逐渐得到高层的认可,一步步走了总厨的位置。李致庸认为,这份工作对他来说是职业生涯成长的根。
自己正式运营的第一家店在李致庸看来,当时都不应该成功。“因为那个地方不是一个优秀的位置,”李致庸回忆道,“在佛山街的一间地下室,店面空间十分局促,只能摆放八张桌子,连个单间都没有。”在这间不尽人意的地下室,李致庸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尽管地理位置不理想,但李致庸始终秉承“必须要让来过的客人满意”的理念,把在净雅大酒店积累的多年烹饪手艺付诸实践。也正是因为这种创业理念,促使李致庸和他的老济南四合院一步步发展起来。
多年的管理运营经历使李致庸深刻认识到“成功不只是靠自己优秀,是别人把你托起”,在经营第二家店的时候,他开始逐步打造优秀的团队。“我们在济南有23家店,每家店的店长、厨师长、高层管理者都是我们的合伙人,”李致庸坚信成功是互相成就的,“这就叫成人达己。”
餐饮作为传承文化,绝不只是吃饭
老济南四合院如今已经发展为颇有名气的鲁菜连锁品牌,更像一张泉城的美食名片。谈及品牌建设的初心,李致庸直言“基础的餐饮是吃饭,但餐饮作为传承文化,绝不只是吃饭的问题。”
展开全文
毕业于济南大学烹饪专业的李致庸对鲁菜文化情有独钟,在创业之初就决心把鲁菜文化通过烹饪的技艺和餐饮的方式去发扬和传承下去。“传”是传递,是祖上传下来的鲁菜;“承”是承接,更是承认。他把自己定义为一名扎根于济南的鲁菜匠人,一辈子只坚持一件事:将鲁菜做好。“传承鲁菜文化,更重要的是让大家认可你的鲁菜”,李致庸说。
为了更好地呈现鲁菜文化的元素,李致庸将选址锁定在济南老城区王府池子片区,先后租下9个老济南四合院,在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环境中打造出“泉水宴”的概念。“鲁菜文化和济南泉城通过宴会、宴席的方式可以更好的呈现和发扬”。2015年,李致庸接起燕喜堂的招牌重新运营。曾经的燕喜堂老师傅们又聚到一块,秉承“工匠精神”,让传统鲁菜再现昔日辉煌。
做老板是一条不归路
聊到自己创业十一年的感悟,李致庸感慨万千:“都说创业是下海,我觉得是非常贴切的,可以说是九死一生。”李致庸认为,老板也是一种职业,而干好老板这个职业一定要有强大的心理准备,这是创业的基础。当自己不够强大的时候,任何一个小困难都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李致庸开玩笑说:“所有的人都可能会跳槽,留给老板的除了跳楼没有别的路,这是一条不归路。”
李致庸将老板比作西天取经的唐僧,手下必须要有孙悟空这种得力干将,还要能包容八戒、沙僧、白龙马这群性格迥异的徒弟。“创业多年的老板谈起创业经历都有一把辛酸泪,否则成不了老板,更不可能成为长久的老板。”
经过十多年的经营,如今的老济南四合院和燕喜堂在李致庸的掌舵下已经走出了自己的路子,他说,作为“科班出身”的餐饮从业者,从祖上传承下来的鲁菜文化,他有责任也有义务把它传承下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