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愿意分享_就是自私?其实是你不懂孩子_孩子_分享_妈妈

欢迎@淼淼妈妈爱分享,一个有着10年幼教工作经验的宝妈,用专业与经验,陪您一起育儿!本文是自己原创的第35篇,原创不易,请勿抄袭!采用网络图片,若有不适请联系立马删除。

一、父母强迫孩子分享,这样做对吗?昨天,在公园看到这样的一幕:

乐乐正在玩遥控车,桐桐来了,他伸手就去拿遥控车。两个孩子都是三岁左右。

乐乐说:“别动!这是我的!”桐桐说:“我想玩。”乐乐大声地说:“这是我带来的,我正在玩呢!”

桐桐哇地一声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向妈妈告状:“他不跟我分享”。

乐乐的妈妈赶紧跑过来说:“乐乐,我们要学会分享。桐桐还没玩过呢,让桐桐玩会。”

乐乐气鼓鼓地说:“不要,这是我的,我还没玩够。”乐乐妈妈看了看周围,用命令的口吻说道:“如果你不给他,我就把你的玩具拿到一边了。”

最后,桐桐得到了玩具,乐乐却伤心地哭起来。

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争得不可开交是学龄前儿童生活的常态。面对这样的情况,也许很多父母会选择让孩子学会分享,“你要友好一些,懂得分享,把玩具让给小朋友玩”。

表面上看,父母让孩子这么做是对的,自己的孩子能受到大家的喜欢,但实际上,强迫孩子分享,或者为满足别人的需求而分享,往往都会事与愿违。

如果孩子的分享行为是建立在“非自愿”的基础上,那么,他们就会形成关于“分享”的错误认知。

像上面乐乐一样的孩子会认为:妈妈更喜欢别人家的孩子,分享意味着我要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

二、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分享在中国传统的概念里,玩具就是要分享的,不愿意分享就是自私。可是,父母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孩子究竟为什么不愿意分享?

展开全文

1、小孩子不懂什么是“分享”儿童道德发展专家威廉·戴蒙指出:孩子要等到上小学时才会有“真正无私的分享”,小于五岁的孩子,有时会与人分享。但更多的时候他们是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才这么做。

对于2——4岁的孩子而言,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要跟别人分享事物,以为一旦“借给”别人就意味着不再拥有。

此时,他们的不愿意分享更多的是不理解何为分享,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懂得“借”和“还”,懂得分享的含义,并能体会到分享带来的乐趣,可以与人进行平等分享。

2、心理发展特点

①物权模糊期(0——1岁)

周末,带女儿到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孩子八个月,女儿看到小妹妹的洋娃娃,便问:“我可以玩妹妹的洋娃娃吗?”

朋友连忙说:“玩吧,玩吧,妹妹小,还不知道护东西呢。”小妹妹看着姐姐玩得不亦乐乎,自己也咯咯地笑起来。

在这个阶段,宝宝身体发育迅速,但心理发育还未开始。他们正忙着探索自己的身体,以及周围环境,更没有自我意识。

②物权敏感期(1——4岁)

在这个阶段,宝宝开始有了自我意识,正处于“我的”占有敏感期,他要靠拥有自己的东西将“我”与“他人”区分开来。

比如,只要喜欢的,就可以拿来,就全部都是我的。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2岁的宝宝看到别的小朋友拿着玩具玩,就会大声说:“这是我的!这是我的!我要玩!”小朋友说:“这是我的!”宝宝委屈大哭,被妈妈立刻抱走。

学龄前的儿童还没有形成“无私分享”的概念,所以,孩子拒绝分享,只不过是心理发育的特性,而不是自私的表现。

三、对于孩子的分享,这位妈妈居然这么做

前不久,一位国外妈妈对于孩子分享的态度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这位妈妈有一次带着儿子到公园玩,她的儿子拿着变形金刚、模型和卡车,有6个男孩围了上来想要分享他的玩具。

儿子明显不愿意,因为来公园前,儿子准备这些玩具是为了和妈妈朋友的女儿一起玩的,他并不想和其他陌生人分享它们。

这位妈妈见孩子不乐意,便告诉他可以拒绝这些要求,“只要说不就好了。”但是,这个行为不仅遭到了几个男孩的“告状”,并且让公园里的其他妈妈对这位妈妈投去厌恶的眼光。

这位妈妈霸气地反问道:“没礼貌的究竟是谁?是这样做的孩子和自己吗?还是明知别人不愿意,却仍希望别人能够将自己的东西分享给他人的人呢?”

这位妈妈还告诉儿子:“如果你因为另一个孩子没有与你分享而感到不安,请记住,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不会因为别人这么说,你就要放弃你拥有的一切,我也不会这样教育我的孩子,这就是世界的运作方式。”

妈妈的这番话,在Twitter上获得了30多万的点赞。

强制让孩子把自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会让他产生这样的想法:我的东西被强制性地分给了别人,我也可以强行得到别人的东西。

他们会更难学会内心的分享,不仅如此,强迫孩子分享还会破坏我们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危害可不小。

四、父母这么做,孩子学会分享瑞士一位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

“被迫的无私、分享,对于孩子而言,通常是以牺牲自我需求而终结的。很容易让孩子潜意识里认为自己的心理需求不重要,导致孩子自我价值感低,甚至形成讨好型性格”那么,父母该怎么做?

第一,当孩子在玩玩具时,要让他们玩个尽兴

有的父母会试图打断孩子的游戏说:“再玩5分钟,然后给妹妹玩!”其实,对于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来说,这种话不仅难理解,还会给他们增加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对某个玩具的长时间占有,让孩子自己决定他什么时候才算玩够了。

育儿达人年糕妈妈分享这样的一件事:周末,大儿子年糕拒绝把汽车给小儿子玩,导致小儿子大哭。年糕妈妈对小儿子说:“哥哥还没玩够呢!等他不玩了就给你,你愿意等待吗?年糕,如果你不玩了,可以把这个玩具给他玩吗?”

于是,年糕又玩了10分钟后,不用大人提醒,他就主动把汽车给了弟弟,很高兴地说:“给你玩吧!”

只有当娃自己玩尽兴了,他才会发自内心地去主动分享。

第二,列一个等待次序表,让孩子们学会轮流玩耍

特别是当好几个孩子都想要同一个玩具时,列轮流表就显得尤为重要。口头和孩子说“你是下一个”并不会让他们感到安心,但如果我们用色彩明亮的画笔写下他们的名字,瞬间他们的愿望就变得真实了。

在班里孩子们都喜欢玩小木马,于是我就想到了一个办法,用彩色粉笔列出一个等待表,指着等待次序表上的名字告诉她:“看,你的名字排在了五九的后面。”

在孩子社交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学会轮流是特别重要的一步,这不仅保障了每个孩子玩耍的权力,还能帮助意识到他人的需求,变得更有同理心。

第三,当冲突出现时,我们先别急着干涉,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学着去表达需求,处理冲突

在综艺节目中,贾静雯的女儿咘咘和好朋友米娅抢玩具,咘咘下意识地寻求妈妈的帮助,贾静雯并没有直接介入,而是建议她们自己沟通。

惊喜的是,咘咘马上想到了数数的方法,让两个人轮换着玩。其实,很多时候,孩子都有不依赖大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虽然这个过程中可能伴随着打闹、冲突,但正是一次次的探索、实践中,孩子才逐渐学会了坚持自我、表达需求。

也学会了直面冲突、和同龄人沟通交流,而这些都是宝贝社交生活中的必要的技能。

最后,引用美国儿歌《幼儿所有权法则》作为结尾:

如果是我喜欢的,就是我的;如果东西在我手中,那就是我的;如果能从你手中夺过来,那东西就是我的;

那东西我刚拿过来,就是我的;如果东西是我的,不管怎样它永远不会看来是你的;如果我在搭积木,所有的积木都是我的;

只要看来像我的,那就是我的;如果是我先看到的,那就是我的;你的玩具放回原处时,它自动变成我的;

如果东西损坏了,那就是你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