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尺度_打败了汤唯?_爱尔兰_孤独_酒吧

提个问题。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明明昨天还是很好的朋友,今天就莫名其妙把你拉黑了,从此不相往来。

被拉黑后,你是痛不欲生,想尽办法试图合好,还是积极调整心态,索性一别两宽?

今天咱们要聊的片子,讲述的就是一个关于好友绝交的故事,体量不大,但寓意满满——

《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

本片由拍摄过《三块广告牌》《杀手没有假期》的导演马丁·麦克唐纳执导。

主演是他的两个老搭档科林·法瑞尔和布莱丹·格里森,他们也曾共同出演过《杀手没有假期》。

相较而言,从气质上来说,影片更接近于《三块广告牌》,并没有什么商业性的元素,艺术片的特色倒是相当浓厚。

展开全文

为了方便理解,按照惯例,咱们先简单讲一讲影片的剧情。

如片名所述,片中的故事,发生在1923年,爱尔兰的一个名叫伊尼舍林的小岛上。彼时,爱尔兰正在内战,这个小岛算是个世外桃源。

男主派瑞和康姆曾经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没事就一起扯淡闲聊逛酒吧。

直到有一天,派瑞兴致勃勃地登门来找康姆去酒吧,敲了一顿门,康姆愣是坐在屋里,没有给半点反应。

自说自话的派瑞,假定康姆默认同意了,来到酒吧等康姆,见康姆没来,他再一次到康姆的家。

结果没承想,康姆这会儿自己来到了酒吧,等派瑞上赶着跟他打招呼之时,人家根本就不理他,扭头就走出了门。

咋回事,派瑞琢磨着我也没做错什么啊,这友谊的小船怎么说翻就翻了,随即跟了出去,誓要问个究竟。

康姆给出的理由,简单,直接,但也伤人:没啥原因,我就是不喜欢你了。

这理由就像是渣男的那句“不爱了”,搁谁能受得了。

偏偏在这之后,康姆还开始跟一群拉小提琴的琴友玩得挺嗨。这尼玛不就是见异思迁,有了新欢忘了旧爱吗?

派瑞越想越难受,一看日历正好是愚人节,忍不住笑出声来,开始自欺欺人,觉得应该是康姆跟自己开的玩笑,随后便又上赶着去找康姆,约对方2点见面。

结果,康姆自己去了酒吧,正忙着创作音乐,依然不愿意鸟他。

面对派瑞的质问,康姆是这么回答的:

时光流逝太快了,我只是想把剩下来的时间,用来思考和作曲,不想再浪费在和你进行无聊的聊天上,听你那些个没有营养的破事。

这话算是伤透了派瑞的心。

他变得整天是茶饭不思,感觉身体被掏空了一般,还怀疑是不是自己这个人太沉闷了,没有有趣的灵魂。

为了能够让康姆回心转意,他买通了一个神父,让神父在听康姆祷告时,帮着问问和劝劝。

哪知道,神父根本不靠谱,不会平事只会惹火,竟然还怀疑康姆是不是对派瑞有性幻想,直接惹怒了康姆。

他发话给派瑞——

别尼玛再和我说话了,今天起,请别再打扰我,你打扰我一次,我就用剪刀剪断我的一根手指给你,直到什么时候你消停了为止。

可能小伙伴要问了,多大点事儿,至于吗?

还真至于。

不久后的一天晚上,心痛的派瑞到酒吧喝酒,看着康姆和别的小伙伴耍琴快乐,借着酒劲,他突然发疯,对着康姆一顿大吼大叫。

结果是,来到第二天,康姆真的剁掉了一根手指,丢在了派瑞家。

事情发展到这种阶段,派瑞不敢再轻举妄动,路边偶遇,他都没有了勇气再去和康姆搭话。

就像一些痴男怨女一样,爱而不得最是苦恼,看着康姆和别人有说有笑,黯然神伤的派瑞很不是滋味。

不久后,痛苦的派瑞又开始疯狂作妖,他先是把康姆的一个琴友骗离了小岛。

接着,他又直接来到康姆家破门而入,一顿抱怨+嘘寒问暖。

了解到康姆的曲子写得差不多之时,感觉康姆现在对自己的态度似乎还行,他提议到酒吧庆祝一下。

临走前,他以为友谊终于修复,还忍不住把自己骗康姆琴友的事和盘托出。

拜托,能不能长点心,你这不是没事找事么!

康姆是彻底爆炸了,他拿起剪刀把自己左手的其他手指都剪了下来,一个接一个地甩在了派瑞家的门上。

为了终止一份友情,可以对自己如此残忍,难怪有网友戏称,这片才是真正的“分手的决心”。

发生这样的事,派瑞也是彻底懵圈了,如果没有意外,他应该不会再继续打扰康姆。

然而,意外随之而来。

在康姆疏远自己的日子里,家里的小毛驴成为了派瑞的贴心小棉袄,他没事就把毛驴放进屋里,用小毛驴来慰藉自己的孤独的心灵。

不料,小毛驴因为误食康姆的指头而噎死了。

一时之间,派瑞彻底崩溃。他对康姆展开报复,放火烧掉了康姆的小屋,带走了康姆的狗,明明明知道康姆在屋里,也没有进行救援。

好在,康姆没有死,当影片来到结尾,两人在海边相遇,他的心态平静了很多。

面对派瑞,他聊起了爱尔兰的战火,感叹战争应该快结束了,但派瑞则表示:不,我想很快又会再开始,有些事永远无法达成和解,我想那是好事。

单看这个故事,你可能会有点“WTF”的感觉,俩大老爷们相爱相杀的故事有啥看头。

但实际上,这部电影里有着非常多的巧思和深意,在今年威尼斯电影节上,它一举拿下了最佳编剧和最佳男主两项大奖。

从文本来看,这部电影借助百年前两个男人的故事,探讨的是现代社会人类特有的孤独迷思。

村上春树说,没有人喜欢孤独,只是不愿失望。

孤独是人穷其一生都要面对的事情,某种程度上讲,我们发展亲情友情,投身娱乐消费,追求价值意义,都是在以不同的方式抵抗孤独。

比如,派瑞解除孤独的方式,就是通过友谊,去酒吧喝酒,与康姆闲聊,每天也没啥别的追求,乐呵乐呵就得了。

在片中,我们看到,他最害怕的是独处,是不被接纳,实在不行,他也要把小毛驴什么的放在屋子里,以形成对孤独感的消解。

再比如,片中还有个名叫多米尼克角色,他曾经被爸爸猥亵,追求着派瑞的妹妹而不得,想成为派瑞的朋友,可惜不被重视。

如此种种,都让他的苦闷与孤独无法得到疏解,令他成为整部片子中最为可怜的人,影片结尾给他安排了个意外死亡的结局,所象征的正是孤独的绝望所在。

客观上讲,派瑞应对孤独的方式是比较普世的,并无不妥,只不过对于康姆来说,他愈发地感觉到与派瑞的相处是对生命的浪费,不具有价值和意义。

所以,他主动选择了离开派瑞,投身于音乐和思考,用这些更加形而上的东西来丰富自己的内心,留下自己曾经活在世上的证据。

到了最后,哪怕失去了手指,他也不曾后悔,依然快乐地投身和群友们演奏音乐的活动之中。

他的种种行为,明显体现着存在主义“自我赋义”的生存哲学。

一般情况下,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念,并不至于走向如此剑拔弩张。

在生活中,曾经的发小长大之后变得致趣相异,没有了共同语言,我们最多也就是客气几句,然后相忘于江湖,断然不会搞出断手指、烧房屋这么大阵仗。

那么,为什么康姆和派瑞就会如此呢?是导演在洒狗血吗?

非也。

这样的剧情设计,是影片在表文本下隐藏的另一重论述,其对应的,是当今世界人类思想的极端化倾向。

应该说,不同于以往的时代,互联网的繁荣加剧社会中不同价值取向、意识形态人群之间的相互对立。

以前发生点什么事,大家还可以静下心来冷静讨论讨论,现在不了,理中客被鄙视,礼貌被嘲笑,立场和情绪代替一切。

大家要的就是党同伐异,要的就是你死我活。

说好的言论自由,结果都成为了只有我骂你的自由,人们一言不合就站队、举报、拉黑,戾气升级的同时,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

其结果就像影片中一样,明明康姆和派瑞都不是坏人,却闹得产生仇恨,诉诸暴力,最终两败俱伤,形成永远无法弥合的伤口。

除了康姆和派瑞以外,影片中其他的一些角色,也都能对应上如今网上的众生面相。

比如小岛中的警察,也就是多米尼克的爸爸,他对爱尔兰的内战无动于衷,唯一爱看的是执行死刑过程中的“刺激”。

这一点,特别像网络上少部分心理扭曲的人,他们就像嗜血的苍蝇一样,最热衷的就是看到“血流成河”,什么是非、对错,跟他一点关系没有。

比如杂货店的老板娘,她是个喜欢打听各种是非的吃瓜群众,有时甚至还自己下场偷看别人的信件。

在生活中,她也没有任何所谓的态度,嚼舌根、看笑话,无外乎把别人的私隐当作佐料,丰富她那贫瘠而乏味的人生。

可以说,整个岛上,似乎就没有一个能令人看到希望的人,也因此,有一个人最后离开了小岛,她就是派瑞的姐姐。

她见证了康姆和派瑞的关系破裂,也曾在当中企图做个说客,但终究还是徒劳。

仔细想想,离开就真的会好吗?

雁过留痕,过往的心灵创伤,怎么可能不影响她今后的人生?

最后,除了探讨现代社会的孤独迷思和心里症候以外,影片还影射了爱尔兰本身的历史。

这可不是我过度解读,片名《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本身就是暗示。

伊尼舍林英文为Inisherin,有人指出,这在盖尔语里是Inish-Erin,翻译成英语就是Island of the Irish,即爱尔兰。

报丧女妖是爱尔兰神话中的一个女妖,可以用哭泣和尖叫来预示死亡,在片中以一个神秘的太太形象出现。

两者结合,代指的正是指爱尔兰人的历史与宿命。

在影片中,不仅故事背景爱尔兰内战时期,康姆和派瑞从朋友走向对立的变化,刚好也对应着爱尔兰内战的双方。

在独立战争中,他们曾是并肩作战的战友,但后来因为对“英爱条约”持不同态度,他们分化成了支持者和反对者两波人,最终因为政治分歧走向了内战。

影片结尾处派瑞所说的永远无法和解,映射的即是这种内部分化所带来的久远内耗。

或许我们身边没有战争,但因为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不同所带来的撕裂、仇视、诅咒、谩骂却已是屡见不鲜。

我不想轻飘飘地说一句“和解”来劝慰大家,只是担心如此发展下去,未来恐怕将会更加糟糕。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忧虑,那就点赞在看支持一下吧。

今天就到这里!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沼泽

在看护肝,观众老爷点个再走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