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钘(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_孟子_天人_二人

宋钘介绍

宋钘(约公元前370年—公元前291年),又称宋子(庄子作宋钘,孟子作宋牼,非子作宋荣子),宋国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人。中国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宋尹学派创始人及代表人物。约周烈王六年至周赧王二十四年间在世,与齐宣王(田辟疆)同时,曾游稷下,其继承老子思想,提倡"接万物以别宥为始",提出"情欲寡"﹑"见侮不辱"说,反对诸侯间的兼并战争。著书一篇。孟轲与庄周都很尊敬他,称之为“先生”。是战国时代道家学派的前驱。主张“崇俭”、“非斗”,故有人误以他为墨翟弟子。

生平

宋钘,与尹文齐名。著有《宋子》一书。

《孟子·告子下》记载,孟子曾会见过宋钘,并称他为"先生",孟子自称"轲",可能宋钘比孟子稍长。活动的时代在齐威王、宣王之时。尹文,齐人,《吕氏春秋·正名》记载有尹文与齐湣王的对话。燕伐齐之战,齐湣王死,尹文出逃,经谷(齐邑,今山东东阿)到了卫国(今河南濮阳一带)。很可能在齐襄王复国时,他又回到稷下学宫。可见,他比宋钘稍晚,当在齐宣王、湣王、襄王之时。宋钘、尹文在稷下学宫居住的时间较长。

记载

《汉书·艺文志》有《宋子》18 篇,列入小说家。但其书失传,隋唐时的史籍已不见著录。班固将《宋子》列入小说家,显然不适当。《荀子·政论》说宋钘"严然而好说,聚人徒,立师说,成文典"。王先谦《荀子集解》认为,"成文典",谓作《宋子》18 篇。由此可见,宋钘在当时影响颇大,而"成文典"说明其著作并非"街谈巷语,道听途说"的小说家之作可比的,实为对其著作的赞誉。因此,把宋钘收入小说家与其在稷下学宫的地位不相称。班固自注说:"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这是班固以孙卿之说来说明《宋子》的内容之主旨,十分清楚是说孙(荀)卿称道宋钘所讲过的是"黄老之意",仍承认其为黄老道家。应把宋钘作为黄老之学的学者。

宋钘尹文论天

战国时,在齐国西门外稷下学宫学习的有二位道家人物,他们是宋钘和尹文。

稷下学宫是齐桓公田午在国都临淄开创的一个学校,经过齐盛王因齐的苦心经营,到齐宣王辟疆时,招揽文学游说之士已达数人,任其讲学议论。宋锈、尹文虽然都是来自异国他乡,却成为观点一致的要好朋友。

有一次,他们二人讨论起什么是天,什么是人,什么是天人的关系问题。

宋锈首先提出一个问题说:“尹老弟,我看天是包裹着万物的一个囊;而‘由合’的意思,是上通天空之上,下深入土地之下,外出于四海之外,合拢天地,成为一个包裹。它大到无外小到无内,你看对吗?

尹文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地说:“我看很对,上天养育万物,多得无法计量,大地造化万物,多得没有边际。所以是就不是非,非就不是是,但是非又一定是共同存在的。”

宋钘又问: “天,仅是一个包裹,而且还是有规律,有时序的包裹。比如一年有四季,一个月有三甸,日有朝暮,夜有昏晨,而天上星辰的运动次序,是各有其主的。是不是如此呢?”

尹文听得非常入神,思考片刻,答道:“确实像你说的那样。你看,大地,不只有一种事物;人的活动,不限于一件事情,事业不能不分为多种,名位也不能不分为多样。一种事物有一种事物的规律。多种事物则有共同的规律。共同的规律,就是通达无上的高,概括无穷的多,并可以运用于人间的各种事物。”二人为取得这样一致的看法而高兴极了。

又有一天,宋钘和尹文又讨论起人的问题。

尹文首先开头说:“老兄,我看人为是要不得的,用来掌握人民治理百姓的不应当是人为的刑罚;用来忧惧人民百姓的不应当是发怒。所以君子不被爱好之事所诱惑,不为厌恶之事所胁迫,才是最可贵的。你说对吗?”

宋钘说:“你说的很对,人就是要不受世俗所牵累,不以外物来掩饰,不苟从别人,不违逆众志,不抛弃天道自然,希望天下安稳宁静保全人民的性命,别人和自己的奉养都知足就够了。"

尹文听到后,就继续说:“比如人为的战争,打仗出击,虽然是出击他人,但他人也会反过来进攻自己而危及自身。战争的胜利,虽然是敌人的失败;但得来的胜利,还是用自身的牺牲换来的。所以说不义的战争是发动不得的,人为的战争必然带来祸患。"二人对所讨论的问题的认识,可以说是不谋而合,天衣无缝了。

紧接着二人又研究起天人的关系问题。

宋钘说:“一般的人往往被迫于所厌恶的事物,而失掉他喜好的东西;或者被诱惑于所喜欢的东西,就连可恶的事物都忘掉了。这都是不合于天道自然的规矩。按照天道自然的道理采取行动,才能摒弃主观的筹划和择取,符合天人合一的实情,才不会犯错误。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尹文说:“是的!天不坠,地不沉,或者正是有个什么东西在维系而支撑着他们的吧!何况人呢?人也是有某种力量在支配着他,就像鼓被敲击之后才发声一样。凡是自己不能推动自己的事物,就仿佛有种力量推动着他们。这种仿佛存在的力量是什么呢?那就是前面所说的天道自然的规律了。’’

宋钘、尹文二人就是按他们的天人合一理论为指导办事的。宋钘能做到当整个社会都赞美他时,他也不因此而更加努力;当整个社会都批评他时,他也不因此而更加沮丧。这是因为他能认定内我和外物的区别,能分清光荣与耻辱的界限。而尹文对世俗的声誉也不积极去追求,对耻辱也不时时去厌恨。他们为救民而说教,为反对战争而呼号,为贯彻天人合一的思想而走遍天下,不辞辛劳。

道家宋钘、尹文论天人的故事原意是反映天道人为合一观点的。其中不要声誉,反对不义之战的思想有积极意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