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骥(1375年-1472年2月29日),字仲房,号南斋。浙江萧山城厢镇人。明代名臣、学者。
魏骥为明成祖永乐三年(1405年)举人,次年以进士副榜授官松江府儒学训导,参与纂修《永乐大典》。历任太常博士、吏部考功员外郎、南京太常寺少卿、行在吏部左侍郎等职,曾多次奉命巡视畿甸蝗灾,询问民间疾苦。正统八年(1443年),改礼部左侍郎,以年老力衰请求致仕,遂改南京吏部侍郎。正统十三年(1448年),再以老辞官,未获准许。次年,升任南京吏部尚书。“土木之变”时,为对瓦剌用兵献计献策,屡被朝廷采纳施行。景泰元年(1450年)致仕,家居二十余年,病逝于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年九十八,获赐谥号“文靖”。
人物生平
魏骥于明成祖永乐三年(1405年)中举。次年,进京会试,以进士副榜授官松江府儒学训导。任内,学生有成就者众多。不久,魏骥奉调应召参与《永乐大典》的纂修工程。书成还任,被荐为太常博士。
宣德元年(1426年),由吏部尚书师逵荐为吏部考功员外郎,转任南京太常寺少卿。
正统三年(1438年),诏试行在(北京)吏部授左侍郎,次年实授。曾多次奉命巡视畿甸蝗灾,询问民间疾苦。
正统八年(1443年),改任礼部左侍郎,魏骥以年老力衰请求致仕,遂改任南京吏部侍郎。
正统十三年(1448年),再次以老辞官,不准。
正统十四年(1449年)又任南京吏部尚书。期间,曾两度典试江西。“土木之变”时,为对瓦剌用兵献计献策,屡被朝廷采纳施行。
魏骥居官清正,不徇私情,对赠送的特产、珍宝之物一律拒绝。在吏部,有一进士同官已许之放缺,魏骥不予认可。有罪犯王纲,恶逆当杀,官员为其保释。魏拒请托,依法定刑。
景泰元年(1450年),年事已高的魏骥因为告老退休来到北京。当时的大学士陈循,是魏骥的学生,乘机向魏骥说:“先生虽然位居尚书的官位,但因为远在南京,却不曾在朝堂上站立过,望您稍候一时,可叫朝廷为您加官封爵,这件事就交由我们来办。”魏骥义正词严地对陈循说:“你作为朝廷的首辅大臣,应当为天下的人向朝廷进荐贤才,不得偏私于自己的老师。”回来后他便对人说:“他把朝廷的公事当作一己的私事,将来不会有好结果。”陈循便惭愧离开。77岁辞官回乡。
魏骥告老还乡后,在家居住20余年,平易近人,布衣粗食。为解乡民水患之苦,多次向当局提出修水利,还亲自主持修筑麻溪、西江、白露、湘湖、瓜沥、股堰、单家、曹家等处塘堰及徐家、螺山、长山等闸。为禁止富豪争相围湘湖为私田,魏即呼吁官府,发动乡民,清查私田,疏浚湖身,修筑涵闸,使湖中蓄水增多,仍保湘湖周围农田防旱防涝之利。
成化七年(1471年),宪宗闻魏骥筑堤浚湖,有功乡里,特遣使问,赐羊酒,并命地方官每月供米三石,使者未至而魏骥已病卒。逝世后,钦赐祭葬,谥号文靖。乡民为纪念他的功德,在湘湖跨湖桥东南岸的湖山村徐家山坞修筑有雕像护卫的墓葬,今尚有部分保存。
成化十九年(1483年)二月,宪宗下诏允许魏骥入祀浙江萧山县德惠祠,配祀宋代大儒杨时。
人物评价
沈琮:惟利亦可以观人。琮司皂者久,其不以动心而干人挠法者,得两公焉:尚书魏公骥、都御史轩公輗是已。
梁昉:臣先任萧山,见致仕尚书臣魏骥里居,与里人稠处,教子孙孝弟力田,增堤浚湖,捍御灾患。所行动应礼法,倡理学,勖后进。虽在林野,有补治化。骥生平学行醇笃,心术正大。谙世事,瞭国体。致仕二十余年,年九十八岁,四方仰德,有如卿云。百年化育,滋此人瑞。臣读前史,有以归老赐禄毕其身者,有尊养三老五更者,有安车蒲轮召者,有赐几仗者,上齿德也。骥齿德有余,爵在上卿,可称达尊。
朱见深:①尚书魏骥,年及百龄,兼有德望,朕甚嘉悦。②骥临终遗命,犹恐劳民,可谓纯臣矣。
叶盛:①他如魏骥、陈泰、李敏、马谨,亦有可称。②南都数年前,一时人物之盛……他如祭酒陈公之教条规矩,终始不渝,尚书魏公之清修雅尚,可以廉贪敦薄,要皆无媿士论。惜乎,二公尝请老而不得,近为南京十三道官诋其贪恋,时论为之不平,二公亦因是去矣。噫!如诸公者,今何可多得哉!③尝观夫七八十年来,名臣旧德,所谓三杨、二王、蹇、夏、师、黄、胡、于诸公,其于公或为举将,或延子师,或相益友,皆礼重无间。以至门生故吏,如陈少保循、萧宫师镃、李文达贤、翰林杨君珙、尹君凤岐、周君叙、刘文安定之祭酒、陈君询,自余方州学职,多不胜数,然沦谢畧,尽知德者寡矣。后生晚出,景慕公者,如监察御史梁昉、知县李巩辈不少也……于乎,公孝友行于家,信义重于乡,居官为良吏,典教为明师,为六朝名卿,为一代达尊,生轸帝思,没历国谥,铭其宜哉。
刘吉:骥好学,老而不倦,家居余二十年,不别冶生,惟以文学自娱……论者谓自古大臣之最寿者,惟宋文彦博,而骥年比之尤高,盖古今罕有云。
唐枢:①谦虚守礼,简朴性成,腰然若不胜衣。初为教官,汲汲以成就人才为务,及入考功,以清正闻。 ②虎据于林,蛇游于泽,非鸱鸢之仇,鸱鸢从而号之,以其蓄异心之故也。牛牧于田,豕眠于圃,非乌鹊之驭,乌鹊从而乘之,以其无异心之故也。英国崇倚,陈台留感,郭魏终誉,信无所觊于外,用此道也。
郑晓:昔太祖高皇帝常云,吾取士欲得经明行修,博古通今,文质得中,名实相称者,此十君子足以当之乎?行谊足以率人,文章足以华国,学问足以明道,才谞足以济物,隐约足以匡时,所谓先进于礼乐者,非欤!呜呼,吾不得而见之矣。
耿定向:晨夕田间,布衣草履,首竹笠以课佣作,与野畯杂处,不少崖异云。
项笃寿:魏公建事耄年,好学不倦;吴公刚严方正,表仪有位;鲁公廉洁执法,不回身死,家无余藏。此三公者,翩翩焉,其盛世之孤标与。
李贽:公身不胜衣,言不出口,清德雅望,海内达尊。
徐咸:国朝名臣,久任享耆寿者,魏文靖公骥九十八,王端毅公恕九十三,胡忠安公濙八十九,马端肃公文升、韩忠定公文、吴文恪公讷、章文懿公懋,俱八十六。王文端公直、王忠肃公翱、王忠毅公骥、林文安公瀚、刘忠宣公大夏、谢文正公迁,俱八十四。兹数公者,名位禄寿兼而有之,岂易得哉?
何乔远:李时勉、陈祚、陈敬宗、魏骥皆束修矜厉,不以瓦合逢世,而时勉、骥质行长者,近人君子人欤?君子人也。
张岱:魏文靖五君子者,以清介自持,而致身通要。自铨衡法纪,钱谷刑名,扬历颇久,而苞苴簠簋,卒莫有以染之者。譬犹姜椒肉桂,入咸酸甘苦,百计调剂糅杂之,而辣味必出者,盖由其性自孤行,讵能变易哉!
查继佐:介必隘,乃容物;清不忘名,乃使人不知,骥深于学矣。辞冢宰不难,辞冢宰于景泰之元年,其有深见于庙堂之故也。
林时对:本朝一代伟人,皆吾浙产也……方正则有秀水吕文懿原、鄞县杨文懿守陈、杨文肃守址、钱塘倪文毅岳、萧山魏文清骥、山阴萧侍御鸣凤、鄞县赵端简参鲁。
张廷玉:国家盛时,士大夫多以廉节自重,岂刻意励行,好为矫饰名誉哉。亦其澹嗜欲,耻营竞,介特之性然也。仁、宣之际,惩吏道贪墨,登进公廉刚正之士。宗载佐铨衡,顾佐掌邦宪,风纪为之一清。段民、吴讷、魏骥、鲁穆皭然秉羔羊素丝之节。轩、耿、孔昭矫厉绝俗,物不能干。章敞、徐琦、刘戬律己严正,异域倾心。廉之足尚也卓矣。
个人作品
魏骥在文学上的造诣颇深,文章醇朴典雅;诗则不求雕饰,自然隽永。求文者不绝,篇章之富,山刊版刻,几遍天下。其孙婿洪钟为其文集作序时称“公为文,一本诸性情所发,初不事雕刻,务奇巧。”
魏骥负书名,其字虽圆健而不免俗。
魏骥传世著作有《南斋前后集》、《松江志》、《水利事实》、《水利切要》、《理学正义》、《南斋摘稿》等,今颇有散佚。其孙婿洪钟为其文集作序时称“公为文,一本诸性情所发,初不事雕刻,务奇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