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棅(闽中十才子之一)_永乐_唐诗_盛唐

高棅(bǐng)(1350—1423)字彦恢,后改名廷礼,号漫士,福建长乐人,闽中十才子之一。永乐初以布衣征为翰林待诏,迁典籍。论诗主唐音,所著《唐诗品汇》为明初诗歌复古的里程碑,也是中国文学的重要评论著作。他的复古理论直接影响了前后七子。

人物简介

高棅生于元惠宗至正十年,卒于明成祖永乐二十一年,年七十四岁。自幼秉性敦厚,孝敬父母,博览群书,尤其擅长作诗、书法、绘画。明洪武年间(1368~1398)高棅与陈亮、王恭等文人学士结为至交,并与郑定、王锡等文士诗酒唱和,与林鸿、陈亮、王恭、郑定等十人合称“闽中十才子”。

永乐二年(1404),高棅以布衣荐入京城参与纂修《永乐大典》。高棅任翰林院待诏。永乐六年(1408)十二月,《永乐大典》编纂成功,部分编纂人士遣归故里,高棅仍留在翰林院,并于永乐十年(1412)升为典籍。永乐二十一年(1423),高棅卒于南京官舍。

文学成就

高棅的诗、书、画时人称为“三绝”,艺术成就甚高。他的书法推崇米芾,山水画学元人高房山,笔力苍古,墨气秀润,自成一家。他临摹方壶的烟云山水画,尤其精妙绝伦,求画者甚众。

高棅成就最高的是诗歌,尤精于五言古诗。他首倡诗歌以唐诗为典范,入京前所写大量诗歌,大多描述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写得好的可与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柳宗元诗歌相媲美。入翰林以后,多作应酬诗文,无复清思。他和林鸿被后人称为明代闽中诗文的开创者。

他编的《唐诗品汇》是明初诗歌创作上复古崇唐思潮发展的一个突出表现,对后来前后七子文学思想有直接的启导作用。高棅的诗学思想受严羽的影响很深,对严羽《沧浪诗话》以盛唐为法作了进一步发挥,确立了分唐诗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而以盛唐为正宗的思想,并强调了辨体的重要性。辨体的目的是为了正确认识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精粗邪正,长短高下”,辨体标准是提倡“盛世之音”,在艺术上崇尚“雅正冲澹”,并以李白、杜甫为代表之盛唐诗为典范。此外,《唐诗品汇》中已初步体现了格调说的思想。《明史·文苑传》说高棅的《唐诗品汇》“终明之世,馆阁宗之”(《明史·文苑传》)《小草斋诗话》写道:“明诗所以知宗乎唐者,高廷礼之功也。”也许有过誉之处,但它对明代文学思想发展无疑还是产生过较大影响的。

高棅著有《啸台集》二十卷、《木天清气集》十四卷、《玩宇楼诗文集》、《拾遗》10卷。

诗作选摘

【峤屿春潮】

瀛洲见海色,潮来如风雨。

初日照寒涛,春声在孤屿。

飞帆落镜中,望入桃花去。

【夏谷云泉】

云影荡山翠,泉声乱溪端。

长林无六月,萝薜生秋寒。

【得郑二宣海南手札】

番禺天外古交州,念子南行恋旧游。

故国又经花落后,远书翻寄雁来秋。

梅边野饭逢人少,海上青山对客愁。

为报罗浮云影道,早随明月引归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