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挚(1030—1098年),字莘老,永静东光人。嘉祐四年中进士甲科,能力出众,政绩卓越。因刘挚一生刚直不阿,正气森严,忠贞爱国,宋哲宗死后,韩忠彦为右丞相,为刘挚翻案,并给予“忠肃”称号,后被追赠为“元祐忠贤”。刘挚平生酷爱学习,治学严谨,才华横溢,他撰写的《忠肃集》曾被后人广为流传。
刘挚基本资料
姓名:刘挚
字:莘老
朝代:北宋 历任职务:冀州南宫县令、江陵府观察推官、馆阁校勘、著作郎、检正中书礼房公事、监察御史里行、衡州监管盐仓、集贤院校理,知大宗正寺丞,为开封府推官,礼部郎中,右司郎中,秘书少监,侍御史,御使中丞、尚书右仆射、光禄卿。
效力主公:宋仁宗赵祯 宋英宗赵曙 宋神宗赵顼 宋哲宗赵煦
民族:汉族
出生地:永静东光
出生时间:北宋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
死亡时间: 北宋绍圣四年十二月三日(公元1098年1月8日)
享年:68岁
刘挚刘挚简介
初任冀州南宫县令时,因政绩卓著,与信都令李冲、清河令黄莘被称为河朔三令。后任江陵府观察推官,由韩琦推荐为馆阁校勘,升迁为著作郎。当时王安石刚开始执掌政权,对刘挚非常器重,提拔刘挚为检正中书礼房公事。之后刘挚又被提升为监察御史里行。王安石拜相后,推行新法,刘挚以为新法有许多弊端,便上书宋神宗陈述新法弊病。神宗当时宠幸王安石,把刘挚贬为衡州监管盐仓。元丰初年改任集贤院校理,知大宗正寺丞,为开封府推官。后又命为礼部郎中,不久升为右司郎中。
宋哲宗继位后,刘挚改任秘书少监,升侍御史。元祐元年升为御使中丞。元祐六年,拜尚书右仆射,与尚书左仆射吕大防同时执政,废弃新法。后来吕大防与刘挚发生矛盾,御史杨畏依附吕大防,劾奏刘挚,刘挚被罢相。
元祐八年,宋哲宗亲政,又推行新法。第二年,刘挚被贬为光禄卿。
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刘挚被流放新州(广东新兴),不久含怨而死。
刘挚历史年表
北宋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出生。
北宋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9岁,随父亲江华(湖南永州)任职,母亲和舅舅陈孝若同行。
北宋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10岁,父母相继去世,母亲卒于江华,父亲卒于衡州(湖南衡阳)。之后,迁山东省东平外祖父母家居住、上学。
北宋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20岁,郓州(山东郓城)生活。一边读书,一边云游山川,寻觅知音,广交友朋。
北宋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29岁,在荆州结识名僧文莹。
北宋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30岁中进士甲科,,同年五月任冀州南宫令。
北宋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37岁,任江陵观察推官。
北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41岁,四月由宰相韩琦推荐为馆阁校勘。
北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42岁,宋神宗、王安石君臣携手,立志革除弊政,变法图强,刘挚得到王安石赏识。二月任检正中书礼房公事。四月任监察御史里行。
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43岁,因对新法持不同意见(挚主张渐变,反对暴变,他认为新法推行太快,民众不能迅速适应),被贬为衡州监管盐仓,遭贬后回郓州迁移祖坟。
北宋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45岁,任签书南京判官。
北宋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48岁,王安石出朝,退居江宁。刘挚回开封任同知太常礼院事,为元丰改制作准备。
北宋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49岁,任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改奉议郎。
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53岁,四月任尚书礼部郎中。八月以正旦使出使辽国。
北宋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54岁,春,任右司郎中。四月被罢官归乡里。
北宋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57岁,七月出知滑州(河南省滑县)。
北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56岁,三月宋神宗病故,哲宗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四月刘挚自滑州诏为吏部郎中。六月由丞相司马光上疏进为秘书少监,不久再进为侍御史。
北宋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57岁,二月擢升御使中丞。 九月司马光(元丰八年末任首辅)病逝。司马光死后,程颐(洛党)、苏轼(蜀党)、刘挚(朔党)三党抗衡,朔党取胜。十一月进位中大夫,尚书右丞。
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58岁,五月升为尚书左丞。
北宋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59岁,四月升为中书侍郎。
北宋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60岁,兼任门下侍郎。
北宋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62岁,二月任太中大夫兼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北宋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63岁,十一月遭郑雍、杨畏等弹劾,被贬为观文殿学士,出知郓州,移知青州(河北青县)。
北宋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64岁,九月高太后病故,哲宗亲政,新法派主政,刘挚被贬黄州(湖北黄州),再贬光禄卿分司南京,蕲州(湖北蕲春)居住。
北宋元祐九年(一般称为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65岁,六月再贬黄州。被贬为光禄卿。
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68岁,再贬鼎州(湖南常德)团练副使,新州(广东新兴)安置。十二月三日(公元1098年1月8日)卒于贬所,年六十八。
南宋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五月,宋高宗追赠刘挚为太师。
刘挚历史评价
《宋史·列传第九十九》论曰:吕大防重厚,挚骨鲠,苏颂有德量。三人者,皆相于母后垂帘听政之秋,而能使元祐之治,比隆嘉祐,其功岂易致哉!大防疏宋家法八事,言非溢美,是为万世矜式。挚正邪之辨甚严,终以直道愠于群小,遂与大防并死于贬,士论冤之。颂独岿然高年,未尝为奸邪所污,世称其明哲保身。然观其论知州张仲宣受金事,犯颜辨其情罪重轻,又陈刑不上大夫之义,卒免仲宣于黥。自是宋世命官犯赃抵死者,例不加刑,岂非所为多雅德君子之事,造物者自有以相之欤?
刘挚个人作品
《忠肃集》,是刘挚的著作之一。刘挚的著作见于著录或转引的,从现存材料看,主要有刘挚集、刘忠肃集、刘挚奏议、刘挚遗稿和刘挚日记数种,但后三种今都已失传。
刘挚的《忠肃集》,至少在明初尚广泛流传于世,明《文渊阁书目》就曾著录。到了《永乐大典》修著时也曾经收入。在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中均著录《忠肃集》为四十卷。从现存《大典》残卷中,尚可分检到《刘挚集》、《刘忠肃集》和《刘忠肃公文集》的部分诗文。但到了清朝修《四库全书》时,此书竟已久无传本了,以致《四库》馆臣不得不从《永乐大典》中依韵辑出。
《四库全书总目》介绍
《四库全书总目》中对《忠肃集》是这样介绍的:《忠肃集》二十卷,宋刘挚撰。其文集四十卷,见于《宋史—艺文志》。因久无传本,故从《永乐大典》各韵中挨辑编缀,共得文二百八十五首,与原书卷目相比较,还剩余十之六七。谨以类编纂,整理为二十卷。
现本《忠肃集》
现本《忠肃集》中,奏疏占五卷,共七十篇,字数近五万,分量上占到全书的四分之一。表两卷,启两卷,占全书的四分之一。序和杂著、奏疏为一卷,碑、墓志铭占四卷,合占全书的四分之一。其余则为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长律,七言律诗等诗词歌赋。
刘挚出版图书
忠肃集
作者名称刘挚
作品时间2002年1月1日
《忠肃集》是2002年1月1日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挚。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