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朝恩(唐朝时期宦官大臣)_宦官_专权_皇帝

鱼朝恩(722-770年),泸州泸川(今四川泸县)人。唐朝时期宦官大臣。

天宝末年,净身入宫,供职小黄门。安史之乱发生后,护送唐玄宗出逃,侍奉唐肃宗李亨,颇得信用,历任三宫检责使、左监门卫将军,主管内侍省,统率神策军。永泰年间,封为郑国公,权倾朝野。

大历五年,唐代宗联合宰相元载,坐罪赐死。鱼朝恩出现,加强了宦官势力范围,为唐朝中晚期的宦官专权局面埋下了伏笔。

人物生平

肃宗乾元元年(758),任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等职,负责监领九个节度使的数十万大军。唐军收复洛阳后,鱼朝恩被封为冯翊郡公,开府仪同三司。代宗广德元年(763),吐蕃兵进犯 ,代宗出逃陕州(今河南三门峡西)。鱼朝恩以保驾有功,被封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并统率京师神策军。后领国子监事,兼鸿胪、礼宾等使,掌握朝廷大权。干预政事,慑服百官,不把皇帝放眼里,贪贿勒索。置狱北军,人称地牢,迫害无辜。大臣元载知代宗对其不满,乃与皇帝谋除之。大历五年(770)三月癸酉(初十)(4月10日)寒食节,代宗乘宫中宴会后召见之机,捕杀鱼朝恩。

天宝末年,鱼朝恩进入内侍省,初为品官,后为唐肃宗所宠信,派为李光进的监军。后被任命为三宫检责使,左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鱼朝恩被封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监李光弼等九节度使军。 上元二年(公元761年)二月,有人传言,说洛中将士皆幽州、朔方人,思乡心切,兵无战心。鱼朝恩却信以为真,屡次上言肃宗,请命李光弼率军攻取洛阳。结果邙山(今河南洛阳北)之战,官军大败,河阳、怀州失守,鱼朝恩也狼狈逃回陕州。

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十月,吐蕃军进犯泾州,不久逼近京师,唐代宗逃往陕州。当时禁军离散,仓猝之际,一时难以召集,鱼朝恩率驻陕州军及神策军奉迎,军威方振。因此唐代宗对鱼朝恩倍加宠信,任他为天下观军容处置宣慰使,专典神策军,时常出入禁中,权宠无比。

永泰年间,鱼朝恩被加封为国子监事,兼光禄、鸿胪、礼宾、内飞龙、闲厩等职,进封郑国公。

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宰相元载密奏请杀鱼朝恩,并以重金贿赂鱼朝恩亲信周皓、皇甫温二人,暗中观察此人。三月寒食节的时候,皇宫举行宴会,宴会结束后,鱼朝恩回家之际,代宗叫他留下来讨论事项。等鱼朝恩一到,代宗便责难他图谋不轨,鱼朝恩为自己辩护,此时周皓与左右将之擒获,缢杀之。

鱼朝恩的故事

屡进谗言,阻止郭子仪被重用

乾元元年,安庆绪被围于相州,史思明从范阳率军南下相救,攻下魏州后按兵不动,以待时机。李光弼请进击魏州,以阻止史思明救援,但遭到了鱼朝恩反对。而六十万官军也因鱼朝恩的干预,使得诸军不能统一行动,致使交战失利。之后,为了加强东都的防守,唐肃宗诏命郭子仪留守东都,任他为东都畿、山南东道、河南诸道行营元帅。鱼朝恩妒嫉郭子仪军功,把相州之败归咎于郭子仪。肃宗听信了他的谗言,不久把郭子仪调到京师,解除了他的职务。

上元元年,鱼朝恩仍任观军容使,驻守陕州(今河南三门峡西)。这时,史思明已攻占了洛阳,并与李光弼军对峙于河阳。有人建议重用郭子仪,肃宗即以郭子仪为诸道兵马都统,命他率英武、威远等禁军及河西、河东诸镇之师以攻取邠宁、朔方,最后直捣叛军巢穴范阳。诏令下达十几天之后,“复为朝恩所间,事竟不行”。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唐代宗以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会集诸道节度使及回纥兵十余万于陕州,以进讨史思明。并欲以郭子仪为副元帅,结果又遭鱼朝恩等人“沮之而止”。

鱼朝恩 在758年围攻邺城战役中的表现

乾元元年(758年)九月二十一日,唐肃宗派遣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关内节度使王思礼等九大节度使,共集结步骑兵二十余万人,向邺城大举进发,准备一举歼灭安庆绪。 可令人费解的是,肃宗李亨并没有为这二十多万大军设置一个元帅,而是设置了一个所谓的“观军容宣慰黜陟使”, 这个新鲜而别扭的头衔是肃宗的一项发明。担任这个职务的人就成了天子特使,就可以取代元帅的职能,就拥有统辖调遣九路大军的最高指挥权。

这个人就是——内侍宦官、开府仪同三司鱼朝恩。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十月,邺城刚刚被围的时候,史思明就亲率十三万大军挥师南下。这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史思明出其不意打下了魏州(今河北大名)。史军前锋所屯驻的滏阳距邺城仅仅六十里地。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正月初一,史思明又在魏州自封为“大圣燕王”。对李光弼而言,这不啻于是在对唐军和他本人进行示威和挑衅。李光弼迫不及待地向鱼朝恩提议,分兵北上进逼史思明,就算不能取胜,与之相持,也足以解除唐军腹背受敌的危险。 可鱼朝恩断然拒绝。 他当然要拒绝。一个堂堂的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怎么能让麾下的一个节度使指手画脚呢?!再说了,敌寡我众,胜负马上就见分晓,有什么好担心的?然而,此时的鱼朝恩并不知道,这场仿佛已经胜券在握的战役很快就会因他的盲目自信而遭致惨败。

史籍记载

鱼朝恩专权使气,公卿不敢仰视。宰臣或决政事,不预谋者,则睚眦曰:"天下之事,岂不由我乎?"于是帝恶之。而朝恩幼子令徽,年十四五,始给事于内殿。帝以朝恩故,遂特赐绿。未浃旬月,同列黄门位居令徽上者,因叙立于殿前,恐其后至,遂争路以进。无何,误触令徽臂。乃驰归,告朝恩,以班次居下,为同列所欺。朝恩怒,翌日,于帝前奏曰:"臣幼男令徽,位居众僚之下,愿陛下特赐金章,以超其等。不言其绯而便求紫。帝犹未语,而朝恩已令所司,捧紫衣而至。令徽即谢于殿前。帝虽知不可,强谓朝恩曰:"卿男著章服,大宜称也。"鱼氏在朝动无畏惮,他皆仿此。其同列黄门,寻逐于岭表。及朝恩被杀,天下无不快焉。(出《杜阳杂编》)

【译文】

鱼朝恩非常专权,好主观,一般的公卿不敢抬头看他。宰相大臣决定政事时,不先和他讲,他便瞪大眼睛说:"天下之事,怎么不由我?"因而,皇帝很厌恶他。鱼朝恩的小儿子鱼令徽,才十四五岁,开始时在内殿当差。皇帝因为鱼朝恩的缘故,特赐绿衣(五品以下官员穿着)。不到半月,有一次鱼令徽和同列黄门侍郎(职位在令徽之上,按次序应站在令徽之前)争路。鱼令徽怕落在后面,往前挤,不知是谁误碰了一下鱼令徽的臂膀。他就急速跑回去告诉鱼朝恩说,因为他的班次在后,被同列者欺负。鱼朝恩大怒。第二天,在皇帝面前上奏说,我小儿子令徽,职位在同僚之下,愿陛下特赐金腰带,以便超过别人。不说要穿着绯色(红色)服(唐制,文武官员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并金带。)而要求着紫服。皇帝还没说话,鱼朝恩便命令管此事的人,捧来了紫衣,鱼令徽立刻向皇帝谢恩。皇帝虽然知道不能这样做,却强装笑脸对鱼朝恩说:"你儿子穿紫衣,扎金腰带,非常合适。"鱼朝恩在朝中肆无忌惮,无所畏惧,都是强加于人。与他小儿子争道的黄门,不久便放逐岭南。到鱼朝恩被杀时,天下人无不称快。

历史评价

影响

安史之乱后,宦官因拥立有功而权力增大。后来又直接掌握了兵权,宦官开始有恃无恐的干政,连皇帝也任其摆布。鱼朝恩的出现大大加强了宦官的实力,为唐朝中、晚期的宦官专权局面埋下了伏笔。

总结

宦官专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大特色,作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伴生物,对中国古代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因为宦官身份特殊,极易形成专权局面。首先, 宦官要专权, 必须是在中央集权加强时期。其次是当宦官在关键时刻帮助皇帝夺取或巩固皇位立了大功时, 宦官便以功获宠, 以宠掌权。再次, 就出现宦官专权的某一朝代来说, 往往是在王朝的中后期。当皇帝感到权臣或地方势力日渐膨胀,皇权受到威胁时, 便利用内朝宦官来分割外朝相权,或控制地方势力, 宦官逐步操纵军政大权, 形成了专权局面。综上所述, 在开国初皇权独断的全盛时期, 皇帝勤政多才,政治清明时,宦官不可能扮演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当皇权受到威胁, 皇帝对臣属又深加疑忌, 皇帝用宦官来监视、控制朝臣, 分割、削夺其权力时,或皇帝年幼,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烈时,宦官便应运而起, 进而执掌军政大权, 形成专权局面。由此可见,宦官专权是皇权旁落、皇权与相权、皇帝与朝臣、中央与地方矛盾斗争的结果,其实质乃是封建皇权的变形和延伸。宦官又多是统治阶级中最腐朽、最反动的代表,其专权则极易形成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政治更加黑暗,进而导致农民起义爆发,最终导致旧王朝覆亡。可以说,宦官专权主要依附于封建专制制度产生、发展,又加速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腐败和王朝的灭亡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