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琨(唐朝吴王)_吴王_尚书_太守

李琨(?-703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李世民之孙,吴王李恪第三子。

永徽四年(653年),因父获罪,流放岭南;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赦免,而入仕途,颇有才干,历任六州刺史,岭南招慰使。长安二年,卒于任,追赠司卫卿。

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复位,追赠为张掖郡王。开元十七年(729年),长子信安郡王李祎贵盛,赠工部尚书,追封吴王。

人物生平

坎坷半生

永徽四年(653年),高阳公主告房遗直无礼遂引发初唐以来最大的一桩政治冤案,吴王李恪受此牵连,被诬谋反,蒙冤被杀于长安;他的四个儿子亦因此被流放到岭南,李琨就在其中。659年(显庆五年),唐高宗追封李恪为郁林郡王并立庙祭祀,初次平反这桩冤案时,任命河间王李孝恭的孙子李荣为郁林县侯来作为李恪的继承人,仍然把李恪四子排斥在流放地,不允许他们获得应有的待遇。

历宦半生

一直到光宅元年(684年),因为李荣获罪,李仁四兄弟才被赦免。后从武则天朝起,李琨历任淄、卫、宋、郑、梁、幽六州刺史,皆以才干而闻名。

圣历年间(698年正月—700年五月),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反叛朝廷,琨被任命为招慰使,与其出任岭南招讨使的兄长李仁一起平定叛乱,到边远地区安抚招降,处理的十分恰当。长安二年(703年),死在官任之上。

家庭成员

夫人

妃,石氏。

子孙

李祎,李琨长子,李恪之孙。从小有大志,品行又非常好,李祎的母亲死的早,他把继母当亲生母亲一样孝顺。对异母的弟弟李祗也照顾有加,两人关系很好。到了该袭爵位的时候,李祎坚持要让弟弟继承父亲的爵位,这让中宗皇帝赞许不已,于是便格外开恩,封他为江王。到玄宗时,又迁为信安郡王。在各州做刺使,为官以严洁著称。最后,做到了礼部尚书,兼朔方节度使。当时,唐朝最大的边患是吐蕃,石堡城是吐蕃驻守的要塞,玄宗派李祎率河西、陇右大军冒死深入,一举攻破了石堡城,并拓地千里。玄宗皇帝大喜,更号其城曰振武军。后来,契丹牙官可突于叛乱,玄宗派忠王李亨为元帅前去讨伐,李祎为副将。忠王不会打仗,于是李祎率诸将北出范阳,击二蕃,大破之,生擒酋长胜利归来,又立了大功,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就是位同“三司”的一品头衔)。但是,李祎功劳越大,嫉恨他的人就越多。不久,李祎迁兵部尚书,为朔方节度大使。但后来就获罪被罢为衢州刺史。天宝初年,又被加以太子少师。第二年,升至太师,未及上任,去世。李祎为官严格,治家也严,教子有法度,三个儿子李峘、李峄、李岘皆有令名!

李峘,李祎长子,袭爵封赵国公。杨国忠当政,排挤与自己政见相左的人,李峘自考功名做睢阳太守,三弟李岘也做了魏郡太守,兄弟俩夹河治郡,都以理行著称。十四年后,李峘调到中央,做了武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安史之乱,安禄山攻入长安,陪同玄宗逃往四川。到在成都与陈玄礼等带兵,平郭千仞谋乱,因功加封金紫光禄大夫。马嵬驿兵变后,太子李亨被玄宗丢在北方,他便逃往灵武自行登基,是为唐肃宗,遥尊玄宗为太上皇。李峘的弟弟李岘当时为凤翔太守,留在肃宗身边辅佐他。安史之乱中,兄弟俩各自护主,都立下了大功。长安收复后,肃宗和玄宗都相继回京。李峘升为户部尚书,李岘升为御史大夫,兼京兆尹,封梁国公。俩人竟然都封了国公。

李峄,李祎次子,没有另两个兄弟显赫,但也身居要职。当时,李峘为户部尚书,李岘为吏部尚书、知政事,李峄为户部侍郎、银青光禄大夫,兄弟三人同住长兴里第,门列三戟,两国公门十六戟,一、三品门十二戟,荣耀无人可比。(根据唐制,三品以上官员可以门前立“戟”,以示尊贵。)

李岘,李祎三子,乐善下士,长于吏治。宽政惠民,爱民如子,勤政廉洁,为百姓办了很多的实事,深受万民拥戴。所到之处,政绩都非常突出。但是,因与宰相杨国忠相左,杨国忠对李岘深恶痛绝。天宝十三年,当时李岘任京兆府尹(就是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长安连着下了六十多天的雨,杨国忠便把雨灾归咎到京兆尹李岘头上,把他贬为为长沙郡太守。李岘在任时,由于治理有方,宽政惠民,粮价低而稳,深得人心。李岘走后,京城的粮食价格飞涨,百姓们都说:“欲粟贱,追李岘”,就是说要想使长安粮食价格低廉,最好是把李岘追回来。仅仅这六个字,就足以见得李岘的人品、才能和政绩。 安史之乱后,李岘又回到京城做官。乾元二年, 拜李岘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做了宰相,当时的宰相还有吕諲、李揆等人,但李岘名望最高,所以军国大事,诸公莫敢言,都由李岘决断。但此时,宦官李辅国乱政,残害忠良。李岘直言上书弹劾李辅国专权乱政,肃宗半信半疑,只下令制敕归中书省管,李辅国因此与他结怨。后来,李岘又因为直言上书得罪了肃宗,在李辅国的教唆下,肃宗把他贬为了为蜀州刺史。唐代宗即位以后,李岘又回京做了礼部尚书,兼宗正卿。不久,拜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次为相。永泰二年七月病死,时年五十八。宣宗年间,诏令上临烟阁。妻,独孤氏。

李祗,李琨四子,李恪之孙,嗣吴王,做东平太守。安史之乱,河南、陈留、荥阳、灵昌等地相继失守。李祗在当地招募士兵,抗击反贼。这一义举得到了玄宗的大力赞扬和支持。李祗后来在朝廷历任太仆、宗正卿,并好结交文人墨客,与李白也有交情。

李巘,李祗次子,李恪曾孙。李祗死后,李巘哥哥李岵有罪,李巘由是袭爵。官至宗正卿,检校刑部尚书。死后,加封太子少保。李巘性介直,常常当面指责他人的过错。历官清白,住的房子竟然都不能避风雨。但他还收恤家贫的甥侄,慈爱过人,家里也没什么积蓄,死后还是亲戚朋友们凑钱给他下的葬。有子,李宙(寅)袭爵。

另根据《新唐书表志》,李琨还有次子毕国公李襦,三子李褍,五子李袿。

相关史料

《旧唐书、列传二十六李琨列传》

李琨,则天朝起复,历任淄、卫、宋、郑、梁、幽六州刺史,颇有能名。圣历中,岭南獠反,敕为招慰使,安辑荒徼,甚得其宜。长安二年,卒官,赠司卫卿。神龙初,赠张掖郡王。开元十七年,以子李祎贵,赠工部尚书,追封吴王。

《程思义墓志铭》

时有吴王子琨作牧江右,来俊臣密树朋党,远加组织,令君推问,冀陷殊死。君情深哀敬,志重平反,宁失不经,非其罪也。于是请尚方之剑,断佞臣之头。惜乎凶而未窜,信而见疑,谤读言盈箧,排摈长谢,出为兖州龚业县令。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