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仙姑(八仙中唯一的女性)_何仙姑_仙姑_云母

何仙姑——八仙之一,八仙中唯一的女性,巧降及时雨。因经常手持荷花,是故雅称:“何仙姑”。相传,何仙姑于北宋时期聚仙会时应铁拐李之邀在石笋山位列八仙。

人物身世

对中国传统文化稍有了解者,就一定对关于“八仙”得故事与传说不会陌生,“八仙”是:汉钟离、张果老、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八位神仙,他们都是,勤修“正善明德”,成就神仙职位者。

八仙之中,有一位唯一的女性,就是何仙姑,相传于北宋时期聚仙会时应铁拐李之邀在石笋山位列八仙。

何仙姑是治世渡生得八仙之一,在华夏中国世界广有信众。西安建有八仙宫,在泰山王母池等处亦有香火。自唐宋以来,有关何仙姑与吕洞宾得事迹,载世颇多。

何仙姑在“八仙”中,是富于人情得女仙。因此,庙会活动——"何仙姑诞",各地庆者甚重,广州得增城庆祝诞期,是太阴历:三月初七,西安八仙宫得庆祝诞期则以四月初九为准——因地点不同而庆祝日期略有差异。

何仙姑得家乡与驻世来历,也有多地之说,有广东增城说,还有广西、福建、浙江、安徽、湖南等多种说法。说法不一,大概是因为一直以来,各地庆祝何仙姑诞辰者甚多,人们出于敬礼之情,因此常常将何仙姑当作本地家乡,灵应一方得长者仙师。据《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引《安庆府志》、《祁阳县志》、《福建通志》、《浙江通志》及《歙县志》等方志记载,在安徽桐城、祁门,福建武平,浙江昌化等地,都有"何仙姑"在当地治世渡生得灵迹仙踪。

《浙江通志》与《歙县志》中记载何仙姑,曾经于北宋、哲宗、元佑年间(1086-1094),驻世教化一方。

人物故事

何仙姑原名何琼,唐高宗开耀元年出生于零陵一户普通的庄户人家。当地人说,在何琼出世的那天,一团鲜艳祥瑞的紫气笼罩在何家茅屋的上方,一群仙鹤在紫气中上下飞舞,不一会儿,一只硕壮的梅花鹿驮着一个扎小辫、身系红肚兜的女童飞奔闯入何家,就在这时何母生 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婴。

提起何琼的家乡零陵,可是一个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据《史记》记载:“舜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先圣舜帝就葬在零陵的九巍山。零陵城正位于潇、湘二水汇合的地方,北望南岳衡山,南依巍巍五岭,是楚粤之门户。零陵郡西有一座云母山,山上盛产五色云母石, 云母石是古代服食求仙的上药;一条清澈蜿蜒的小溪由山上奔流而下,称为云母溪,何琼家就在秀美的云母溪畔。

喝云母水长大的何琼,出落得美丽灵秀,她自小就喜欢一人在云母溪边嬉戏漫游。十四岁那年,她在云母溪畔遇见了一位白发苍苍的长胡子老翁,老翁向她询问了一些当地山水的情况,何琼都伶俐地一一作答,老翁非常高兴,从自己的背囊里取出一枚鲜灵灵的蟠桃送给何琼 ,何琼接过,谢了谢老翁,然后三下五除二地把蟠桃吃下了肚,老翁看着她吃完,满脸笑容地点点头,转身就不见了。回家后,何琼一连几天都不感饥饿,因而也就不想吃东西,精神却比以往更旺盛,一个月之后,何琼又在云母溪边遇菱到了那位老翁,这次老翁把她带到云 母山上,教她如何采集云母以及怎样服食云母。何琼按照他的话,每天到云母山上采食云母,渐渐感觉到自己身轻如燕,往来山顶,行走如飞。此外,她还能辨识和采摘山中的各种仙草灵药,为附近的百姓治疗各种疾病,且能预测人事,因此周围的人都称她是“何仙姑。”

何琼得道成仙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最后竟传到京城皇官武则天耳中。

当时武则天是唐高宗的皇后,却把持着朝廷实权。武则天自小受母亲的影响信仰佛教,及至作了皇后,她又极力在宫内和全国上下推崇佛教,想以此压倒李唐王朝所尊奉的道教势头,并利用某些佛经作为她篡位称帝的理论根据。佛教“法相宗”宣扬“二空”,就是说要把自 我与万物都看成是空泛虚无的,这样才能达到宇宙万物与我合而为一的高渺境界;通俗地说,就是用心感悟,作到物我两忘,那么就能白昼飞升、腾云驾雾、长生不老了。武则天对这一点十分信服,当她听说零陵地方出了一个何仙姑,能够不食人间烟火,自由往来于山岳之 巅,感到十分有兴趣,特地派人前往探视,并赐予何仙姑一袭朝霞服。何仙姑接受了朝霞服,兴致勃勃地穿戴起来,周围的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瞻,只见何仙姑身上霞光万道,煜煜夺目,好像神仙下凡;乡亲们见状大惊,不由自主地齐齐跪倒在地,朝何仙姑顶礼膜拜 。何仙姑心中颇感自得,然而她母亲却大感恐慌,心想:“这样的女儿,谁家还敢娶她呀!”

果然不出何母所料,何仙姑十八岁时,她母亲急急地请媒人为她择婿,虽然何仙姑出落得鲜花一样漂亮,但因本事太大,竟没有谁家敢娶。何母忧心忡忡,何仙姑自己却若无其事,整天里出于山野乡村,忙着给人采药治病,过得十分充实。

一天,何仙姑进入云母山密林深处采药,遇到两位神奇的人,他们中有一个瘸腿的老汉,手拄铁拐,身背硕大的酒葫芦,衣着褴楼,形似乞丐;另一个着一身整洁的蓝布衫,手持药锄,肩背药筐,神态甚是俊逸。这两人在何仙姑前面不远的地方,一搭一唱,口中念念有词, 不一会儿,竟腾空而去,倏忽不见踪影,这两人乃是八仙中的铁拐李和蓝采和。何仙姑留意着他们的样子,念叨着偷学的口诀,想居然也能够象他们一样,凌风驾云,飞越山谷。从此后,她常常一人悄悄来到深山中修练,身法愈来愈熟练,也越来越能飞得远。她利用这种功 夫时常飞到遥远的大山中,朝去暮回,带回一些奇异的山果给家人品尝,家人吃了觉得香甜可口、精神倍增,但终究不知是何种果实。

见她每日早出晚归,何母心生疑虑,盘问她到何处去干何事了,何仙姑拗不过母亲,就说每日往名山仙境与仙佛谈论佛道去了。渐渐地,何仙姑通晓佛道的消息又传开了,武则天听说后,派使者前往零陵,备妥銮舆,召请何仙姑前往东都洛阳论佛道。众官员与何仙姑一同跋 山涉水来到洛阳城外,在等船渡洛水时,众人突然不见了何仙姑的踪影,使臣大起恐慌,连忙命人四处寻找,却没找到一点蛛丝马迹。众人吓得坐在洛河边发呆,薄暮时分,何仙姑翩然凌空而降,不急不忙地告诉使者:“我已前往禁宫见过了天后,你们可以回朝复命了。”

使臣将信将疑地回到洛阳宫中,一打听,果然何仙姑当天来拜见过武后,并和她在宫中作了半日长谈,使臣们为之惊讶不已。

据说何仙姑在宫中与武后大谈长生不老之术,她劝说武后,要长寿首先要做到寡欲,摒绝声色,看破名利;其次则要多行善事,须扼制酷刑,严禁诬枉,施行仁政,修德积福。同时她还论及治国安邦之道,务必要亲贤臣远小人,万万不可以以异姓人为皇嗣。她所言及的内容 ,竟是对武后十分有针对性的。

武后是个聪明人,何仙姑一番入情入理的话,她听在心里后,也渐渐地付诸行动,不久,来俊臣等一班酷吏受法一遭诛;接着重用贤臣狄仁杰:至于皇嗣一事,武后本想立侄几武承嗣为太子,在狄仁杰的忠谏下,她遵循了问仙姑的告诫放弃了立异姓的初衷。至于清心寡欲、 摒绝场色、看破名利等项,已经沉溺于情欲和权欲之中的武则天却始终无法做到,所谓到了迷途难返的地步。

武则天为了酬谢何仙姑的一番美意,特下令零陵地方官吏在零陵城南的凤凰台,建造了一座雄伟的会仙馆,作为何仙姑讲道弘法之处。何仙姑在讲道之余,常坐在馆前的石阶上,剥食一种圆形的仙果,并随手将果核四下抛去,后来,会仙馆的四周长出一株株荔枝树,这些树 上结出的荔枝竟都是翠绿的青皮荔枝,人们称为“凤凰台上,荔枝挂绿”。

何仙姑还题了一首“凤凰台”的诗:

凤凰云母似天花,炼作芙蓉白云芽;

笑煞狂徒无主张,更从何处觅丹砂。

这首诗表面是写凤凰台,实际上诗里晴藏着服食求道的真谛服食云母的方法。人们从何仙姑服食修炼的特点,说她是道教信徒;也有人根据她讲道说法的思想内容,把她归于佛教弟子,实际上,何仙姑可以说亦道亦佛,又非道非佛的人物。本身已臻天人合一的境界·凡间的 佛道岂能框定她!

一天,何仙姑突然灵感顿至,写下了一道“题麻姑峰”的诗:

麻姑笑我恋尘嚣,一隔仙凡道路遥;

飞去沧州弄明月,倒骑黄鹤听吹箫。

这首充满仙韵的诗似乎暗含着某种预兆。果然,唐中宗景龙元年的某一天,二十六岁的何仙姑坐在凤凰台上,仰望着苍远的天空出神,忽然看见铁拐李站在远处的云端、舞动着他的铁拐,似乎是在招呼她。不知不觉中,何仙姑的身体象彩凤一般冉冉升起,凌空而上,追随着 铁拐李而去。她脚上的一只珠鞋这时掉落在地上,第二天,珠鞋坠落的地方忽然出现一口水井,井水清澈甘甜,阵阵异香扑鼻,四周井栏,形状恰似一只弓鞋的模样,当地的人们在井旁建了一座何仙姑庙,日日香火鼎盛,因为那水井里的水,不但清凉解渴,而且能治愈各种 滴疾,因而为远近人们津津乐道。

唐玄宗天宝九年,距离何仙姑成仙已经三十多年了,一天大雨过后,碧空如洗,零陵地方的人们都看到一朵五彩祥云悠然飘过,何仙姑身着朝霞服站立云端,正当人们跪地膜拜之际,一束黄绫由空中飘落到凤凰台上,上面写着这样的诗句:

云母溪畔胜天台,千树万树桃花开;

玉箫吹过黄龙洞,勿引长度跨鹤来。

寄语张家与李家,体将尘事闹闲情;

蓬莱弱水今清浅,满地花荫护月明。

已趁神仙入紫薇,水乡回首尚迟迟;

千年留取井边履,说与草堂仙子知。

诗中有对故乡风物的眷恋,也有对乡人的殷殷叮咛,更有对神仙生涯幽寂情怀的剖白,劝导凡人要珍惜自己的生活。真是“人人都说神仙好,谁知神仙有烦恼,劝君惜取凡人时,莫待时光空自消!”

说法二

何仙姑,唐广州增城何泰之女。

《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一位叫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十六岁时梦见仙人教他:「吃云母粉,可以轻身而且长生不死。」于是她照仙人的指示,吃云母,发誓不嫁,经常来往山谷之中,健行如飞。每天的早上出去,晚上带回一些山果给她的母亲吃。后逐渐不吃五谷,武则天遣使召见她去宫中,在入京中的途中忽然失踪。之后白日生仙。唐天宝九年,出现在麻姑坛中,站立在五朵云中,其后,又出现在广州的小石楼。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记载:「狄青早年在争南侬时路过永州,听说何仙姑能预知吉凶,便特地去询问战争的结果,何仙姑说:「公不必见贼,贼败且走。」开始狄青不信,后来宋军先锋与南侬智高的兵交战,不几回合,智高战败并逃入大理国。

说法三

何仙姑原名何秀姑,生于武则天朝某年二月初七。父亲开豆腐坊,她自幼做父亲的帮手。十三四岁时到野外游玩,遇见了云游的铁拐李、吕洞宾和张果老,三位神仙给她吃了仙桃、仙枣和云母片,从此她再也不觉饥饿,并能预卜未来,知人祸福。乡亲们为她盖了一座小楼,要她住在那里,人们常来这里请她算命。渐渐地,何秀姑的名字变成了何仙姑。

说法四

传说何仙姑(乳名何香)是东门口一何姓人家的童养媳,受婆婆虐待,何氏开了家饭店,一天婆婆公公不在饭店只有何香在饭店里,来了七个要饭的,何香见他们可怜,便将饭店中剩的半碗面条给予分食。何香让七人快点吃,等婆婆来了她不好交代,可是七人吃的还是不急不慢。

半天七个人吃完走了,何香还没有来及涮碗,婆婆到饭店发现面条不见了,便问于何香面条哪去了,何香如只好说刚才来了几个要饭的,给他们吃了,婆婆听了大怒说,“你胆子越来越大了,敢把家里的东西随便送人啊。”便让何香去将七人追回要钱。

何香好不容易追到,七人回来后没有钱付账,婆婆便拿盆让七人将饭吐出来,七人没有钱只好照办,吐了一盆。婆婆说倒掉了浪费,让何香把它吃了。何香被欺负怕了,就一边哭一边吃,期间一个黄狗和乌鸡抢食。吃完后何便觉得身体飘飘,成仙升天,凡体落下。临走时她带走黄狗和一只乌骨鸡,在地上贸下乌罐集(今颍上黄桥镇小集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个成语即源于此。后因善良和乐助世人,人们尊称“何仙姑”,并为凡身修建墓碑。至今墓碑仍树立在颍上管谷村。

挂绿荔枝

据说唐明皇与杨贵妃为吃南方鲜荔枝,下令各驿站快马加鞭地传送荔枝,因而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千古佳句。而荔枝之王的“增城挂绿”,则由于是沾上了何仙姑的“仙气”而享誉天下。清初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中说,“挂绿荔枝,爽脆如梨,浆液不见,去壳怀之,三日不变”。其奇特之处是,此荔枝从蒂部到顶部都带有一道绿色的线痕,故叫“挂绿”。这颗荔枝树在广东增城一果园里,故人何仙姑偶然间来到荔枝树下乘凉,将其绿色腰带顺便挂在了树上,此树因此感染出了“仙气”,而结出“挂绿荔枝”,其果实鲜美爽口,深得食家们的推崇,名声顿时远扬。而今,增城城内原有一座何仙姑庙,庙前有一口水井,其家庙大门上有一副对联:

千年履迹遗丹井,

百代衣冠拜古祀。

相传何仙姑最后是从此井“水遁”入仙道的,临别时,她在井台上留下了一只绣花鞋,后人就将此井叫“问仙井”,从而吸引了各地的信徒前来拜祀。

“及时雨”

何仙姑白日飞升,得道成仙,从而成为八仙中唯一的红粉,形成万绿丛中的一点红。成仙后的何仙姑念念不忘人间的疾苦,经常在南方一带行云布雨,消除疫灾,解救苦难。凡是善良人需要她帮助,只需默默向天空祈祷,她就能像“及时雨”一样赶到,给予人们以神奇的力量。

何仙姑曾有一诗告诫凡人:“云母溪畔胜天台,千树万树桃花开;玉箫吹过黄龙洞,勿引长度跨鹤来。寄语张家与李家,体将尘事闹闲情;蓬莱弱水今清浅,满地花荫护月明。已趁神仙入紫薇,水乡回首尚迟迟;千年留取井边履,说与草堂仙子知。”她主要劝导凡人要珍惜自己的生活也是我们应该牢记于心的。“人人都说神仙好,谁知神仙有烦恼。劝君惜取凡人时,莫待时光空自消!”

修行轶事

吃桃成仙

何仙姑,本名何秀姑,是广州增城县小楼区新桂乡人,唐武则天某年夏历三月初

何仙姑七出生。是增城县以做豆腐为业得何泰之女儿,十三岁时在入山采茶时遇见一位道士。道士给她吃了一个桃子,从此不饥不渴,洞知世事休咎,后于唐中宗景龙年间(707-710)白日登仙。

吃云母成仙

何仙姑,本名何秀姑,唐武则天某年夏历三月初七出生。是广州增城县小楼区新桂乡以做豆腐为业的何泰的女儿,秀姑自小聪明伶俐,十四岁时幸遇云游到此的吕洞宾。吕给她吃了一些云母片,从此能知人间祸福,并常去罗浮山里访仙。后父母为她找了个姓冯的婆家,秀姑不肯嫁人,于中宗景龙某年八月初八自投家门前的水井。投井时只穿着一只鞋,还有一只鞋留在井台上。此后,她从福建莆田的江河里漂出来,原来那井与河是相通的。在当时传为奇案,遂有秀姑已经"登仙"的传说。

仙姑还在代宗大历年间(766-779)现形于故乡小楼,有人看见她在西园寺一棵荔枝树下乘凉,把绿绸腰带挂在树上。如今此地称"挂绿园",而这棵荔枝所结的果实均有一条绿色彩带,即增城著名的"挂绿荔枝"。关于这棵奇树,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及《增城县志》均有记载。后来人们在小楼建了一座何仙姑家庙,此庙至今尚存,大门上有一副对联:“千年履迹遗丹井,百代衣冠拜古祠”。

罗浮山采杨梅

广州有何二娘,以织鞋为业,二十岁那年突然去罗浮山寺,常为寺众采杨梅充斋,但罗浮山并无杨梅,故僧众都不知这些杨梅从何而来。罗浮山北四百里外,有循州山寺,寺前有杨梅树,大数十围。有一次循州寺僧来罗浮山,谈起某月某日有仙女到他们寺前采梅,罗浮寺僧一听,正是何二娘采梅充斋之日,于是远近都知道她是"仙女"了。唐开元(713-741)中,敕命黄门使往广州访求何二娘,得之,但她却在随黄门使赴京途中突然失踪,从此绝迹人间。其后也有学者猜测这个何二娘就是增城的何仙姑。

人物家乡

湖南永州说

宋代文人如欧阳修《集古录跋尾》、魏泰《东轩笔录》、曾敏行《独醒杂志》等,均载有其事迹。如有的说何仙姑是宋仁宗时永州民女,幼遇异人,给食仙桃(或云仙枣),从此绝粒,能逆知祸福。乡人神之,为筑庙阁,士大夫多去拜谒以问休咎。曾敏行自述他还去永州何仙姑阁中观看过仙姑遗像。

又《历代神仙通鉴》述吕洞宾曾遇零陵何氏女,饵以金丹,传以道行,再引见给钟离,从此位登仙班,专在阆苑清扫蟠桃落叶。按零陵就是永州治所,故后人也有认为此何仙姑才是"八仙"中那一位的原型。

湖南衡山说

一说何仙姑是衡山人,能知休咎,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巴陵郡太守滕宗谅还见过她。据欧阳修称,"客有自衡来者,云仙姑晚年羸瘦,面皮皴黑,第一衰媪也",其后则有"近见衡州奏云:'仙姑死矣,都无神异'"。看来这两个"仙姑"都是实有其人的民间女巫,生活在同一时代;而王得臣《麈史》中也讲过滕宗谅向永州何仙姑请教的事,则永州仙姑与衡州仙姑又可能是同一个人。

安徽颍上说

在安徽颍上管谷村至今还流传了何仙姑的传说,传说何仙姑(乳名何香)是东门口一何姓人家的童养媳,倍受虐待,何氏开了家饭店,一天婆婆公公不在饭店,来了七个要饭的,何香见其可怜,便将家中剩的半碗面条给予分食。后婆婆到饭店发现面条不见了,便问于何香,何香如实道来,婆婆大怒,便让何香将七人追回。七人回来后没有钱,婆婆便拿盆让七人将饭吐出来,七人无奈照办。婆婆说倒了浪费,边让何香吃了。何香没有办法便一边哭一边吃,期间一个黄狗和乌鸡抢食。吃完后何香便觉得身体飘飘,成仙升天,凡体落下。临走时她带走一条黄狗和一只乌骨鸡升天时在地上贸下乌罐集(今颍上黄桥镇小集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个成语即源于此。后因善良和帮助世人,人们尊称“何仙姑”。管谷村还有何仙姑墓作为佐证。

福建武平说

如在《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神仙部》《福建通志》《武平县志●方外志》中都记载为:“仙姑,父大郎。世居武平南岩,货饼自给。吕纯阳见其有仙质,日过索饼啖,辄与。吕感,赠以一桃,云食尽则成仙。仙姑遂辟谷南岩。”

上文说云何仙姑是卖饼人何大郎的女儿,吕洞宾见其有"仙质",便每天向她讨饼吃,她有索必与,毫不吝啬,吕被感动,便给她吃了一枚仙桃,使登仙班。这个故事,与汉族民间传说中吕洞宾收何仙姑为徒的情节完全相似,只是地点由广东换成了福建;而在广东的何仙姑传说中,则有仙姑于广州投井访仙、在福建登仙的讲法。因此,亦有人怀疑这两位"仙姑"是同一人。

据武平《何氏族谱》记载:“何仙姑生于后晋天福二年丁酉(公元937年)。仙姑幼性清净,不蚀酒、不茹荤,隐迹岩中,矢不适人。”宋哲宗元枯元年丙寅(公元1086年),何仙姑卒于武平县岩前镇宁洋村刘坑自然村何大郎公五世孙立六一郎家中,享寿150岁,为武平有史以来最长寿的人。《谱》载云:“仙姑寿终时,闻空中有鼓乐声,一朵祥云从卧榻直上宵汉,见者无不惊异,自是乡人敬慕,塑遗像于仙姑楼。”

据说何仙姑真身葬在岩前宁洋乾湖塘。何仙姑之父何大郎公,宋淳化三年壬辰(公元993年)寿终正寝,享年101岁,其原配夫人黄一娘,卒于宋真宗咸平四年,卒年102岁。何仙姑与父母三人均享寿百岁以上,亦是世间少见.何仙姑父母之墓也在武平岩前,保存完好,碑记依稀可辨,可为佐证。

广西贺州说

何仙姑出生在广西贺州姑婆山仙姑寨,因为出生时整个屋里洋溢的荷花的芳香,父亲何仲连给她取名何香。何香聪明伶俐,勤劳善良,经常在附近的茶山上采茶,她唱的采茶歌非常好听,每当何香唱歌时兽伏鸟不飞。十三岁时采茶归来,依石休息时遇见吕洞宾,收她为徒,这块石头被后人称为遇仙石。吕洞宾传她修炼法术,之后指地为井,何香饮用井水,甘醇如酒,顿觉身体轻灵,精神焕发,此后不饮不食而不觉饥渴。吕洞宾让何香进入姑婆山深处辟谷修炼,最终得成正果。姑婆山流传着众多何仙姑惩恶扬善、救人济世的故事,如今山上还保留有仙姑庙,香火鼎盛。

何仙姑墓

现位于安徽颍上县管谷村,据记载共修建了三次,第一次已经无处考证,只在颍上地方志中依稀记载。第二次修建于民国时期,后因百姓焚香烧裂了碑文。第三次戊寅年正月十五,陈平任文颍村书记,立仙姑碑,王国杰作跋。今立碑,由颍上县文联提议,荆学强、李国勇、余相臣、荆灿仁、冯传礼等支持,荆兰保、邹国民解囊修建。

何仙姑庙

何仙姑家庙是增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评为新八景之一,名为“小楼仙源”。家庙为祀奉何仙姑而建。庙宇始建于明代,清咸丰八年( 1858 )重修。

家庙砖石台梁式结构,第一、三进 13 架出前廊为封火山墙,第二进四柱一间五架拜亭为硬山顶。正堂供奉樟木雕塑的何仙姑像,左边墙壁有一幅八仙浮雕,右侧有一口天花井,名“仙姑井”。庙正堂右侧的瓦脊上有棵桃树,人称“仙桃”。

何仙姑家庙始建于唐朝,历经沧桑战乱,明代作大规模的修缮,清朝咸丰八年重修。家庙门额上“何仙姑家庙”五个隶书大字,乃咸丰戌年嘉平年黄培芳所书。门口两边镌刻行书楹联:“千年履舄遗丹井,百代衣冠拜古祠。”为史官王映斗所书。家庙砖石台梁式结构,硬山顶屋脊和封火山墙,庙内外装饰以木雕、灰雕、砖雕为主,飞檐拍板遍布花鸟、戏曲人物,工艺精湛优美。庙内有仙姑殿、庙顶仙桃、仙姑井、三忠、八仙堂等景点。

家庙有两大节庆,每年三月初七仙姑诞、八月初八仙姑得道日,善信自发举行盛大纪念活动,万人空巷,场面蔚为壮观。现应信众要求,重修何仙姑家庙,重修方案已通过专家论证。重修后的何仙姑家庙占地14000平方米,增建仙源牌楼、家庙广场、八仙会馆、麻姑殿、云母溪、仙姑碑林等一系列配套景点。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