斛斯椿(北魏大臣)_刺史_将军_洛阳

斛斯椿(493年-534年),字法寿,广牧富昌(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南约三十里)人,北魏大臣。斛斯椿在六镇叛乱时奔投尔朱荣,因为人佞巧而颇得尔朱荣之喜好,随尔朱荣平定葛荣、讨伐元颢。尔朱荣被诛杀,斛斯椿依附萧衍所立汝南王元悦,当尔朱兆攻入洛阳后又背叛元悦,重新投入尔朱氏门下,官职也随之节节高升。中兴二年(532年),杀尔朱世隆、尔朱彦伯兄弟。普泰二年(532年)与孝武帝元修逃往关中。永熙三年(534年)逝世。

人物生平

追随尔朱

斛斯椿,字法寿,广牧富昌人。其父是斛斯敦,孝明帝元诩时为左牧令,当时河西的盗贼蜂起,牧民不安,于是斛斯椿率领家族投奔了尔朱荣,尔朱荣将斛斯椿授为其都督府的铠曹参军。后来跟从尔朱荣四向征伐有功,被授为厉威将军。不久就迁为中散大夫,管理对外的军事。斛斯椿生性佞巧,甚得尔朱荣欢心,尔朱荣军事密谋,大多召他参与。

武泰元年(528年),孝明帝元诩驾崩之后,斛斯椿从尔朱荣以为帝报仇为名入洛。孝庄帝初年,斛斯椿被封为阳曲县开国公,食邑千户,不久又进为散骑常侍、平北将军司马,又被授为尔朱荣大将军府司马。又跟从尔朱荣平定葛荣的起义,因功被封为上党太守。永安二年(529年)五月,元颢进入京师洛阳,斛斯椿又跟随尔朱荣奉迎孝庄帝,攻打元颢。元颢被打败之后,斛斯椿又被迁为安北将军、建州刺史,改封深泽县,不久转封镇东将军、徐州刺史,又转封征东将军、东徐州刺史。

反复之间

永安三年(530年),尔朱荣死后,斛斯椿为自己的前程感到十分担忧。当时梁武帝萧衍以汝南王元悦为北魏皇帝,资助给他士兵和战马,陈兵于两国边境。斛斯椿听说之后大喜,所以率领他的所有部众去投奔元悦,元悦加封斛斯椿为使持节、侍中、大将军、领军将军、领左右、尚书左仆射、司空公,封灵丘郡开国公,邑万户,又为大行台前驱都督。适逢尔朱荣之侄尔朱兆率兵进入洛阳,斛斯椿又率领他的部众背弃元悦投奔尔朱兆。

永安三年(530年)十一月,尔朱世隆立前废帝元恭为帝,斛斯椿也参与了废立的阴谋,因为定策有功,被授为侍中、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京畿北面大都督,改封城阳郡开国公,增邑五百户,与前面的并为一千五百户,不久又允许开府。当时斛斯椿的父斛斯敦在秀容,有传闻斛斯敦死了的消息,斛斯椿请求减除自己的封阶来赠与其父,斛斯椿自襄城将军超赠为车骑将军、恒州刺史。不久得知他的父亲仍然健在,朝廷下诏恢复斛斯椿的官爵,仍然授其父为车骑将军、扬州刺史。可见斛斯椿在尔朱世隆当政的时候非常受器重。

主仆反目

中兴二年(532年),斛斯椿与尔朱度律、尔朱仲远等人北拒高欢,大军到达阳平,适逢尔朱兆与尔朱度律等人相互猜疑,斛斯椿见势私下里逃走了。斛斯椿后来又与尔朱度律等人一起扛拒高欢的起义军,在韩陵之战中大败。斛斯椿对都督贾智(字显智)等说:"如果不先诛杀尔朱一门,我等将死无葬身之地。"于是与贾显智等夜里在桑下盟约,开始与尔朱氏相悖。斛斯椿进入北中城之后,将尔朱一门的党羽尽数诛灭,又令长孙稚、贾显智等率数百骑偷袭尔朱世隆、尔朱彦伯兄弟,将他们斩于阊阖门外。

斛斯椿进入洛阳,将尔朱世隆兄弟的首级悬挂于城门前的树上。斛斯椿的父亲出门见了,对斛斯椿说:"你当年与尔朱氏相约为兄弟,如今怎么忍心把他们的首级悬挂于家门前,这不是有负于天地吗!"于是斛斯椿收起尔朱世隆的首级,并囚禁了尔朱度律、尔朱天光,将他们一起送给了高欢。孝武帝元修授斛斯椿侍中、仪同开府。

西入关中

普泰二年(532年),高欢率军进入洛阳,斛斯椿认为自己数次投奔他人,高欢必然难以相容,所以多次劝说孝武帝出巡,名为讨伐南朝梁,其实为讨伐高欢。高欢认为斛斯椿乱政,想要诛杀他,斛斯椿因此不敢行进。孝武帝陈兵于河桥,令斛斯椿为前军,在邙山北扎营。不久派遣斛斯椿率领步骑数千镇守在虎牢。斛斯椿的弟弟豫州刺史元寿与都督贾显智镇守滑台,高欢令相州刺史窦泰将其击破。斛斯椿害怕自己失败后被杀,再次上书孝武帝,骗说孝武帝并将其胁迫而走。孝武帝相信了他的话,于是向西进入关内,斛斯椿也走到长安。斛斯椿为人狡猾多事,多次制造事端,朝野没有不记恨他们的。永熙三年(534年)逝世。

人物评价

总评

斛斯椿是促成北魏分裂成为东魏和西魏两部分的重要因素。他在政治上善于投机,其策划基本上都是为自己的利益,但斛斯椿却不贪财(帝尝给椿店数区,耕牛三十头。椿以国难未平,不可与百姓争利,辞店受牛,日烹一头,以飨军士。及死,家无余资)。而斛斯椿多次反覆于豪强之间,最后竟得善终,死后得到王爵,赠大司马,也可谓一代奇士了。

历代评价

《魏书》:斛斯椿奸佞为心,谗忒自口,取譬苍蝇,交乱四国,投于豺虎,天实弃之。

《北史》:斛斯椿屡践危机,终获贞吉,岂人谋之所致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