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正 林心如 人民艺术家于正个人资料_艺术家_个人资料

《延禧攻略》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让观众惊呼于正变了。但作为资深于正爱好者,记者知道,于正从未改变。当然,他瘦了。

于正显然也同意这一看法。新戏走红后他频频接受采访,直言自己的创作理念和水准一直没有变化,只是时间证明了他作品的价值。

这话没毛病。五年前,记者去采访于正,几乎跟了他整整一天。他当时谈到的种种创作理念,与《延禧攻略》的呈现如出一辙。他也算是将自己核心价值观一直坚定实践的人,(投黑马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其收视战绩也证明: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根本无需改变,需要迭代的只是具体方法。

“于正美学”

对“于正剧”的批评,是伴随着一条大众遗忘曲线的。那些后来被群嘲的艳丽调色、假树桃花,最初都曾撑起收视年冠,捧红流量明星。

《宫锁心玉》剧照

但如果不是群众拥护,这种造型妆容的杨幂和这样的假桃花,怎么能让《宫锁心玉》成为古偶剧的一座里程碑。只是越是“爆款”,过时的时候就显得格外土low,让人不忍直视自己还追过这种玩意。如今我们再看从《美人心计》到《云中歌》的1.0版于正美学,正是一种面对曾经风靡的玉米烫、离子烫的心情。

观众审美在进化,从《宫锁心玉》到《宫锁连城》的于正却看不到太多调整。最终,批评于正审美,本身就成为了一种对高级审美的拥护。

而《延禧攻略》的于正进化,其实细看就知道,重点抓得还是于正以前最在乎的老几样:

调色是于正剧带起来的潮流,以前是可以形成强视觉刺激的明快浓艳,欢喜热闹;现在则改为当下最流行的“莫兰迪色系”,性冷淡高级灰。

对服装道具的重视其实也是于正的老习惯。典型细节如布料,其实拍摄《笑傲江湖》的时候,于正就很在意自己去寻找适合的布料这件事了。记者印象很深,当年于正说是自己亲自操刀设计了东方不败的教主服和花魁装,还拿出自己私藏的布料制作。

到《延禧攻略》也是如此,服装全部刺绣,使用昂贵的私藏头面,质感是显而易见的。

据照于正的说法,这源自自己古典主义的美学观。具体而言,就是孙温的工笔画,还有各种时尚杂志。

总之,于正既对自己的美学有高度自信,又凡事亲力亲为。那个曾经大家讨厌的和现在喜欢的,都是典型的于正制造。

而在演员配置上,《延禧攻略》也是延续了于正自《美人心计》就形成的“新人演员+老戏骨”策略,惠而不费。据说演员费用是2400万,不奇怪。他的剧本多是偶像剧,剧情为人物服务,容易捧红演员,因此知名演员也常常愿意降价接戏。加上自家戏捧自家新人,又省了一笔费用。

于正选演员也确有独到眼光,他的剧本也能给演员加持。会演戏的秦岚和聂远,其实以前也并不特别以“演技”著称,这次就成了演技代表;而不怎么会演戏的男二号,诠释个情绪不外露的面瘫痴情男,颜值也是够格的。

“爽”的两重含义

即便在最被非议的时刻,群众也愿意公允的给于正一句“爽雷”。与之相对的,则是以唐人剧为代表、后来大量标榜质感的古偶剧所制造的“闷雷”

这种“爽雷”,也是记者在于正已经墙倒众人推的情况下,仍然津津有味的和朋友边吐槽边看《宫锁连城》。那脚踩西瓜皮般一路飞奔的剧情,稍微错下神就已经又有了狗血神转折,简直让人欲罢不能。顺便说,该剧在一片骂声中,仍拿下2014年的卫视剧收视冠军。

那么“爽”究竟是什么,又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

“爽”的第一重,当然是快节奏。快到飞起的节奏,不止符合当下用户的观影习惯,还可以掩盖于正剧频现的剧情硬伤。你还来不及思考“哎,这儿是不是有点不对劲儿”,就已经被投入下一波高潮。

这点在《延禧攻略》中依然如此。雷劈太妃已经是被很多人讨论过的不可思议事件,记者推测应该是剧情删减所致。可无论如何,呈现出来就是Bug。但不用怕,我们的注意力不会被这点小bug困扰太久,璎珞马上就会遇到新危机并展现新技能。

关于现在观众喜欢快节奏剧集这点,其实已经被反复论述。但那么多片方难道都不知道观众喜欢快节奏吗?

不能为,不可为,因为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首先,注水是制片人的要求。这点大家都比较熟悉了,按集数卖钱,越长越划算。动辄上亿的投入,要是拍成二三十集的体量,本儿都收不回来。长剧集同时也更利于积累观众情感,形成作品的强黏性和持续话题度。

其次,注水还是编剧的自发需求。编剧卖剧本给片方,也是按集数算钱的。那就难免会吝啬桥段,将一个梗尽量拖长,给配角拼命加戏。

制片人觉得编剧的剧本水,编剧又抱怨被制片人要求注水,是如今影视圈的普遍状态。(投黑马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而由编剧出身的人来担任制片人,是于正剧保证节奏的底层逻辑。因为身兼制片人和编剧,更舍得把尽量多的梗塞进一集内容。

于是,反派作妖-陷入危机-璎珞反杀,这样在通常剧里需要两三集完成的起承转合,在《延禧攻略》里一集就搞定了。压抑和纾解在短时间完成,尽量缩短观众感觉憋屈的时间,高频提供“打脸”快感。当然,萝卜快了不洗泥,这样也就难免有铺陈不到位、逻辑不合理、金手指大开等问题。

不是别的编剧或制片人不知道快节奏好看,而是在分立的情况下,注水才是最合理的选择。编剧中心制在美剧中较为常见,经典的《绝望主妇》、《国土安全》等剧都是编剧兼制片人。国内比较有名的编剧制片人似乎也就数于正了。

“爽”的第二重,则是情绪价值。观众想要什么样的情绪抚慰?“一个是造梦,一个是贴近现实生活。”于正曾这样和记者总结。

记者理解,理想的偶像剧,应该故事是造梦的,情绪则是贴近现实生活的。

《延禧攻略》中,魏璎珞迎合的正是逆境翻盘、以直报怨的普遍社会情绪。女主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的状态也是相当正能量。更不用说追星少女般的纯妃,表面妖艳贱货内心追求温暖的高贵妃,个个能在现实生活里产生共鸣。而在故事设定上,必须汉子都能撩得动,危机都能秒解决。生活都不易,谁看个剧是为了找虐的?

但现在很多偶像剧呢,故事是贴近现实生活的,情绪则是梦呓般的。非要求群众看个偶像剧代入权谋天下的情绪,而故事本身又追求所谓真实度,变得像现实生活一样令人憋屈。

把握“爽”感,本质需要创作者的共情。代入自己怎么爽怎么来,才算人剑合一。你看于正老师,做《延禧攻略》觉得自己像魏璎珞,做《笑傲江湖》觉得自己似令狐冲,做《宫锁心玉》就自比晴川,这完全是自己在开挂爽玩的节奏啊。

其实,记者一直觉得,于正本身就是做人做得“很爽”的人。想骂别人就骂别人,想夸自己就夸自己,这般坦荡,问哪个场面上混的人敢做到?

“不拧巴”有多难

丝毫不令人意外,作为暑期档重磅古装剧上线的《武动乾坤》和《天盛长歌》(原名《凰权》),都收视扑街得很难看。

这两部剧,一部强调正剧著名导演张黎为玄幻题材别开生面;一部虽然是典型的古偶大IP,却有陈坤、倪妮两个电影咖主演,同时强调权谋和宏大世界观。

这是啥,这就是拧巴。

想要获取典型的网文受众,又想强调口碑逼格;明明是在拍电视剧,却醉心于电影质感。拍戏都拍得这么声东击西,观众脑子都被你们搞乱了。

为了迎合年轻用户、适应互联网市场,感觉有些创作者的底层逻辑都被迅速变化的世界给颠覆了。他们还相信自己曾经倍感骄傲的手艺吗?他们相信自己创造的人物、讲述的故事吗?还是觉得反正有傻小孩相信,自己就当哄孩子了?

采访过唐家三少、于正、南派三叔等一线商业内容制作者后,记者越来越相信,没有谁能真正成功的迎合市场。他们都是本就喜欢这样的东西,又刚好他们喜欢的东西也是大众的所爱。一旦他们自己都不再相信这些玩意,其魔力也自然消散。

相较于很多艺术创作者会展望,一旦达到什么条件,自己就会去拍一部什么样的片。于正则反复强调,“我已经在做我最喜欢的东西了。”

如果说于正身上存在着正能量,这个正能量就是不拧巴,不纠结。在于正身上,没有艺术工作者、知识分子常见的怀疑与犹豫,他直接、坦白的拥抱商业。这个过程并不痛苦,而是自然而然。他身上没有商业和艺术冲突带来的伤害。

虽然于正一直自诩是剧集潮流的引领者,确实也有相当多的于正模仿者存在。作为“铁粉”的记者,却并不认可于正剧是一种具有开拓性的艺术创造。(投黑马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于正更像是用户的一面镜子,当下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什么,他就能及时提供什么。大红大绿或高级灰,玛丽苏或励志姐,都是其迅速揣摩市场做出的反馈。

顶级的内容创作者可以给予你完全想不到的东西;优秀的内容产品经理可以提供恰恰是你想要的东西;而更广泛的内容生产商,把前年你喜欢过的菜直接烩一锅端给你。于正是中间那位,而今年太多令人失望的“大剧”,都是后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