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平太行山1250座山头,在悬崖峭壁间凿“人工天河”,林县人为什么要修红旗渠?工程耗资7千万,林县仅有290万家底儿,凭什么敢修红旗渠?三年困难时期,饭都吃不饱,缺钱缺物资缺技术,林县人靠什么修成了红旗渠?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凤凰网特别策划大型实景演讲《你的成就》,揭晓答案。
在某平台上有这么一个提问:有哪些事情让你觉得是太不可思议的?其中一个高赞回答是:林县红旗渠!
周恩来总理称,这是新中国一大奇迹。外媒甚至评价:红旗渠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在60年代,林县人民徒手削平太行山1250座山头,在悬崖峭壁间凿出这条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这简直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林县人用10年时间做到了。
听过红旗渠故事的人,心里会有很多疑问:
林县人为什么一定要修红旗渠?
那个年代条件那么艰苦,区区林县凭什么就敢上马红旗渠?
跨省调水、劈山造渠,在现代化的今天看来都有难度,60年代林县人仅凭双手和简陋的工具,为什么能够修成红旗渠?
为什么要?为什么敢?为什么能?也许了解红旗渠后,你可以找到答案。
1
这些故事告诉你,为什么要修红旗渠?
翻开林县的历史,有一个字反复出现:旱!
大家印象中干旱有几个等级?在林县,是5个:旱!大旱!连旱!凶旱!亢旱!
旱到什么程度呢?林县境内立着很多明清时期记录旱灾的石碑,碑文上对旱灾导致的惨状有着相似的描述:人相食。人吃人的状况,发生过5次。
林县一些山村人家平时不洗手和脸,只有在赶庙会、婚丧嫁娶的时候,才舍得从缸里舀出一点点水,放在一个洗脸盆里。全家轮流用,水浑浊了,静置澄清了接着用,用到黑黢黢,黏糊糊了,还要浇在菜地里,发挥最后的作用 。
因为缺水,当时一些山村人家平时不洗手和脸,长年累月地不洗衣服,只有在赶庙会、婚丧嫁娶这种重大事件的时候,才舍得从缸里舀出一点点水,放在一个洗脸盆里。
全家男女老少轮流用,老人用了孩子用,男人用了女人用。水都浑浊了,静置澄清了接着用,用到黑黢黢,黏糊糊了还要浇在菜地里,发挥最后的作用。
在林县,还有一个故事老人们至今念念不忘。1920年大年三十,林县桑耳庄一个叫桑林茂的老汉,凌晨三四点钟起床,走了二十里路,排队等了一天,终于从山里挑回一担水。临到家时,来接他的儿媳妇不小心打翻了这来之不易的两桶水。当天晚上,儿媳妇就上吊自杀了……
今天的大家,可能怎么都想象不到,一条生命会跟两桶水划上等号。
所以,红旗渠,要修!
2
资源匮乏的年代
林县人凭什么敢修红旗渠?
从山西引漳水入林,必须经过太行山的悬崖峭壁,要削掉1250个山头,凿通211个隧洞,长度1500公里。这是一个预计投入近7000万的大工程。而林县县委看看家底儿,却只有290万。
有人找到当时的县委书记杨贵,不客气地质问:“你林县有多大的荷叶,敢包这么大个粽子?!”
红旗渠是预计投入近7000万的大工程,而林县却只有290万的家底儿。有人不客气地质问:“你林县有多大的荷叶,敢包这么大个粽子?!”杨贵不卑不亢地回击:“我们有55万人。”
杨贵不卑不亢地回击:“我们有55万人。”
当你对一样东西足够渴望,你就会忘掉所有不可能的因素,去坚持一个可能。林县人太渴望水了,就凭着杨贵一句“重新安排林县的大好河山”,林县人说干就干。
他们不怕困难,怕的是永远没有机会改变。
3
林县人为什么能修成红旗渠?
这又关乎到中国文化的另一个内核:集体主义。
林县人相信集体的力量,当他们决定干这件事,就会想尽办法把它干好。
首先面临的第一大难题,就是缺钱。
当时,正是国家的“三年困难时期”,国家也穷,能给林县的资金少之又少——后来核算的时候,国家拨款只占总花销的15%,剩下的钱全是林县人自己筹的。
你能想象吗,为了赚钱回来修红旗渠,一批又一批林县人外出打工。他们走到全国各省的建筑工地,扛水泥、砌砖墙、扎钢筋……什么苦活累活都干,只要能赚钱。而他们赚到的钱不归自己,全拿回来修渠。
你能想象吗?为了赚钱回来修红旗渠,一批又一批林县人外出打工。他们走到全国各省的建筑工地,扛水泥、砌砖墙、扎钢筋……什么苦活累活都干,只要能赚钱。而他们赚到的钱不归自己,全拿回来修渠。
开渠路上,水泥买不起,就自己建水泥厂;水泥成本太高,那就烧石灰;钢钎买不起,就从部队购买抗美援朝战争中剩下的钢钎炮锤来用。长钎磨短了当小撬,小撬磨短了,捻成手钻接着用,一点都不能浪费!
没钱买炸药,就自己造!许多生产队用锯末制成了威力无比的土炸药。后来,锯末用完了,找煤面代替。很快,煤面也用完了,又找到牛粪代替。
再后来,连牛粪都被搜刮干净了,林县人又将眼光瞄准了人粪,晒干了也能配制炸药。这造成了一个现象,林县修渠大军所到之处,皆无粪可循。
当时山西人还用这事来嘲笑林县人的抠劲儿,说:你们人占了我们的地界,连个屎我们都捞不着,自己还拿个兜装走。
林县人就是这么抠。修渠的建筑物资上都能省则省,在人的吃住上更是省到极致。十万人战太行,没有粮食,吃糠咽菜也要上。
修渠民工们,早上一碗野菜汤,一个菜窝头。中午一个菜窝头,一碗野菜汤。到了晚上,他们吃的饭叫“天池捞月亮”。什么是“天池捞月亮”?因为稀饭太稀了,就像清水一样,月亮倒映在碗里……
修渠那10年,家里的老人跟孩子吃的是什么?是捧在手里面都捏不到一块儿的散糠,能够捏到一块儿的糠,都送到红旗渠上让民工们吃。
说完吃,说说住。当时修渠的地方在山西平顺县,平顺整个县也就17万人,面对浩浩荡荡的十万修渠大军,只能尽量协调了230间民房,剩下了的人住哪里?崖洞里。
头朝里脚朝外,以免平躺滚落下去。冬天寒潮,夏天蚊虫叮咬,有一种蚊子,一寸长,叮在羊身上,羊都疼的满地打滚,更别说人了……
建筑物资和吃住的问题算是解决了,技术问题怎么办?渠道每前进8公里,落差只允许下降1米,这几乎难以用肉眼觉察到的坡度,给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
修建红旗渠时,全县只有两台水平仪和一台经纬仪。杨贵书记带着群众们找到了老祖宗传下来的土造水平仪“水鸭子”。多少年以后,当国家水利部门对红旗渠工程进行验收时,惊讶地发现,70.6公里长的总干渠竟与设计标准不差毫厘!
当时,全县只有两台水平仪和一台经纬仪,对于一个1500公里的大工程来说,显然是不够的。杨贵书记带着群众们群策群力,找到了林县盘阳村,有一种用来测量水平的工具叫做“水鸭子”,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土造水平仪。
借着“水鸭子”,多少年以后,当国家水利部门对红旗渠工程进行验收时,他们惊讶地发现,70.6公里长的总干渠竟与设计标准不差毫厘!
所以,关于红旗渠,不要再问林县人为什么要、为什么敢、为什么能。所有的为什么背后,其实是一个个鲜活的人。
中国的文化里没有超级英雄,没有超人,没有钢铁侠,没有蜘蛛侠,但是在关键时刻,平凡如你我都会挺身而出,成为英雄。
1998年洪灾、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去年的新冠疫情,你会看到数以万计的中国人,前赴后继地赶去救援。在重大灾害面前,我们会把个人利益放到一边,选择集体,选择国家。
红旗渠的修建,是十万人的十年。
如果你能到红旗渠纪念馆走一走,你会看到一张当时庆功大会上的照片,所有劳模手上只抱着一张薄薄的奖状。
十年的付出,一张薄薄的奖状,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从他们充实的笑容里,你能感受到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感受到他们那种荣耀。这是他们那代人身上,最闪亮的品质!
当年的林县,变成了现在的林州。如果你来到红旗渠,当你在夜晚走上林州的街头,城市在灯火璀璨中带着一份自然祥和,每一扇透着灯光的窗户背后,都是一个小小的家庭。
如今,这里不会再因为干旱而“人相食”,不会再有人因为一担水而自杀,不会再为水担忧。
这,就是红旗渠!
这,是你的成就!
来源:凤凰网
编辑:王二丫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