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简介(抗日英雄_后因公务英年牺牲)_杨靖宇_之子

2005年,杨靖宇的孙子马继民参加了白山市举办的杨靖宇诞辰100周年、殉国65周年纪念大会。

在领导们和马继民讨论发展”靖宇县”红色旅游的问题时,有一位领导提出,可以让马继民来帮帮忙,宣传效果一定会比较好。

马继民当时没有表态,只是微笑着说再考虑一下。

图|杨靖宇肖像图

回到郑州后,靖宇县县委和县政府领导多次给他打电话,邀他担任”县长助理”一职,并且请他放心,这个职位不占编制。

马继民将此事告诉了母亲方绣云,方绣云专门为此召集了一次家庭会议。

这种事之前不少人找过他们,其中也有炒作的成分在。他们一直非常谨慎,直接拒绝,生怕给杨靖宇烈士抹黑。

但”靖宇县”在他们心中不一样,那是杨靖宇战斗过、牺牲的地方,县领导的诚意他们也很感动。

方绣云最后对儿子说:”如果对方坚持邀请,我们就考虑考虑。但我们有一个大前提必须要坚持,那就是不要一分钱的工资,不要任何待遇,就是义务。”

不久后,靖宇县再次邀请马继民来县里,参加杨靖宇铜像落成典礼。

那天,典礼结束之后,马继民从礼堂往外面走,突然发现门口已经被众多群众堵住了。

这些群众都是听说了杨靖宇的孙子来了,想要见一面烈士的后人。

图|马继民

两位头发花白的大娘互相搀扶着走过来,人们立刻给她们让出一条道,她们对马继民说:”孩子,让大娘看看你,让大娘看看你。”

两位大娘一人拉住马继民的一只手,上下打量着他,过了片刻才像是确认了一样,高兴地说:”杨将军有后啦!能看到杨将军的后人,俺们死也无憾了啊!”

在场的干部和群众都是泪流满面。

靖宇县的同志打了一辆出租车,亲自送马继民去火车站。

在和出租车司机闲聊之时,一位同志指着马继民问司机:”你知道他是谁吗?”

司机摇了摇头。

那位同志说:”他就是杨靖宇的孙子啊!”

那位司机太过惊讶,马上刹车停在路边,转过身来看着马继民:”老天爷呀!这是真的吗?让我好好看看。”

看了好半天,出租车司机才重新启动车,他激动地说着:”杨将军的故事,我们家讲了三代,我回家要告诉我老爸,让他也高兴高兴……吃草根、吞树皮,宁死不屈,就是跟小日本干,那才叫共产党,那才叫英雄好汉,白山黑水都记着哪!”

马继民微笑着听着司机的话,他的双眼却再一次湿润了。

车窗外街景飞逝,马继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根据日伪《阵中日志》记载,因为叛徒的出卖,杨靖宇被困在山中五六天,最后死于敌人的机枪之下。

伪通化省警务厅厅长岸谷隆一郎不敢相信他能在无水无粮的情况下存活这么久,下令对杨靖宇进行解剖。

他们在杨靖宇的胃中找到了未消化的草根和从棉衣之中扯出来的棉絮……

日军企图以杨靖宇的牺牲瓦解抗联战士的斗志,他们将烈士的头颅割下,放在一个玻璃箱中,用汽车拉着,在杨靖宇战斗过的地区巡回示众。他们甚至给杨靖宇的头颅拍了照片,印刷了几麻袋的传单,开着飞机往山林之中投撒。

图|杨靖宇的遗物

他们以为这是对抗日联军的恐吓和侮辱,却不知杨靖宇之死,已经点燃了军民的复仇之火。

杨靖宇的遗体被日军扔在荒野之中,当地的村长悄悄带回掩埋。结果没过几天,日军又出尔反尔,想要用杨靖宇的遗体收买人心,又将他的遗体给挖了出来,用木头雕刻了一颗头颅装在棺木之中,还给他举行了”慰灵祭”。

杨靖宇的安葬仪式完全是按照日本人的习俗举行的,日本人还为他立了一块碑,请当地书法最好的先生写下”杨靖宇之墓”,立碑人为岸谷隆一郎。

岸谷隆一郎因为杀害了杨靖宇升了官,在日本投降之前,他用氰化钾毒死了自己的妻儿,最后剖腹自杀。

在遗书之中如此岸谷隆一郎写道:”中国拥有向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

1946年2月,中共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发出了公告,将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以纪念这位悲壮的烈士。

人们捐款捐物,主动要为杨靖宇修墓,他们将以前的碑砸了,写下了”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之墓”。

2月23日,是杨靖宇的忌日,出卖他的汉奸叛徒在他的墓前枪决,以告慰英灵。

日本投降后,长春日伪政权被国民党接手,中共无法寻找杨靖宇的遗首。

一直到长春解放前,地下小组才打听到确切的消息,在长春医学院之中找到烈士的遗首标本,偷偷运送了出来。

新中国成立之后,东北烈士纪念馆开始筹建,中共黑龙江省委决定找到杨靖宇的家人,完善他的生平。

而因为战争,杨靖宇的详细资料已经无法找寻,只能找到一张已经发黄的履历表。

杨靖宇原名为马尚德,号润生,来到东北之后改名为杨靖宇。1929年,杨靖宇担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1936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长兼政委。

图|杨靖宇相关报纸

杨靖宇曾经的老战友之中,知道他原来姓名的人少之又少,至于烈士的家乡和亲人,他们更是没有听说。

因为履历表上记录下杨靖宇曾经领导过刘店暴动,组织推测杨靖宇的家乡可能在安徽。

1951年,中共黑龙江省委派出抗联老战士陈雷,带小组前往安徽省寻找线索。小组调查确定,杨靖宇1928年的确在刘店,当时他还在用原名马尚德。

但关于杨靖宇的家乡依旧没有任何线索。

正在调查组一筹莫展之时,有人发现了《人民日报》上刊登的一篇文章《忆模范共产党员杨靖宇同志》,作者是杨靖宇曾经的战友杨易辰(曾任最高法院院长)。这篇文章之中提到杨靖宇是河南人。

陈雷马上就去拜访了杨易辰,杨易辰十分肯定,杨靖宇的老家就在河南确山县的农村。杨易辰还能清晰记得杨靖宇是1905年出生的,在1927年5月入党。

杨靖宇生前还对杨易辰说过,1928年他离家下关东的时候还有一子一女,此后他就再也没有回过家。

杨易辰同志的描述将寻找范围缩小了许多,陈雷立刻带领调查小队前往河南省,经过一段时间的寻访,终于在确山县李湾村找到了杨靖宇的儿女。

可惜杨靖宇的母亲张君和妻子郭莲已经病逝了。

图|杨靖宇雕像

杨靖宇5岁丧父,是母亲将他拉扯长大。张君豁达开朗,心地善良,遇到逃荒者都会给他们送点吃的。在母亲的影响之下,杨靖宇自小善恶分明,充满了正义感。

1926年,杨靖宇已经成为革命骨干,经常不在家中。张君听邻居说儿子在外面宣传共产党,和土豪劣绅对着干,很是担心。

杨靖宇向母亲解释:”娘,您听说还有这样的国家吗?那里没有财主,也没有穷人,大家都过着平等自由的生活,没有谁欺负谁,我就是为实现这样的事而努力!”

张君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儿子的这番话让她坚信这是一件大好事,她支持儿子的事业,让杨靖宇多小心。

后来,杨靖宇领导了确山农民武装暴动和刘店秋收暴动,当地的”剿匪总司令”一直在到处逮捕他,还曾以500块大洋悬赏通缉杨靖宇全家人。

很快,”马尚德在外搞革命”的消息不胫而走,敌人很快找到了马家,先后抄家5次,将马家里里外外搜了个遍,值钱的东西都被掳走了。

图|杨靖宇剧照

杨靖宇的母亲只好带着儿媳和年幼的孙子东躲西藏,最后在邻县搭了个窝棚住了下来。

1928年秋天,杨靖宇最后一次见母亲妻儿。那时候杨靖宇的儿子马从云2岁,小女儿才刚刚出生5天。

敌人的不择手段没有让杨靖宇有半点退缩之心,杨靖宇向母亲、妻子表达了要离家革命的决心。只是想到这些年家人一直为他担惊受怕、颠沛流离,他深感愧疚,抱着小女儿忍不住流下泪来。

张君没有反对,只是说:”女儿生下来还没名字呢,你给起一个再走吧。”

杨靖宇说:”革命处于低潮时期,我一人参加革命,全家遭到连累,郭莲从怀孕到孩子诞生一直东躲西藏,要让下一代记住开创革命的艰辛,就叫她”躲”吧。”

天蒙蒙亮,杨靖宇又匆匆离开了。

自从1923年杨靖宇开始参加革命之后,一直很少在家,这次离开家,家人们都以为他很快就会回来,没想到竟然是生死相别。

杨靖宇到了东北之后,最先化名为”张贯一”,和母亲同姓,以铭记母亲的恩情,并坚定革命意志从一而终。

自从杨靖宇走了之后,郭莲每天傍晚都一个人在门口坐着,远远看着丈夫离开家的那条路。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迫害,又加上迟迟得不到儿子的消息,张君一病不起。

她时常拿着儿子唯一一张照片,边看边哭:”儿呀,你在哪里呀,啥时候回来看看娘啊!”最后哭瞎了双眼。

图|青年时期的杨靖宇

1938年,张君被反动派一顿毒打后猝然离世。临走前,她拉着郭莲的手,嘱咐她一定要保存好杨靖宇的照片,将孩子抚养长大,等着他们的爹回来。

日本投降之后,郭莲四处托人打听,她不知道杨靖宇已经改名,问了很多人都说没有听说过”马尚德”的名字。

马躲那时候已经17岁了,有人和她说,现在抗战已经胜利了,不用东躲西藏了,就把名字改了吧。马躲便将名字改为”马锦云”。

忧思过度的郭莲患上重病,临终前,她将儿子女儿喊了过来,对他们说:”日本鬼子投降了,你们的爸爸很快就会回来了。可惜我看不见他了,你们见了他要对他说,这些年来,我们全家都在想着他啊!”

此时的郭莲怎么也不会想到,她的丈夫就是举国皆知的抗日英雄杨靖宇,他已先她一步离开了人世。

1949年,解放的枪炮声已经远远能够听见,马从云和马锦云两家就住在京广铁路旁,时常看到解放军队伍沿着铁路走过来。

马从云兄妹二人就拿着父亲年轻时的照片在铁路旁等待着,不时上前询问道:”你们认识我爸爸吗?他叫马尚德。”

图|马从云代表烈士家属讲话

然而他们得到的回应都是不知道。

1952年夏天的一个中午,调查队的同志们来到了马从云的家中。马从云当时正在吃饭,被人上上下下打量了很久,突然那些人激动地跟他说:”找到了!终于找到杨司令的后代了。”

马从云和马锦云都听说过杨靖宇是大英雄,却怎么都没想到”杨靖宇”是父亲的化名。

马从云将父亲的照片拿了出来,这是杨靖宇少年时在开封念书的照片。

郭莲为了保存这张照片,只得将照片藏在墙角的缝隙之中,逃亡的时候就缝在女儿马锦云的衣服里面。

现在我们在纪念馆看到的杨靖宇照片,都是后人根据杨将军的头颅画出来的画像,唯有这张照片是真实的。

找到马从云和马锦云后不久,组织将两张珍贵照片交还给兄弟俩。

一张是杨靖宇牺牲后,日军载着他的头颅在街头示威游行的照片,四周站着持枪的日本士兵,车上挂着的白布写着:”杨司令之末路”。

另一张照片之上,日军正在庆祝”胜利”,他们将两张桌子叠在一起,将杨靖宇的头颅放在最高处。

1957年7月,朱德元帅为杨靖宇烈士题词:”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

1958年2月23日,在杨靖宇同志殉国18周年之际,”杨靖宇将军公祭安葬大会”在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隆重举行。

马锦云和马从云两家人一路唤着父亲的名字来到了吉林参加安葬大会。

在看到杨靖宇的头颅之时,高大坚毅的马从云悲愤痛哭,竟然哭晕了过去。

这是为杨靖宇烈士举行的第三次公葬了,同志们将杨靖宇的头颅和遗骸合葬在一起。杨靖宇牺牲十几年了,这次才得以全身安葬。

马从云的大女儿马继先原本叫做马婷,一位与杨靖宇生死与共多年的老战友给她起了新名字,”继先”的意思就是希望她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

马从云回家之后,将儿女们的名字都改了,名字之中都要有一个”继”字。分别为”继光”、”继先”、”继传”、”继志”、”继民”。

当地群众带着他们走到了一棵高大粗壮的松树之前,告诉他们杨靖宇当年就牺牲在这棵树的下面,背倚靠着它。

山上还能看见当年日军留下来的碉堡,还有被炸倒在地上的红松树,这些都是日军侵略的罪证。

图|抗联战士

马从云兄妹俩还特意去尝了尝杨靖宇牺牲地附近的草根和树皮,根本难以下咽。

临走之时,杨靖宇的老战友送了一块桦树皮给马从云,告诉他杨靖宇就是吃这种硬邦邦的树皮和敌人打仗的,从此这块桦树皮就成了马家的传家宝。

每当逢年过节,马从云都会将这块树皮拿出来,和孩子们讲当年杨靖宇的故事。后来桦树皮越来越老了,拿的时候都会掉一些碎末下来,方绣云会把这些树皮放进嘴里再嚼一嚼,忆苦思甜。

从1958年开始,每年马从云和方绣云都会带子女去东北看一看,每一次从东北回来,一家人都会难过好长时间。

但他们认为,就算是心里难过也一定是要去的,要让子女们知道当年烈士们干革命是有多难,要珍惜现在的好生活。

马从云在信阳铁路学校上学,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了郑州铁路局材料厂工作,而马锦云则被分配到郑州铁路局托儿所工作。

党组织也曾多次提议给马锦云安排更好的工作,但都遭到了马锦云的拒绝:”我没有什么文化,不给政府添麻烦了,还是回家种地吧。”她的子女们后来都是普通的农民和工人。

可惜1964年,身患肝癌的马从云在出差江苏镇江的途中去世,年仅37岁,葬于郑州烈士陵园。

图|杨靖宇后代守护的传家宝——祖父时代啃过的白桦树皮

马从云去世时,妻子刚刚怀孕3个月,家中还有4个子女,最大的儿子不过14岁。一大家子的重担一下子全部落在了方绣云的肩膀上。

方绣云没有工作,家里还有这么多孩子要照看,只能糊纸盒、做手套和纳鞋底勉强养家糊口。生活再艰难,她都没有向政府开口要过特殊照顾。

她一直和儿女们说,绝对不能向组织提要求、捞好处。

杨靖宇的孙媳妇嫁到家里一年多,才知道自己丈夫是著名抗日烈士的后代。

一个女人养大5个孩子,非常艰难。但就是这位坚毅的母亲,将5个儿女都培养成才,他们全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孩子们从上学到工作,从来没有向周围的人说过自己是杨靖宇的后人。马从云临终前对他们说:”我们是烈属,是抗日英雄的后代,咱家可不能出孬种,不能躺在爷爷的功劳簿上向政府、向组织提要求。”

马从云小儿子马继志曾在河南某部服役,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之中,马继志光荣负伤,立三等功。

图|马继民向孩子们宣传爷爷的英勇事迹

在部队期间,马继志从来没有提过他爷爷就是杨靖宇的事情,复员之后,马继志被分配到郑州铁路局工作,职位是司机。

马继民没有见过父亲,他是在母亲的谆谆教导之下长大的,一直铭记低调和艰苦奋斗的家训和家风。他和哥哥姐姐们一样都是普通的铁路职工,只是后来多了一个”吉林省靖宇县县长助理”的职务。

靖宇县的领导告诉他:”靖宇是贫困县,我们深感对不起为这块土地牺牲的杨将军,对不起这里的人民。我们一方面要大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方面要大张旗鼓地拉动红色旅游经济,让老百姓赶快富起来……”

马继民深感责任重大,回家之后和家人商量再三,方绣云要求他不允许和县政府提任何物质上的要求,去了那里,只能是奉献,只能是服务,不做县长助理,做一个名誉职工就行。

2005年7月7日,马继民从县委书记手中接过了聘任证书,从此成为一名没有编制没有工资,只有少量补助的名誉职工。他坚持住在办公室里面,吃在县委食堂里面。

他离家之时,老母亲将那块保存半个世纪之久的桦树皮交给了他,以此激励他在这片以爷爷之名命名的土地之上努力工作,不能辜负父老乡亲们对杨靖宇的深情厚谊。

上任之后,马继民就买了一只微型录音机,在杨靖宇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进行调查走访,收集历史资料。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到党校学习,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10年之后,马继民不仅对爷爷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千万抗联英雄的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研究。

图|方绣云和儿女们的全家福

他在这个职位上做了十年,收集、整理了大量历史资料,推动了当地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得到了县领导的肯定和称赞。

在他们的身上,不仅仅流着杨靖宇烈士的血脉,更有着他对人民和党的无悔选择和担当。

杨靖宇将军短暂的一生献给了党的革命事业,他用热血和忠诚谱写了东北抗日联军最为悲壮的史诗。他的母亲和妻子遭受了太多的磨难,儿女们不曾得到父亲的教诲,但他们依旧保留着烈士留下的淳朴家风,沿着他的足迹,将镌刻在骨子里的”爱国情怀”薪火相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