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阿里宣布将在2025年之前共计捐出1000亿元,启动“阿里巴巴助力共同富裕十大行动”。而四个月前,腾讯也已经提前一步完成公开宣贯,将拿出1000亿,启动“共同富裕”专项计划。
国内两大互联网巨头共计拿出两千亿,为助力“共同富裕”造势,这场面颇有几分燃意,也让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多了几分期待。
自建国以来,我们为之奋斗了几十年的“全面小康”目标,截至去年已经基本实现,现在的中国,已经有了强劲的综合国力,正向着下一个“共同富裕”的目标全速前进。
看到此情此景,我们不禁感叹,如今的中国本土企业,已经具备了拿出一千亿支援国家建设的雄厚实力!
而回望百年前的民族资本家们,却都是通过“毁家纾难”的方式,为危难中的祖国“输血续命”,向这片他们深爱的红色热土,展示自己的拳拳爱国之心。
而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陈嘉庚先生。
陈嘉庚画像
1874年10月21日,陈嘉庚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也就是如今的厦门市集美区。
出身于商人家庭的陈嘉庚,在幼年的耳濡目染之下,很快就显现出了极高的经商天赋,年仅16岁,就前往新加坡帮助父亲经营自家的米店,上手不久,就具备了独当一面的能力,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少东家。
虽然身在南洋经商,陈嘉庚却从未忘记挂牵家乡孩童的教育资源,一心想着为家乡教育事业出一份力。
于是,在陈嘉庚27岁这年,他出资2000元,在家乡集美开办了“惕斋学塾”,还为家乡子弟减免学费,目的很简单,就是要让穷苦人家的孩子也有学上,有书读,让娃娃们都能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材。
除此之外,陈嘉庚还出资印刷了大批量的《验方新编》,在家乡各地分发宣传。这是一本含有大量医疗知识的工具书,针对许多的内外科杂病、急救、食疗、时疫等,都有对应的治疗方法,方便平民百姓在遭遇疾病时,能够知道正确的方法,从而及时自救。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常行善举的爱国人士,命运却似乎总是与他为难。
1904年,陈嘉庚的父亲经商破产,陈家的资金链一度十分紧张。值得庆幸的是,商业嗅觉灵敏的陈嘉庚已经铺好了路。
早在几年前,陈嘉庚就预料到了东南亚粮食产业的衰落趋势,在泰国开办了水果罐头厂和橡胶厂,规避了家族产业单一化的劣势,即便父亲的传统粮食产业受到严重冲击,也不至于整个家族都垮掉。
辛亥革命期间,陈嘉庚筹款20多万元,全力支援福建光复,除此之外,他还在海外筹集了5万元,用来接济中山先生,希望他可以坚持领导革命,还中国一片自由民主的新天地。
为物资募捐奔走疾呼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陈嘉庚作为第一代远赴南洋发展事业的爱国侨胞,选择回到国内发展,他把自己旗下的罐头厂开回了家乡集美,随后几年,更是开始了他大刀阔斧的商业版图扩张之路。
1915年,陈嘉庚一边进行改革,将部分罐头厂改为了橡胶生产基地,一边开始经营轮船航运业,租了四艘大载量轮船,同时还开展起了白铁买卖的生意。
1916年,他斥巨资购进了一艘吃水3000吨的轮船,取名为“东丰号”,隔年又购进了吃水更大的“谦泰号”。
也是在这一年,陈嘉庚继续出资赞助家乡教育事业,让亲弟弟陈敬贤在家乡创办了集美中学和集美师范学校,为家乡培养更多优秀的教师人才。
与此同时,陈嘉庚也不忘为同为海外侨胞的朋友们着想,筹办了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让借居海外的华侨子弟都能够有合适的学校就读,从小学习中文和历史,让孩子们不忘家乡的根本。
1919年,陈嘉庚决心为国家筹办一所大学,经过两年的筹划,陈嘉庚先生在1921年认捐400万国币,正式创办了厦门大学。到今天,厦门大学已经成为了我国最顶尖的优秀学府之一。
陈嘉庚先生与厦门大学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演习时,以搜查日军走失的士兵为借口,欲进军宛平城,遭守军拒绝后,悍然发起炮攻,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得知此噩耗后,海内外一片哗然,远在新加坡的陈嘉庚更是痛心疾首。
8月15日,陈嘉庚即刻发起成立“马来西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并亲自担任主席,募捐新加坡币共1000万元,全部用以支援祖国抗日战争。
1940年,陈嘉庚组织旅居南洋的众多华侨,一起回国慰劳浴血奋战的军人们。此番回国,陈嘉庚首先到达了重庆,两个月后又到达了延安。
在重庆和延安,陈嘉庚向两党表达了海外华侨的一致心愿,期盼国共合作,共御外侮,言辞十分令人动容:
“海外华侨都十分热爱祖国,愿意支援抗战。不过,倘若在抗日期间又发生内战,那必然是亲者痛,仇者快,我们海外华侨将会大失所望的。因此,我们万般期望两党能以救亡为前提,同仇敌忾,那这便是国家之幸,民族之幸了!”
延安珍贵合影
听完陈嘉庚的陈词,毛泽东也十分动容,并向陈嘉庚讲述了共产党愿意团结一切力量,共同抗日的诚意。他还表示,一定不会辜负海外侨胞的厚望,委托陈嘉庚回南洋后,向海外侨胞据实报告在延安的所有见闻。
对于毛主席的委托,陈嘉庚一一答应,回到新加坡后,也都一一照做,呼吁当地所有侨胞积极捐款,共助祖国度过难关。
在捐款这一事上,他自己更是不遗余力,三年多的时间内,他共筹得约合4亿余元国币,悉数用于支援抗战,可谓南洋侨胞“毁家纾难”领头者。
中华儿女的能量是无穷的,抗日战争最终以我国的完全胜利告终。
1949年,新中国在世界瞩目下光荣成立,以陈嘉庚先生为代表的一众海外侨胞的心血,也终于迎来了美好的结局。
1950年,陈嘉庚先生举家搬迁回国,定居于故乡集美村,在海外飘摇半生的老人家终于坚实地踏上了回乡之路。
回乡后,陈先生依旧重视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建设,他亲自主持了集美大学与厦门大学这两所院校的修建工作。
办学资金方面,他更是有求必应,所有设备都尽可能使用当时最先进的产品,只为给莘莘学子提供更优越的科研条件和学习环境。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陈嘉庚先生依旧心系远方战场上的战士们,他从银行的个人账户开出一张人民币50万元的巨额支票,作为战场上御寒物资的采买资金,赠给前方英勇抗击美帝的志愿军战士,希望每位战士都能带上祖国人民的殷切祝愿,奋勇杀敌。
陈嘉庚先生与内地青年
然而,在国家大事上捐款捐物从不含糊的陈嘉庚先生,自己的晚年生活却十分艰苦朴素。
陈嘉庚先生自己的处所中,床榻、书桌、沙发、蚊帐都是用了多年的旧物件。除了外面穿的大衣和西裤,他的内衣、鞋子、袜子,全都是打过补丁的,甚至舍不得给自己换新的。
按理说,人到晚年应该保证饮食营养,可陈先生却为自己规定了每天五角钱的餐标,坚决不能得超标,因此他经常吃的食物,无非就是地瓜粥、花生仁儿、豆腐干、腐乳酱这几样清淡食材,最多就是过节时,多搭配一种鱼脍,添些荤腥。
他要把每一分钱都省下来,一旦国家有需要,他便可倾囊相赠。
1961年,陈嘉庚先生身患重病,家人为了拯救老爷子的身体,带他去北京接受最好的医疗环境,但陈老先生的疾病已经太过严重,以当时的医疗条件,医生们已然无力回天。
陈嘉庚先生葬礼现场
8月12日,陈嘉庚老先生在北京逝世,追悼会上,周总理亲赴现场吊唁,送陈老先生的英灵走完了人间的最后一程。
按照陈老先生的遗愿,子女们将他的遗体带回了家乡,安葬在集美鳌园中。
在海外漂泊半个多世纪,他的赤子之心一直滚烫,用半生岁月为祖国的独立解放事业奔走疾呼,从未停歇。
终于,陈嘉庚先生的骨灰,可以跟他在海外魂牵梦萦了大半生的故乡,永远地紧紧相拥在一起,再不分开了。
本文作者:路遥
责任编辑:蓝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