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期的朱元璋,还是一个放牛娃,一天正午,他又累又乏,不知不觉就躺在地上睡着了。
恰好,刘基从此地路过,他一看这个孩子的睡姿,立马惊住了:此人日后一定称帝啊!
这到底是怎样一种睡姿呢?
只见熟睡的朱元璋双脚张开,摆出一个“大”字,放牛的鞭子顶在头顶,刚好组成一个“天”字,不一会他换了睡姿,又摆出一个“子”字,组合在一起,这不就是“天子”嘛!
这就是历史上,刘基预言朱元璋能当皇帝的故事。
01 “预言家”刘基
刘基,字伯温,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
但在民间,人们对他的另一个身份更熟悉——“预言家”。
当时社会上,普遍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很显然,在人们心目中 ,刘伯温是和诸葛亮相提并论的人物,因为他们都谋略过人、神机妙算。
诸葛亮写了一本预言书《马前课》,刘伯温也写了一本预言书《烧饼歌》。
他最厉害的地方,就是成功预言了朱元璋有一天能当上皇帝。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02 “预言”的真相
我们后人理解历史人物主要有三种途径:历史事实、文学故事、民间传说,它们的真实性却是依次递减的。
刘伯温的这条预言,充其量是民间传说或文学故事,而不是历史事实。
为什么呢?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一、像朱元璋这样的草根皇帝,当政之后最怕什么?
最怕别人也像他一样认为:“帝王将相宁有种乎”,从而再来个“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为了杜绝这种观念和事件的发生,这些已经站在金字塔尖上的人,就大力鼓吹起“天命神授”这套说辞来。
他们意在告诉民众:我能当皇帝,那是因为上天选择了我,我出生不凡、身负天命,你们普罗大众没那个命,就不要做皇帝的梦了。
普通百姓如果对此深信不疑,就会安心做自己的顺民,不会再有任何非分之想了。
稳定住绝大多数的人口,他们才能坐稳皇帝的宝座。
看到没?刘伯温的这个预言,实际上是统治者为这个目的杜撰出来的。
二、为什么这个预言,由刘伯温的口说出来会更有说服力?
首先,抛开民间传说不谈,刘伯温确实是个饱学之士,博古通今,尤善阴阳、风水之学。
刘伯温在追随朱元璋之前,曾多次给当地望族勘定墓地、选定婚丧嫁娶的吉日。
其次,刘伯温在辅佐朱元璋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屡献奇策,犹如神助。
《明史》就曾记载:“其后太祖取士诚,北伐中原,遂成帝业,略如基谋。”
明太祖朱元璋能打败张士诚、平定中原,成就帝业,靠的大多是刘伯温向朱元璋进献的计策。
三、如果刘伯温真能“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为什么没有预知到,自己的晚年会如此凄凉?
朱元璋登基后,对众大臣论功行赏,刘伯温被封“诚意伯”,谁知第二年,朱元璋就“赐他归老于乡”,后来又因受到胡惟庸的挑唆,“遂夺基禄”。
等于说,跟着朱元璋浴血奋战了大半辈子,还没来得及享福呢,刘伯温就被赶回老家去了,后来索性连俸禄也被剥夺了。
为了向皇帝陛下表明自己的清白,刘伯温又来到了京城,再也不敢离开半步。
但,又急又气的刘伯温很快就病倒了。
《明史·刘基传》接着说道:“基在京病时,惟庸以医来,饮其药,有物积腹中如拳石。”
在朱元璋的授意下,胡惟庸带着太医来给刘伯温看病,但喝了太医的药,他的病情反而越来越重了。
一个月后,刘伯温就去世了。
于是,就有很多人猜测,刘伯温其实是被人毒死的。
如果他真有强大的预言本事,应该早早给自己留条后路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