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海简介(安德海跪求皇上墨宝_同治写下一个“女”字_奕訢:他离死不远了)_安德海_慈禧

一入宫门深似海,这话不光是形容秀女。在古代权力中心的漩涡,不同的身份、无论高低贵贱都在这偌大的皇宫中沉浮。

因为,权力会使人在这个金碧辉煌的地方丧失理智,沉迷其中。

特别是太监,本身身体就有缺陷,平时被羞辱嘲笑。他们一旦掌握了权力,便开始搬弄是非、高调招摇。

慈禧身边的“大红人”太监安德海就是典型的小人得志的代表,本来前程大好,可以跟着主子呼风唤雨一辈子,但是却因为自己的飞扬跋扈,给自己拉了很多仇恨,不被人所容。

最终安德海在26岁被斩首,过完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身首异处,暴尸城楼,不可谓不让人唏嘘。那么安德海到底是怎么“作”死的呢?

自愿入宫,左右逢源

1844年,安德海出生在河北省南皮县一个极其贫苦的农民家庭。

家里一共有3个孩子,安德海是长子,他的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妹妹。

父母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们只得被未婚的叔父收养,但是叔父也很穷,无力负担三人的生计。

没办法,最大的安德海为了减轻叔父的压力,8岁就开始去财主家打工,做些看孩子、扫地、推磨等杂活。

但是即便已经非常努力地生活了,他们仍旧饥肠辘辘,不够糊口。

河北省南皮县是个盛产太监的地方,很多人入宫当了太监得道之后,家里人因此鸡犬升天。

于是,10岁的安德海经不住巨大的诱惑,同时希望能改善生活,他和其他被骗去或者被卖去宫中的人不同,他是自愿阉割,托关系进宫当了太监。

做奴才最重要的是什么?

一是会说话、懂得看颜色,为人圆滑,招主子喜欢;

二是办事利索。

别看刚进宫的安德海小小年纪,但是他因为从小就看人脸色,深知如何讨主子的欢心。

由于他巧舌如簧、机灵聪明,而且长得也很讨喜,就被安排到咸丰皇帝的跟前服侍,成了御前太监。

慈禧最开始能得到咸丰帝的宠幸,也多亏了安德海把皇帝的喜好和日常行踪透漏给了慈禧,并且每次宠幸慈溪时,咸丰帝也都是让安德海传谕。

那拉氏需要安德海在咸丰帝面前的美言和咸丰帝的内部消息以便受宠,安德海也能从那拉氏这得到好处。

一来二去,那拉氏和安德海便成为“一条船上的人”。

后来,慈禧身边的另一大太监李莲英进宫,因为和安德海是老乡,所以,慈禧便让9岁的李莲英认安德海为师学艺。

1856年载淳(同治帝)出生,他也是咸丰唯一的儿子,有了子嗣的咸丰非常开心。

那拉氏也母凭子贵,身份水涨船高,升级成贵妃。

那拉氏能得此宠爱,安德海功不可没,于是那拉氏把安德海要到自己手下,并且成为自己宫中的太监首领,小安子安德海一跃成为那拉氏的心腹。

(同治帝载淳)

苦肉传信,终立“奇功”

1860年清军接连战败,贪生怕死且昏庸无能的咸丰帝,带着宠妃和亲信出逃到避暑山庄,这里也成为咸丰帝驾崩之地。

咸丰在弥留之际,下了两道谕旨。

一是封载淳为皇太子继承皇位;二是派载恒、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瀚、焦佑瀛顾命八大臣辅佐载淳。

同时,担心大臣架空皇帝,他又将权力分成两份,以印章为信物,给皇后钮钴禄氏(慈安)和小皇帝生母叶赫那拉氏(慈禧)。两位也升级成皇太后。

小皇帝载淳当时才6岁,年幼不能处理政事,因此,御旨需要由八大臣来撰写,圣旨前要加盖慈安的印,文末则要印上慈禧手中的印,这样才算数。

但是权力的诱惑让各方都蠢蠢欲动,咸丰帝的权力分配明显不能打消各方内心的欲望。

肃顺等人轻视孤儿寡母,打算架空他们,一时,两方权力针锋相对,并且两宫太后还隐隐落于下风。

恐大权旁落,两宫太后打算把恭亲王奕诉招为己方阵营。但是,当时的肃顺等人看得很紧,并且祖制中不允许外臣与内宫中的女眷有接触,这可让慈禧犯了难。

这时,后宫中发生一件毫不起眼的小事。

原来,安德海和慈安太后的宫女双喜两个人吵起来了,而且安德海嘴上不饶人,把双喜给骂了,还给骂哭了。

普通宫女倒罢了,双喜可是内务府包衣佐领的女儿,正儿八经的官家小姐。被一个太监这么侮辱,让双喜觉得受了奇耻大辱,哭天喊地,寻死觅活的。

慈禧知道这件事,当场火冒三丈,立即命人给安德海掌嘴20下。

一番惩罚下来,打得他眼冒金星,甚至牙都掉了几颗。之后,他被从避暑山庄送回京城思过。

其实,这是两太后合力演的一出苦肉计,而到了京城的安德海,也借机见到恭亲王,并且把密旨传到他的手上。

(恭亲王奕䜣)

奕䜣接到消息后,即刻动身与两太后会和。

会和后,几人共商计策。制定好计划后,就开始回京实施。

首先,两太后痛斥八大臣以下犯上的罪行,并且拉拢人心,获得大臣们的舆论支持;

其次,奕䜣协同其亲信开始教唆其他大臣联名上奏,请求两位太后垂帘听政,并且废除八大臣。

最终,八大臣孤立无援,在这场权力争夺战中败下阵来。

经过此次“辛酉政变”,奕䜣成为议政王,在朝堂中也有了很大的话语权;两太后也开始进入朝政垂帘听政;太监安德海也因为苦肉计以及送信有功更加被慈禧宠信,一时间,风光无两。

恃宠而骄,狂拉仇恨

安德海作为慈禧身边的“大红人”,如果能再低调一点,或许能长命点,但是他奈何嫌命太长,除了慈禧,他谁都不放在眼里。

他恃宠而骄,连慈禧的亲生儿子——当时的皇帝同治都不放在眼里。

安德海知道慈禧非常关注小皇帝的学习情况,于是,总是盯着小皇帝的表现,一旦表现不好被老师责怪了,安就兴冲冲地报告给慈禧,且从来都是报忧不报喜。

慈禧知道之后,对此非常失望,便就会当面责备小皇帝,这时候安德海还在旁边煽风点火,小皇帝受到的惩罚就更严重些。

不仅如此,安德海还总是觉得小皇帝太小,什么都不懂,便经常用一种兄长的口吻教训小皇上。

年仅6岁刚登基的载淳皇帝就问:“我当皇上,能说杀谁就杀谁么?”

贴身太监问他要杀谁,他在太监手上写了个“小安子”。他还经常捏个小泥人,然后用刀子把小泥人的脑袋砍掉,小泥人就代表着小安子。

还有一次,安德海在书房“监视”小皇帝载淳,看见小皇帝在写字,于是大言不惭地向皇上要一副墨宝。

小皇上撇撇嘴并未拒绝,写下了一个“女”字。

安不知是什么意思,问小皇帝也没得到解答,只好不了了之。

后来,恭亲王奕䜣见了这字,心中只觉得妙呀,这小安子离死不远了。

原来“安”字无头便是“女”足以看出小皇帝恨小安子入骨,想要斩他的首。

因为安德海爱打小报告的处事风格,还把慈安太后也得罪的不轻,慈安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

安经常向慈禧报告:

小皇上每天只是例行来慈禧这问安,问完便匆匆走了,一点都不愿意在亲生母亲这里多呆一会,但却总是愿意待在慈安的宫中。

此话一出,让两宫关系异常紧张,小安子主动挑拨两方的关系,这让慈安觉得安德海必除无疑!

得罪了小皇帝和慈安之后还没完,议政王奕䜣也因为安德海的谗言使他和慈禧的关系进入僵局。

安说恭亲王克扣军费修自己的园子,贪图享乐,并且转移大量的国库财产到国外等。

安的离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不仅挑拨离间是安德海的强项,狗仗人势在他身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有一次,山东巡抚丁宝桢叩见慈禧太后,顶戴不小心掉落。

这时,慈禧都没有开口怪罪呢,安德海却阴阳怪气的说道:

“丁宝桢,你竟然在老佛爷面前失仪,你还要脑袋不?”

丁赶紧捡起来戴上,但是安一脚就把顶戴踢开。

一个太监居然敢在慈禧面前踢翻一品大臣的顶戴,这足以看出安的放纵。

(丁宝桢)

而受此屈辱的丁宝桢,也在憋着一口气。

小皇帝、慈安和奕䜣三方此时都拥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安德海。

安德海注定不会有一个好的下场。

高调出京,命丧山东

杀安德海是三方密谋的结果。

丁宝桢因为清正廉洁、忠心耿耿,被选中成为杀安德海的“刽子手”。

在慈禧眼皮子底下动安德海是没有什么机会的,于是,几方人的计划是利用小皇帝大婚,由他来撺掇安德海出京帮他采购。

一旦安德海出京,江南必定是安前往采购的好地方,其路线必经山东。丁宝桢决定在山东让安德海有去无回。

接下来绕过慈禧,由慈安和奕䜣下旨,名正言顺地斩杀违背祖制的安德海,可谓是天衣无缝。

好大喜功的安德海在小皇帝的推波助澜下,主动请求慈禧把这个采办龙衣的机会给自己。

这样,他就又可以在沿途打着慈禧的名号大捞一波,又能有机会去外地游玩张扬一番。

(婚礼)

慈禧怎会不知祖制,于是便提醒道:“按照祖制,是不允许内监出宫的,你还是别去了罢”。

清朝有律法规定,太监出京,立斩不赦。

奈何安德海软磨硬泡,慈禧便口头上答应了,但并没有相关的文书通牒下发。

1869年,安德海坐船南下采办。

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他租用了几十条大船,带上收拾的丫鬟数人。

另外,他担心自己路上无聊,竟然还带了个戏班子。

首船上还插着面三足乌的旗,两面“奉旨钦差、采办龙袍”的大旗,暗示人们奉旨出来打秋风,一时之间放光无限。

(三足乌)

一路上,安德海捞到的油水可是非常多的,地方官迫于他的淫威,也只能乖乖上缴,不敢有闹事。这导致当地百姓也因为大量的征收民不聊生。

7月21号,安德海在船上过起了生日,排场热闹非凡。

船舱中挂起从公众带出来的龙袍、翡翠珍珠,戏班子唱起了“八音联欢”为安德海祝寿,甚至船上的丫鬟戏子要下跪磕头以示尊敬。

(戏班子)

安德海不知道的是,这样风光无限的好日子马上就要到头了…

8月2号,安德海来到山东泰安,泰安县令何毓福接到丁宝桢的密令,早就在码头等候安德海。

安德海一看自己这么被重视,也是非常自得和高兴,于是便带着两个随从去赴宴。殊不知,这是场针对他的鸿门宴!

刚进县衙,就听一声惊堂木响,何县令坐在公堂之上,大喝一声:“下边站的可是大内太监安德海?”

安德海哪知道会有这一出,于是一时间有点蒙了,并未答话。

他的随从见状,呵斥到:“你个小小县令,竟敢这般,你这乌纱帽是不想要了?”

何县令不顾随从的话,继续再拍惊堂木问:“下面站的是何人?报明身份”

安德海终于发话了,怒不可遏的说:“何毓福,你长几个脑袋,敢在本总管头上动土?”

何县令见安德海承认了身份,于是叫衙役把安德海和随从一同拿下,关押交给丁宝桢派来接应的头领,押往济南。

这时,丁宝桢也没有闲着,他连夜写了密折,呈送军机处。

此时,刚巧慈禧身体不适,一般军机大事由小皇帝和恭亲王督办,恭亲王奕䜣看了之后,直接送给同治皇帝,同治皇帝大喜,心想总算等来这一天了!

于是,亲自提笔批示:将安德海就地正法,以符祖制。

8月7日,丁宝桢接到圣旨后,把安德海验明正身,宣布斩首示众。

吓得安德海跪地求饶,请求饶他一命,让他回京面见慈禧。但是丁宝桢哪会给他这次机会呢?

接到命令后,士兵绑着安德海来到西门外刑场,丁宝桢一声令下,刽子手手起刀落,安德海的项上人头便滚落在地,身首异处。

权力漩涡,事件后续

慈禧后来得知安德海死时,她深知这并非表面上这么简单,而是三方密谋的结果,她只得愤懑地暂时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以待时机成熟…

后来,慈安便在原因不明情况下病死;同治死后,她为了专权,逼死同治皇后;而多次和她交手的恭亲王奕,也在她一再打击下,在1884年被赶出军机处。

至于丁宝桢,他杀了慈禧的宠信安德海,为什么不仅没有被针对,反而受到重用呢?

(丁宝桢)

原来,丁宝桢杀安德海时,是按照祖制国法办事的,这点慈禧是知情的。

安德海死后,丁宝桢特地下令其“裸尸暴市”,供群众观看。

此举目的是消除朝野对安德海“秽乱宫廷”的疑虑,果然此计甚灵,一些谣言立即止息。

丁宝桢对清政府的忠心和刚正是出了名的,慈禧为了笼络人心,非但没有因为安德海的死怪罪丁宝桢,反而任命他为四川总督。

丁宝桢任职之后,整顿盐务,增收百万两白银;又兴修水利,复都江堰故堤。

慈禧为此甚是满意。

结语

总的来说,安德海的死虽然有各方势力之间的权衡,但是最主要的还是他自身的高调和放纵。

安德海最终是自己把自己“作”死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