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门”故事注定是一个传奇,而“棱镜”所折射出来的复杂光芒,更注定在未来信息时代的全球风云中,留下让所有人无法忽视的网络安全印迹与色彩。
正如很多大片的套路,镜头总是从飞机落地后,男主角出现在机场大厅开始。“棱镜门”事件的剧情,也近乎经典地从机场拉开帷幕。
2013年5月20日,香港国际机场。
一架从夏威夷飞抵的航班,缓缓着陆。蜂拥走出的旅客中,一个戴着眼镜,长相文质彬彬,神情低调、平静的白人小伙,并不惹人注意。他手上拖着一个黑色行李箱、肩上背着一个笔记本电脑包,其装束就像每天千百位从香港机场匆匆经过的商务人士,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注意。当然,更没有人知道在他普通的箱包中,有着四台装着美国政府最高绝密资料的笔记本电脑。
但他不是普通的旅客,就在到达香港三个星期之后,因为以一己之力揭开美国“棱镜”计划的部分内幕,他开始陆续登上了全世界几乎所有知名媒体的头版头条,他成了全世界名气最大的间谍、告密者和逃犯。
他,便是“棱镜门”事件的主角——爱德华•斯诺登。
2013年,斯诺登29岁,在飞到中国香港之前,他一直替美国国防承包商博思艾伦公司工作,他的职务是在夏威夷一处国家安全局的设施内担任系统管理员,而他所效力的美国国家安全局,则堪称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秘密监视组织。
作为资深情报特工,斯诺登的专业素养,自然使得他在“导演”整个“棱镜门”事件时,设计了安全曲折、跌宕起伏的剧情结构。
事实上,这起事件的前传可以追溯到今年年初,持续到6月26日,斯诺登已经三度爆出猛料,正是这几次爆料,凝结成深受瞩目并还在不断发酵的“棱镜门”事件,同时斯诺登也把自己置于可能“万劫不复”的风口浪尖上。
2013年年1月,斯诺登联系上了一个纪录片导演和自由撰稿人劳拉•波特拉斯,他们开始通信。
2月中旬,斯诺登给生活在巴西的《卫报》专栏作者格林瓦尔德发了一封电子邮件,暗示他设置一种接收和发送电子邮件的加密方法。斯诺登甚至制作了一段YouTube视频传给格林瓦尔德,教他如何加密。但是格林瓦尔德并不清楚斯诺登的身份,他无法判断斯诺登要向自己爆料事件的真实性,所以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2013年3月,格林瓦尔德去了一趟纽约,在纽约他接到了劳拉•波特拉斯的电话,波特拉斯使他确信,他需要严肃认真地对待这件事。
格林瓦尔德和斯诺登建立了一个安全的通信系统,第一份文件很快传到格林瓦尔德的电脑里,文件泄露了秘密的“棱镜”项目,这是一个从世界上顶尖的科技公司搜集情报的项目。
在有了以上的铺垫,斯诺登迈开个人实际行动的第一步,出走香港。开始实施第一次爆料,曝光棱镜项目概要内容。
5月20日前几天,斯诺登在美国国家安全局位于夏威夷的办公地点拷贝了最后几卷他下决心要公之于众的文件,并重新审视自己的周密计划,收拾好自己的行装后。他对他的上级请假,声称将外出修养“几周的时间”,“以便治疗癫痫症”。而对自己的女友,斯诺登则只说他将外出几周,没有详细说明外出原因。
5月20日,斯诺登飞抵香港后,便一直隐藏在一家豪华酒店中,深居简出,筹备着“棱镜门”首颗重磅炸弹的成功引爆。“我可能总共只离开过酒店三次。”斯诺登表示,酒店房款加上伙食等各种消费已经让他耗去了一大笔钱。
潜藏酒店房间的日子尽管比较安全,斯诺登也加强防范,他的特工经历和黑客素养,让他成功而安全地度过这几周隐居工作时间。斯诺登在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他在酒店中十分担忧会被秘密监视。他将酒店门缝用一排枕头堵住以防窃听。每逢需要在电脑上输入账号密码时,他都带上一个能遮住屏幕的红色大帽子,以防任何隐藏摄像头的监视。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举动或许有些偏执,可斯诺登却绝不会这么想,“这对一个在情报圈工作了十来年的人来说稀松平常。”斯诺登表示,他知道全世界最大也最隐秘的组织——美国国家安全局,以及全世界最强大的政府——美国联邦政府,正在寻找他。
2013年5月31日,格林瓦尔德再度飞到纽约,和《卫报》的编辑会谈,第二天,格林瓦尔德和波特拉斯飞往香港见斯诺登。然而作为“网友”,格林瓦尔德和波特拉斯都不知道斯诺登长什么样,可这并不是障碍。对于见面采访的安排,斯诺登的特工专业素养再次显露出光芒。
斯诺登精心制订了一个接头方案。他让格林瓦尔德去一家酒店4楼的特定位置,并大声询问餐厅的方向。斯诺登就在附近观察,确认来人身份以及确认安全后,双方见面。
见面后,他们来到一个放着很多假鳄鱼的房间,斯诺登做了自我介绍。格林瓦尔德回忆道:“我知道肯定是他,因为他背着一个魔方。”
格林瓦尔德和波特拉斯被斯诺登给惊呆了,因为斯诺登只有29岁。格林瓦尔德此前一直认为斯诺登该是一个白发苍苍的六旬老兵,并且身处情报部门高层。当发现斯诺登这么年轻时,格林瓦尔德认为自己此行纯粹是浪费时间。但在和斯诺登交谈了一个小时之后,格林瓦尔德改变了主意。他说:“我现在已经完全信任他了。”
采访就在斯诺登的那个可以俯瞰九龙公园的酒店房间进行,双方都用自己的设备进行了录像录音。格林瓦尔德观察到,斯诺登随身带的东西不多,几件衣服、一本书、四台电脑、还有那魔方。采访自此进行的十分顺利,这也是为什么英国《卫报》之后于6月5日,率先独家刊出“棱镜”爆炸新闻的原因。
在选择爆料媒体上,还有一个小插曲。为了使爆料稳妥成功,斯诺登从一开始选择了两家媒体,进行接触。一家是英国《卫报》,另一家是美国《华盛顿邮报》。其中《华盛顿邮报》本来是被斯诺登优先考虑合作的。据华邮记者格尔曼(Barton Gellman)透露,经过前期网络接触后,他与斯诺登两人于5月16日首次以短信联络,但为防身分外泄,均以代号相称。
5月24日,斯诺登考虑前往冰岛或其他具备互联网及新闻自由的国家寻求庇护,他因此要求《华盛顿邮报》必须于72小时内,公开美国监视九家互联网公司、代号「稜鏡」(PRISM)的监控计划全部41页PPT内容,并在网上设置密码键,让他借以向外国使馆证明自己就是泄密者。
格尔曼称无法单方面作出保证,双方合作爆料的报道就此搁浅。几天后,斯诺登便与《卫报》记者格林沃尔德在香港接触面谈,并决定将资料交给对方抢先刊登。作为美国媒体的《华盛顿邮报》,因为考虑到文件涉及国家安全等方面原因,等到《卫报》报道发出一天之后,才紧接着刊登部分资料,曝光“棱镜”项目。
2013年6月5日,英国《卫报》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要求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必须每天上交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6月6日,美国《华盛顿邮报》称,过去6年间,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通过进入微软、谷歌、苹果、雅虎等九大网络巨头的服务器,监控美国公民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及照片等资料。6月9日,斯诺登经由《卫报》和《华盛顿邮报》自曝身份,承认他揭露包括“棱镜”项目在内的美国政府多个秘密情报监视项目。
斯诺登透露,通过“棱镜”项目,美国国家安全局已经搭建了一套基础系统,能截获几乎任何通信数据。凭借这样的能力,大部分通信数据都被无目标地自动保存。如果我希望查看你的电子邮件或你妻子的手机信息,所要做的就是使用截获的数据。我可以获得你的电子邮件、密码、通话记录和信用卡信息。你什么错都没有,但你却可能成为被怀疑的对象,也许只是因为一次拨错了的电话。他们就可以用这个项目仔细调查你过去的所有决定,审查所有跟你交谈过的朋友。一旦你连上网络,就能验证你的机器。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措施,你都不可能安全。
在与记者的访谈中,对于记者最关心的问题:泄密“棱镜”动机?斯诺登给出的答案是:出于道义。他说,他曾亲眼目睹美国情报人员为征募一名瑞士银行家为中情局(CIA)效力,设下圈套诱使其就范的手段低劣,从而对美国情报机构宣扬的正义性产生怀疑。
在曝光“棱镜”计划的第一波爆料,正在全世界引发广泛关注之时,斯诺登的第二波爆料,又掀起媒体报道的高潮。而这波爆料内容,主要关于中国。
6月12日,斯诺登再度爆料,称美方长期以来监控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目标。斯诺登当天通过香港《南华早报》表示,美国情报部门早在2009年就开始监控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电脑系统。
据斯诺登透露,中国的清华大学一直遭受美国持续不断的黑客攻击。斯诺登并未透露攻击的具体次数,但是他表示,最近一次攻击是今年1月。斯诺登称,在其中一天的时间内,清华大学至少63台电脑被美国国安局的黑客攻破。斯诺登表示,他向清华大学提供的信息可以证明美国国安局的入侵行为,因为外部和内部的IP地址只能通过黑客入侵或者对电脑物理上的接触才能获得。南华早报称,清华大学是中国六条互联网主干网络的汇集地,通过攻击清华大学的服务器便可以获得上百万中国网民的信息。
斯诺登透露,美国国家安全局在全球进行超过61000个入侵电脑行动,其中数以百计目标针对中国内地和香港,范围涵盖政商学界。除了清华大学外,香港中文大学也是网络入侵的重要目标之一。这一爆料立即引起中国大陆和香港的高度重视,为近期中美争端激烈的“网络黑客”攻击争端提供了新的注解。
与此同时,据斯诺登介绍,美国国安局的主要目标是攻击主干网络,这样便可以获取通过主干网络的大量网络数据。此外,斯诺登还爆料称,美国国安局于2009年入侵香港亚太环通(PACNET)这一亚太地区最大的光缆维护公司。斯诺登表示,美国于2009攻击亚太环通的电脑,但之后并没有新的行动。据了解,总部位于香港的亚太环通公司拥有并维护着46000多公里海底通讯光缆,为亚太地区超过16个电信公司、政府机构以及国家的数据中心提供连接服务,其覆盖范围包括中国大陆、中国香港、韩国、日本、新加坡与菲律宾等,是亚太地区最大的网络通讯中枢之一。
另外,尽管没有出示直接证据,斯诺登坚持认为,美国政府密集监听中国手机运营商,“美国国安局动用了一切方式,包括入侵中国手机运营商,窃取中国民众的短信数据。”斯诺登表示,之所以选择窃取短信数据是因为短信是中国大陆民众最常用的交流方式,广泛用于普通民众的交流和政府官员正式的工作交流。对于这个情况,他可以拿出证据予以证实。
斯诺登最新爆料无疑是对奥巴马政府投下的重磅炸弹,极大削弱了其此前对中国所谓“网络攻击”的指责。今年以来,美国长期在各种场合公开指责中国对美国的所谓“网络攻击”。
当人们还沉浸在这两波“热辣”的猛料新闻讨论与思考时,斯诺登第三波爆料内容直指英国,称英国情报机构的监控行为比美国“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波相比于前两波更加劲爆的内容,让傲慢的“英国绅士”彻底坐不住了。
根据斯诺登透露的信息,英国《卫报》首先披露英国情报机构曾监听二十国集团峰会部分代表团通信设备,称英国政府借举办G20峰会,暗中截取与会外国政要的通话,并监控其的互联网通讯。这些监控目标总包括一些西方国家的长期盟国南非和土耳其,此外还有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梅德韦杰夫。
另外,据斯诺登透露,英国情报机构国家通信总局(GCHQ)秘密收集和存储了海量全球电子邮件信息、facebook贴文、互联网历史记录、电话以及大量的敏感个人信息。《卫报》称,这项名为“Tempora”的监控项目不仅真实存在,而且比美国安局还要恶劣。
报道称,在期间18个月时间里,GCHQ对承担传送全球电话和互联网流量的电缆系统进行了秘密监控,并对大量敏感的个人信息进行处理。该项目分为互联网监控和全球电讯开发两部分内容。文件显示,GCHQ每天处理6亿个电话,监控200条光纤电缆。一次能够处理至少46条光纤电缆的信息。每条光纤每秒传输10GB的数据。文件中将这种技术能力称为特别资料开发。据悉,GCHQ获得的大量的通讯内容,包括来自普通民众或是被锁定的嫌犯之间的电话录音、电子邮件信息内容、facebook贴文、所有互联网用户浏览网页的历史记录等。虽然根据英国的法制制度,监控的范围应限定在具体目标群内,但GCHQ可对从光纤获得的海量数据存储30天并进行分析。
斯诺登透露,GCHQ将这些获取的信息与NSA分享。两国间这种合作形式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了。报道称,85万名NSA员工和拥有接触绝密情报许可的美国私人承包商可以进入GCHQ的数据库,提取信息。
“棱镜门”事件,就在斯诺登这三波爆料中,快速引爆全球舆论,就在这人声鼎沸的喧嚣讨论声音中,美国政府迅速反应,并付出行动,期望尽快了结“棱镜门”事件。
这家法院位于弗吉尼亚东区,是斯诺登前雇主、中情局承办商博思艾伦总部所在地,
2013年6月21日,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联邦检察官已经向弗吉尼亚州东部区法院递交了一份密封的文件,正式对“棱镜”事件主角斯诺登提出刑事指控,罪名包括从事间谍活动、盗窃以及转换政府财产等。报道称,这份指控书由弗吉尼亚东区法院在6月14日发出,但在21日才公开。法庭文件显示,法庭已发出一份临时拘捕令。弗吉尼亚东部区法院,位于斯诺登前雇主、中情局承办商博思艾伦总部所在地区,该法院曾审理多起涉及国家安全的诉讼。
随着美国国内对斯诺登法律程序流程的迅速走完,美国政府也正式要求香港以临时拘捕令扣留斯诺登,并且引渡回美国。
就在美国欲以这样强势、法律的如椽大笔,给“棱镜门”事件划上句号的时候,斯诺登,这位从头至今都成功地导演着“棱镜门”剧情发展的优秀特工,还是成功地用自己的手,给在六月火爆了全球舆论的“棱镜门”事件,划上了一个阶段性的句号。
据俄罗斯和法新社报道,2013年6月23日上午10:55分,斯诺登乘坐俄罗斯航空公司SU213航班离开香港,并于当天晚间抵达莫斯科。
跟随着斯诺登的脚步,历时一个月的“棱镜门”爆料事件,从香港机场拉开帷幕,也从香港机场暂时谢幕。然而,“棱镜”计划曝光内容,留给各国在各个方面对现实的思考警惕和对未来持续深远的影响行动,这才刚刚开始。
但无论怎样,我们会铭刻2013年,一个叫斯诺登的美国青年,他凭借个人的智慧、才华、正义和勇气,希望揭露那个庞大帝国的一只肮脏的黑手,他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漂亮!
放眼十年来,“孤勇者”斯诺登没有想到,他已在无意中,成为了全球网络安全意识普及和产业发展的“吹哨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