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美国洛杉矶第十届奥运会开幕式,人们欢呼雀跃地欢迎来自37个国家代表团的运动健儿。
在浩浩荡荡的队伍中,一个代表团显得有些落寂。
他们一行总共六人,走在最前面的是这个代表团唯一的运动员。他瘦高、皮肤黝黑,略显疲惫但眼神坚毅,笔直地扛着旗帜。
后一排是他的教练和一名体育官员,而最后一排三个竟是临时找来“捧场”的留美学生、老师和一位美国人。
多年以后,他们的照片和名字,被载入中国奥运史册。
他就是“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
他为什么单枪匹马来参加奥运会?他的奥运之旅又有怎样的表现呢?
1908年,杂志《天津青年》向国人提出了直击灵魂的“奥运三问”。
中国什么时候能参加奥运会?什么时候能夺金牌?什么时候能办奥运会?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似乎无人理会这些问题,那时候他们不知道,即将回答第一个问题的人,还有一年就会出生。
1909年,刘长春出生在大连市河口村,他九岁丧母,父亲通过在县城帮人做鞋,养家糊口。
留在村子里的刘长春从小跟着爷爷上山砍柴,怕费鞋子,小长春常常脱鞋在山地里跑,这锻炼出了他强健的体魄,让他拥有过人的跑步天赋。
小学时刘长春便在校运动会上一鸣惊人,他以100米11秒8、400米59秒的成绩,刷新了当时大连小学生记录。
这让当时举办这场运动会的日本人深感意外和尴尬。
刘长春就读的这所学校是恰好是日本人创办的,他们举办“关东州陆上运动大会”就是要扬自己威风,灭中国志气,不想半路却杀出个“程咬金”,让他们颜面尽失。
这次亮相后,刘长春有了一个响亮的外号“兔子腿”,此后,他更加努力训练,到了中学更是无人能敌。
不料第二年因家贫,他不得不辍学到了工厂当学徒工,但他没有放弃,仍坚持锻炼并排除万难,参加了1927年大连中华青年会主办的春季运动会。
就是在这次运动会上,刘长春用傲人的成绩吸引了一个人的注意,让他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这个人就是时任东北大学体育系的主任宋君复。
当时刘长春百米跑出了11秒的成绩,打破了第一届奥运会冠军11秒零8的记录,这一消息让宋君复兴奋不已。
他随即找到刘长春,赞许地说:“小伙子,祝贺你呀!你是难得的短跑人才,好好培养将来必然大有作为,来我们学校读体育系吧。”
“真的吗?”刘长春以为自己在做梦,这些年他从没有有受过系统的训练,仅凭热爱和天赋在坚持,但他这一路走得太不容易了。
如今遇到人生伯乐,他激动地流下泪水,拼命点头:“好好好”。
就这样,刘长春被破格录取进入东北大学体育系学习。
在这里,他更是受到张学良的赏识。
刘长春唯有更努力地投入到训练中,回报知遇之恩, 不忘少帅的期盼:为国争光。
每天天没亮,刘长春便起床跑步、做操,高强度锻炼,从不间断。
1929年,刘长春作为东北大学代表征战第14届华北运动会。他一举夺得100米、200米和400米三个项目的冠军。其中100米的成绩10秒零8,更是比肩1928年奥运会冠军记录。
这意味着,如果刘长春参加奥运,极有可能夺得金牌!
张学良大为振奋,兴奋之余他又趁热打铁在沈阳举办“中日德联合运动会”,他激动地拍着刘长春的肩膀说:“你不仅要和国人抗衡,更要敢和外国人争雄!”
刘长春郑重地点点头,他不负所望,跑出了10秒6的好成绩,虽然仅以0.1秒的微弱之势屈居已取得奥运冠军的德国运动员之后,却以绝对优势赢了日本短跑名将。
刘长春无疑在田径场上,为受够了日本人气的张学良狠狠出了一口恶气。
更让人可敬的是,刘长春在这场运动会上创造的200米21秒零6的纪录,在东北大学已经93年了,至今还没有被打破。
这次比赛后,张学良看到了国人夺冠奥运的希望,他专门聘请德国名将“步起”当教练, 为刘长春制定专业的训练计划,为将来的奥运备战。
有了专业指导,刘长春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在1930年4月举办的第四届全国运动会上,他一人揽下100米、200米、400米短跑的全部冠军。
转眼到了1931年夏天,洛杉矶第十届奥运会即将举行,国际奥委会向国民政府发出参赛邀请,但意想不到的事也随即发生。
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忙着“剿共”,无心顾及奥运,便以“时间紧,来不及准备”为由拒绝邀请。
不久后,又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件,东北沦陷,东北大学被迫迁到北平,刘长春跟着同学逃亡到北平,他的奥运梦想就此“夭折”了。
然而,此时却有人“力挺”刘长春参加奥运,这正是1932年年初操纵成立“伪满洲国”的日本人。
日本人急需在国际上承认“伪满洲国”的“合法地位”,就把主意打到了刘长春身上,希望他代表“满洲国”参加国际赛事。
于是,日本人在大连找到刘长春父亲,开始威逼利诱:“我们知道你儿子在哪里,快写信让他回来为满洲国效力,升官发财,好处大大的有。”
老人家恨透了日本人,哪里肯写,找尽理由推脱。
日本人见状收起假笑,亮出闪着寒光的刺刀:“别不识抬举!你儿子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快给我写!”
无奈之下,老人只好把实情写给儿子。日本人拿着信,心满意足地走了,刘长春家人乘夜逃出大连。
“刘长春将代表满洲国参加奥运会”的消息登上报纸,一时间满城风雨。
“汉奸”“卖国贼”的骂声不绝,而此时刘长春连信都没收到,当他得知日本人的阴谋后,怒从中来,“啪”地一声把拳头砸向桌子。
他不顾安危,毅然在《大公报》上表明决心:
“我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绝不代表伪‘满洲国’出席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刘长春的声明得到了各界响应,“傀儡国抢先行动了,我们岂能坐以待毙?”“要粉碎日本人的阴谋!”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在各界人士的奔走呼告下,国民政府最终同意让刘长春参加奥运会,
但不提供一分钱参赛经费。
而此时已经是6月26号,早已过了奥运会最后的报名时间。
中国体育协会全力声援,最终打动了奥委会,刘长春赶上了奥运末班车。
而对于参赛经费,刘长春无论如何也凑不起这笔钱,就在此时,张学良雪中送炭。
他找到刘长春,慷慨资助8000银元,并殷殷嘱托:“国难当头,我们需要你这样的有志青年,为国争光,长国人志气!”
7月2日,《申报》发表激动人心的声明:刘长春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伪满洲国”参赛纯属无稽之谈。
刘长春踏上了一个人的奥运之旅,囊中羞涩的他,为了节省开支,只能选择轮船。
出行当天,码头上自发挤满了前来送行的群众,刘长春噙着泪水,激动地对大家说:“我深
知责任重大,当尽我本能。”
在轮船上,刘长春思绪良多,久久不能平复激动的心情,时间紧迫,他就在甲板上进行简单的训练,毫不在意他人的眼光。
然而一路颠簸,大风大浪,严重地透支他的身体,此外,他还要应对日本人的不怀好意。
有日本记者故意问:“你是满洲国’参赛吗?”
刘长春大怒,义正言辞:“当然代表中国!”
日媒仍不死心,又向刘长春发电报,称:“祝满洲国选手一帆风顺,大获全胜。”
刘长春把电报撕得粉碎,再次表明立场 “船上无满洲国代表。”
颠簸了21天后,在奥运会开幕式的前一天,刘长春终于抵达了洛杉矶。当地华人早已在旁等待,他们热烈地簇拥着刘长春,一路上鞭炮锣鼓与汽车喇叭齐鸣。
刘长春代表4.5亿中国人,终于来到了奥运赛场,这一刻,他热泪盈眶。
来不及休息和倒时差,甚至来不及买一双跑鞋,刘长春就匆匆地参加了第二天的开幕式。
就算只有6个人的队伍,就算心中满是酸楚,刘长春也要走出自己的精气神。
他高举国旗,眼含热泪、挺首挺胸。“亲爱的祖国现在饱受磨难,我要在异国的土地上为国人扬眉吐气”,刘长春想道。
7月31日,男子100米预赛上,刘长春身穿白衣黑裤,象征着故土的白山黑水,做好起跑姿势,紧张地等着发号枪响。
“砰”的一声枪响,刘长春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去,他拼尽全力把其他运动员甩在身后。
然而到最后20米,他却因体力不支,被后面队员赶超,最终以11秒零1的成绩,无缘决赛。
200米预算,刘长春同样没有发挥正常水平,惨遭淘汰;400米预赛,刘长春因受伤不得不放弃比赛。
就这样,刘长春止步奥运会,颗粒无收,这让他心情低落,深深自责。
其实,海上的颠簸早已透支了他的体力,来不及恢复就参加比赛,再加上连续20多天没能锻炼,这样的结果在情理之中。
他能克服万难,一个人代表国家来到奥运赛场,就是了不起的举动。
在奥运的庆功会上,当主持人介绍他是中国唯一的运动员时,会场上响起经久不衰的掌声。在这里,没有战争,没有政治,人们为他的奥林匹克精神而深深感动。
虽然首次征战失利,刘长春也失落过一段时间,但他很快振作,同时暗下决心:四年后再来。
刘长春调整状态,在第二年的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上创造佳绩,其中,100米纪录保持了25年之久,直到1958年才被新中国运动员梁建勋打破。
1936年,第十一届柏林奥运会,刘长春又来了,这次不再是他“单刀赴会”,同行的有69人。
与上次相同的是,他们仍然买不起机票,选择便宜的轮船,这一次在海上航行了27天。
同样的颠簸,同样的体力不支,同样的心酸,27岁的刘长春再次梦碎奥运赛场,那天他哭得很伤心。
带着遗憾、不甘和一身伤痛,刘长春回到祖国。第二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再加上刘长春训练受伤一直没恢复,他的竞赛生涯彻底结束。
漫漫数十载战火纷飞,刘长春过得穷困潦倒,四处打工,还曾被日本宪兵队抓去坐牢。但是就算生活再艰难,他也绝不向日本人和伪政权妥协。
国民党撤退台湾前,曾找到刘长春,许以高官厚禄,想带他这个体育人才去台湾发展,也被一口回绝。
他要把自己的力量奉献给新中国,解放后,刘长春一直从事体育教育工作,为国家培养奥运人才。
退休后他也没有安享晚年,而是编写《短跑运动》,刘长春有一个梦想,要看到中国健儿勇夺金牌,他一直暗暗等着。
好消息传来。
1979年11月,中国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席位,这意味着我们能参加1984年第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会,与不同肤色不同人种的人同台竞技。
作为新上任的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刘长春格外激动。
47年前,他一个人来到洛杉矶能加奥运,他多么希望五年后,他能重返洛杉矶,亲眼看到中国健儿夺冠。
令人惋惜的是,1983年3月25日,73岁的刘长春却在一次晨跑中突发疾病,不幸离世,临终没来得及留下任何遗言。
但一年后,如他生前所愿,一位叫许海峰的射击运动员夺得中国人在奥运史上的第一枚金牌。
雄壮的国歌响彻奥运会场,五星红旗随风飘扬,可是,刘长春却没能亲眼看到这激动人心的一幕。
老一代人的奥运梦想在新一代奥运人身上实现了,这就是传承吧。
巧合的是,在刘长春逝世四个月后的7月25日,田径天才刘翔出生了,21年后在雅典奥运会上,历史性地夺得了男子110米跨栏的金牌。
而在2021年第32届东京奥运会的男子100米半决赛中,另一名健将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亚洲记录,中国人第一次站上了奥运100米的决赛赛道。
如果刘长春泉先辈下有知,一定会很欣慰吧。
1908年的“奥运三问”,如今都有了答案,我们不仅在1932人派刘长春参加了奥运会,还在1984年许海峰夺得了奥运冠军,更是在2008年成功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
此刻,第24届北京冬季奥运会正在如火如荼地举办着。
历经百年,从一个人的奥运,到越来越多人参与的奥运,一代又一代中国奥运人努力着、奋斗着。
这些越来越好的成绩,是一个民族不甘落后不甘屈辱奋力追赶的意志,是一个国家由弱到强的实力体现。
不管现在取得如何辉煌的成绩,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中国奥运的开拓人刘长春。
人们不会忘了他义正言辞的声明:“我是中国人,我只代表祖国参赛”;
不会忘了他漂洋过海、单刀赴会的艰辛;
更不会忘记,在喧嚣的奥运赛场上,辛酸的他将国旗高高托举的身影。
在刘长春的母校东北大学,落成了“刘长春体育馆”。体育馆外矗立着一座4.6米高的刘长春矫健奔跑的雕像, 它铿锵有力地告诉我们,这就是奥运魂。
参考资料:中国青年报《从刘长春到苏炳添 跨越89年的中国速度》
-END-
作者:丝雨阡陌
编辑:剩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