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选简介
王选(1937年2月5日—2006年2月13日),出生于上海,江苏无锡人,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原所长。
王选资料
姓名:王选
出生/生日:1937-02-05
逝世时间:2006-02-13
享年多少岁:69岁
出生地点:中国,上海市
国籍:中国
王选详细介绍
王选(1937年2月5日至2006年2月13日),出生于上海,籍贯江苏无锡,系中国著名计算机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大方正集团创始人。曾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
王选主要致力于文字、图形、图像的计算机处理研究,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信息压缩、高速复原和输出方法等世界领先技术,成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技术核心,后分别获得一项欧洲专利和8项中国专利。主持研制了“华光”和“方正”计算机激光汉字编排系统,并被广泛用于书刊和报纸等正式出版物的编排,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型的高倍率信息压缩和高速复原方法,并用于“华光Ⅳ型”和“方正91型”“方正93型”上。此后,又领导研制了大屏幕中文报纸编排系统、远程传版技术、新闻采编流程管理系统、直接制版系统等,使中国报业技术和应用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并成为自主创新、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的典范。
在科研成果方面,王选曾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两次被评为中国十大科技成就,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20多项大奖,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早年与求学
1937年2月5日,王选出生在出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王守其,毕业于南洋公学(现上海交通大学),母亲周邈清,出身于书香门第,曾就读北京贝满女中,家中兄弟姐妹5人,王选排行最小,因受家庭影响,从小养成了爱国奉献的价值观,正直善良、诚实宽厚的做人原则。4岁时,进入上海南洋模范中小学附属幼稚园,5岁时,进入上海南洋模范小学就读。1947年,小学五年级的王选被选为班长,后一直担任学生干部,直到大学毕业。
1948年,小学毕业,并以全班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进上海南洋模范中学七宝分校(今上海市七宝中学),就读初中。1951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后担任团支部书记,并被免试保送入上海南洋模范中学高中就读,1954年,顺利考进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大二下学期分专业,为响应国家的“向科学进军”的号召,王选选择当时“冷门”的计算数学专业,从此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结下不解之缘,1958年,北大毕业后留校任教。
工作经历
1958年10月,参与北大自行设计的“红旗”中型计算机的研制,负责逻辑设计和整机调试,以及部分电路设计,次年夏天,圆满完成了“红旗机”的逻辑设计,并运行成功。1961年,王选决定从硬件转向软件,从事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以探讨软件对未来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影响,但因长时间忘我工作,体能透支到了极限,加之营养不良,积劳成疾,于次年回上海父母家中治疗,坚持边治病,边学习,边钻研。1963年,为及时了解国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情况,王选通过收听英语广播提高英文文献阅读能力,这也成为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成了王选的一条“罪行”。1964年,继续软、硬件相结合的科研工作,进行ALGOL60高级语言编译系统的研究,次年,回到北大,与同事进行DJS21机的ALGOL60编译系统设计工作,并于1967年研制成功,成为国内最早得到真正推广的高级语言编译系统之一。
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期间,北京大学环境混乱,到昌平北京大学分校休养。次年,与陈堃銶喜结连理,搬回北京大学。1968年年底,王选被扣上“偷听敌台广播”的帽子,召回北京大学,进学习班“交代问题”,次年因身体情况,被命令从“学习班”回家“思过”,此后的6年,王选成了“劳保”户。1974年,承担国内较早的高级语言编译系统—DJS21机的ALGOL60编译系统的研制,同时探讨适合高级语言的计算机的体系结构。1975年,王选从陈堃銶那里得知了“748工程”的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其中被“精密照排系统”这一项目的价值和难度吸引,自主决定进行研究,采取数字存储方式,发明了“轮廓加参数”的汉字信息高倍率压缩方法和高速复原技术,还攻克了汉字字形信息的计算机存储和复原等技术难关,这一方案上报北大后,并得到了支持,北大成立了“748工程”会战组,王选和陈堃銶等成为骨干力量,并参加研制工作。
1976年,王选团队组决定采用激光输出方案,跨越当时日本的光机式二代机和欧美的阴极射线管式三代机阶段,开创性地研制当时国外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针对汉字印刷的特点和难点,王选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和高速复原方法,后分别获一项欧洲专利和八项中国专利,9月,“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研制任务正式下达给北京大学,王选负责系统的总体设计和硬件设计,带领科研团队开始原理性样机的艰苦攻关。1979年,经与协作单位共同努力,王选主持研制成功的汉字激光照相排版系统“华光”,成功从计算机里输出了汉字,并输出了第一张八开报纸样张《汉字信息处理》。1980年,王选为首的课题组用激光照排系统成功地排出了一本《伍豪之剑》的样书,这是中国在告别铅字的历程中排出的第一本书。次年,将研究成果商品化,使中文激光照排系统在市场上大量推广。
1983年,北大“汉字激光照排项目”被纳入全国印刷技术装备发展“六五”规划,获得印刷专项支持,同年,成功研制出“华光II”型系统,并且担任北京大学在原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1984年,特批晋升为北大教授。1984年,“华光Ⅱ”型系统圆满完成鉴定和验收,同时当选为1985年中国十大科技成就,并参加了日本筑波万国科技博览会,同年,“华光III”型系统问世,次年通过鉴定和验收。1987年,王选发明的“高分辨率字形在计算机中的压缩表示”获欧洲专利,成为当时中国第一位获得欧洲专利获得者。1988年,“华光VI”投入生产,同时经过批准,王选带领团队和北大新技术公司合作,设计、生产、销售北大华光电子出版系统。1989年,担任新建立文字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同年,“华光Ⅳ”型系统通过部级鉴定。
1991年,凭借在计算机方面成就,成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担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1993年,决定退出科研第一线,致力于培养青年人才,同时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4年,在对国家方面做出的贡献,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年,担任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担任北大计算机所与北大方正联合成立方正技术研究院院长,同时,任方正(中国香港 )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1998年,受聘为马来西亚多媒体超级走廊国际顾问小组成员,并辞去方正技术研究院院长职务。2002年,辞去方正控股(原中国香港 方正)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职务,改任该公司首席科技顾问。2004年,任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名誉会长,出席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开幕式并讲话。
逝世
2006年2月13日,王选因病于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