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生于摩拉维亚弗赖堡(今捷克普莱波)一个犹太商人之家,卒于英国伦敦。
全家先后迁至德国莱比锡、奥地利维也纳,在维也纳居住了近80年。
弗洛伊德1873年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
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大学期间他在著名神经生理学教授E.W.von布吕克的指导下,任布吕克生理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在研究院完成了大学论文,并发明了神经组织黄金染色法。
实习期间从事可卡因研究,并首先发现可卡因可用于眼科手术。
弗洛伊德步入自己独特的职业生涯,缘自与J.布罗伊尔的友谊和合作。
刚刚取得医师资格的弗洛伊德,与长他14岁的在学术界已有名气的医生兼生理学家布罗伊尔相处友善。
1882年11月,布罗伊尔把他看了一年半的一个患歇斯底里症的女患者介绍给弗洛伊德。
1895年两人共同发表了一份个案报告,病案中女患者化名安娜·欧,此即心理分析学第一份个案报告。
后来布罗伊尔放弃了与弗洛伊德共同的学术观点。
弗洛伊德看到布罗伊尔用催眠法治疗癔病,感觉到身心关系的微妙。
因而于1885年来到法国巴黎萨尔佩特里埃尔医院,跟随院长J.M.沙尔科学习。
沙尔科是法国南锡学派的著名神经生理学家,擅长使用催眠术治疗癔病。
南锡学派认为,在催眠状态中意识将失去其平常对知觉和行为的控制,并潜意识地导致行动或幻觉。
沙尔科的方法和理论给了弗洛伊德很大的启示,弗洛伊德因此又赴南锡观察A.-A.利埃博尔和H.伯恩海姆的催眠疗法,更深信神经病是可以通过心理治疗而奏效的。
《精神分析引论》英译本扉页 尽管催眠术一直被当作骗术,不为正统科学家所承认,但是弗洛伊德仍尝试用催眠方法治疗患者。
他惊奇地发现:在催眠状态下患者的思想会发生分裂,与现实大不一样,而且患者的这些想法常常有悖于高尚的伦理道德。
以后,又发现让患者在放松状态下自由联想,也能获得与催眠状态下同样的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资料收集、整理和思索,弗洛伊德看清楚了症状背后的驱力——本能。
为了让人们认可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的扰乱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弗洛伊德试图解剖自己的内在心灵,用自由联想的方法分析自己。
以后的几十年中,直到他的生命即将终结的时刻,这种自我分析都没有间断,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自我分析笔记。
1895年弗洛伊德发表了《癔病的研究》,这本书被视为精神分析的正式起点。
严格地说,这本书是他与布罗伊尔合写的,但是布罗伊尔不肯接受刚刚萌芽的精神分析理论,加之学术界对这本书颇有微词,布罗伊尔从此开始疏远弗洛伊德。
随后,弗洛伊德更加明确地表明了他的观点,1895~1900年发明了新的心理疗法,并形成了若干有关人类心理学的革命性理论,这些理论散见于他在这个时期所写的各种文章里,主要内容如下:①动力无意识。
弗洛伊德提出意识有三种功能层次——有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无意识是最大也是最有影响的一部分,并极为活跃,是非常有力的原始驱动力和被禁止的欲求之所在,对有意识的思维不断造成压力,其形式是隐蔽的或者变形的,促成和决定了人们大部分的行为。
②原初过程及二级过程。
弗洛伊德把发生在无意识内部的心理过程称为“原初过程”,并提出整个精神活动的基本驱力来自没有获得满足感的愿望,或者没有得到平息的激动。
当由此产生的能量得到充分释放就可以消解紧张,得到快乐。
原初过程遵循快乐原则。
随着我们的成长,渐渐知道了哪些行为和想法可以被现实世界接受或可以取得成功,这就构成了有意识心理过程,即二级过程。
③俄狄浦斯情结。
也称恋母情结。
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的根源不仅是性,还有儿童期的性欲——原初过程导向对异性父母的性驱力,伴随对同性父母情敌似的仇视,这种愿望与恐惧之间的冲突导致不可忍受的焦虑。
④释梦。
继催眠术、自由联想之后,弗洛伊德又将他的心理分析手段扩展到对梦的解释。
凭借自省,他主观地把梦境中的所见赋予特殊的含义,例如把梦见蛇、笔、鱼,等同于梦见男性生殖器。
⑤衡定原则。
弗洛伊德始终相信H.von亥姆霍兹的能量守恒原则——任何一个封闭系统中的能量总和为常数。
他提出:当某一精神活动过分激发(如愤怒),就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将它消解(泄愤),以保持相对平衡;当某一精神活动受到削减(如颓丧),就会有另一精神活动填补(打人、酗酒)。
1900年弗洛伊德发表了他的得意之作《梦的解析》,宣称他发现了三大真理:梦是无意识欲望和儿童时欲望的伪装的满足;俄狄浦斯情结是人类普遍的心理情结;儿童具有性爱意识和动机。
1902年弗洛伊德任维也纳大学特命教授,并在学校成立了“星期三心理学会”。
1905年他发表《性学三论》,探讨儿童性心理的发展与精神变态机制的联系。
在把性描述为人类行为当中最为根本的力量时,比以前的作品走得更远。
书中的理论思想触怒了中产阶层——弗洛伊德被称为思想肮脏的泛性论者。
弗洛伊德系统的、革命性的、惊世骇俗的思想,召唤着O.兰克、A.阿德勒、C.G.荣格等一大批有识之士。
随着“星期三心理学会”的不断壮大,1908年,在纽伦堡成立了由弗洛伊德发起并领导的国际心理分析协会,标志着弗洛伊德主义的诞生。
从此,弗洛伊德的思想被他的弟子们带到世界各地的各个领域。
1909年他应邀参加美国克拉克大学20周年校庆,发表了以精神分析为主题的讲演,并获得克拉克大学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
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金。
1936年任英国皇家学会通讯会员。
以后的几十年是弗洛伊德的高产时期,先后发表了80篇论文和9部著作。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日常生活的精神分析》(1901)、《图腾与禁忌》(1913)。
这些著作是弗洛伊德将其理论扩展到哲学、社会学以及日常生活领域的经典之作。
《精神分析引论》(1917)由他在世界各地的演讲稿汇编而成,对精神分析理论作了全面的总结和介绍;《自我与本我》(1923)为精神分析理论添加了人格结构学说;《文明及其不满》(1930)用文明与本能的冲突来揭示人类文明发展的原始动力。
正当弗洛伊德名声大振、事业辉煌之时,精神分析运动内部却发生了分裂,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弟子们忍受不了他的“一言堂”,纷纷离他而去。
德国法西斯入侵奥地利后弗洛伊德被迫流亡英国。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