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清明节为何有扫墓的传统_除了祭祖还有什么_清明_的人_东南

中国的清明节为何有扫墓的传统,除了祭祖还有什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清明承载的回忆!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科学杂志《自然》有一篇文章,讲述科学家们发现:“遗忘,是大脑的预设功能。”

意思是说,遗忘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可人的一生,“我们之所以是我们,是因为我们的记忆。”

为了记住,中国人有了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中元节,还有就是冬至、大寒、寒衣节、下元节……

每一个祭祖的节日,都是为了不遗忘。

明天寒食节,后天就是清明了。不少人匆匆赶赴老家,加入到大的小的祭祖队伍中。

有外国人在网上问:

“中国人每年孜孜不倦地祭拜祖先,真的会得到祖先的庇佑吗?”

而对于更多的中国人来说:他们没有死去,只是换了个地方活在人心里。

图1|摄影的小和尚

图2|chuyunfei

清明,是中国祖先的法力

作家张晓风说:“没有照相机,我也许只能记得很少,我也许会忘记很多。”

对于千百年前的中国人来说,相机是脑海里的人和经历过的事,是手中的笔和纸,是墓碑上的时间和名字。

还记得小时候,跟着长辈们踏青扫墓时,他们总会领着我去到这个那个墓碑前,讲着先人们的故事:这高祖父中过进士,请他写春联的人要排队;太爷爷生意做到南洋,有十几间铺,但爱喝酒;曾祖母做的手艺是全村最好看的……

图|东南枝三_三

图|东南枝三_三

以前不解,为什么年年总要讲一遍同样的故事。

长大后来离开家,去到很远的城市工作,为了过上好生活,加过班,熬过夜,拼过命,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奔波在各种社交场合,常年漂泊在外的我们常常会忘了自己是谁,忘了自己从哪来、可以回哪去?

清明节,就是一个让你回忆起一切的节日。它让你记起你的来处,记起你的祖辈,记起他们曾经也为生活奋斗过、努力过。

图|东南枝三_三

图|东南枝三_三

作家史铁生曾说:“我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上添一丝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蜡烛……”

我们重拾生活的勇气,其实是祖先的祝福。

图|东南枝三_三

清明,是不忘本

有人说,人的一生会死三次:第一次是他断气时,从生物学上他死了。第二次是他下葬时,人们来参加他的葬礼,怀念他的一生,在社会上他死了。

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把他忘记了,那时候他才真正地死了。

清明,便是一个直面死亡的节日。

图|东南枝三_三

图|东南枝三_三

儿时,长辈领着我们去扫墓,长大后,我们领着自己的孩子前去,一家人整整齐齐,像往年一样清理杂草,用红漆描涂碑上的字,点香,烧纸,祭拜。然后转过头,告诉我们的孩子,和他们讲祖先的故事,然后一步不落的点香,烧纸,祭拜。

有人说:你和死亡之间隔着父母,当父母离开人世,你就直面死亡了。

图1|仰止天空

图2|东南枝三_三

以前不理解人老后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落叶归根。

后来慢慢理解了,比起春节回家,清明是为了提醒我们:做人,不能忘本。

图1|继续理想人生

清明,学会以爱告别

有人说:

“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人们徜徉其间,体味某种特定的情景,把情绪调到兴奋的波段,尽情释怀,使平淡的日子有了起伏。

而清明,就是这漫长时间河流里的一次自我疗愈。

在丰子恺记忆中,他幼时每年祭祖是一件盛大的事,清明三天都去上坟。第一天上自家村里的“杨庄坟”;清明正日,同族五条村,租上两条大船,上“大家坟”;最后一天才是他们一家几口上“私家坟”。

图1|帕氏的两根弦

在这场年复一年的仪式里,父辈们谈论家长里短,孩童们嬉笑玩闹,何尝不是在告慰祖先:儿孙满堂,家族兴旺,您老人家可放心了!

多少年以后,当年的三岁小儿慈玉,已成白发老人丰子恺,但这些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让他以爱与温柔活了丰盈的一生。

自古爱恨离别苦,人有悲欢离合。清明,就是让我们学会以爱告别,以爱相处。

后天就是清明了,最近每次刷手机视频,最怕看到的、听到的,就是一个又一个人离开我们的消息。

更难过的是,有些人已经离开了。

在我们共同经历的这个时代,他们或许是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但因为一些选择,一些坚持,却如星光照亮过世界。

有人说,当一颗星星陨落,地上的人们只能这颗星星点灯,无能为力。

但记住就是最好的力量。记住了,他们就没有真正离去,只是换了个地方,活在爱他们的人心里。

记住他们曾经来过,爱过,活过,为这个世界的美好奋斗过。

清明,所有我爱着的、爱过的人,

愿我们好聚好散,以爱告别,不忘记。

文字为物道原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