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椅子的演变过程_椅子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_椅子_坐具_时期

探索椅子的演变过程,椅子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说到椅子,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如今随处可见的椅子,门道可多了,每一个细节无不透露出设计师的智慧,基于人体工程力学同时又美观好看,甚至自带按摩功能的椅子成为了现代人居家办公的首选。而出于对装潢风格的要求,椅子的风格也各式各样,欧式铁艺、中式红木、西式极简走进家居市场,光是椅子,就能让人挑花了眼。

现在固有思维里,人的坐具主要有三,一为凳,二为椅,三为沙发,个中差别也是显而易见,无靠背为凳,有靠背为椅,有软垫则为沙发。

再说椅子,其实并非是现代工业下的新名词,凳、椅,甚至是沙发自古便有之,千百年来,逐步演化,才发展至如今随处可见的样子。

夏商周:椅非坐椅,席地而坐

从文字学的角度不难发现,椅与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最早在《诗经》中有记载“其桐其椅,其实离离”,其中所提到的椅则是一种山桐子木,即有美丽花纹的梓树。

在最早时,是没有当今意义上的椅子一说,从旧石器时代的居无定所,到新石器时代的日出而作,我们的先民定居时的居住条件极其简陋,由于房屋的低矮和狭小,于是诞生了传统的席地坐卧方式。距今 7000 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芦苇席,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席子实物,人们为了避免潮湿与寒冷气候,将茅草、树叶、树皮或兽皮之类铺在地上,最古老的坐席由此而产生,而这段时期,坐具与卧具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别,此种方式延续了数千年。

到了夏商周时期,依然延续“席地而坐”的方式,在原始席艺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席、筵成为了坐具主流,用篾编织,技术熟练,纹样有所创新,有的并以锦帛镶边,或用不同颜色的篾混合编织。而“坐”更是成为了一种礼仪,尤其是在西周,作为礼仪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统治者根据席的优劣和装饰特点规定了严格的五席制度,《周礼·春官·司几筵》记载:掌五几、五席之名物,辨其用,与其位。

周朝礼制中,司几筵主管五种席垫的名称和品质,辨别用途以及陈设的位置,五席分别为莞席、藻席、次席、蒲席和熊席,在使用中常以席的多寡来体现等级差别。席子成为日常生活表现礼节规制的象征,一般生活起居、接待宾从都要在室内布席,君赐食,必正席而尝之等礼制由此而来。《论语·乡党》中“席不正,不坐”的记载也是当时坐席礼仪的体现。

也可以说说明,从此时开始,坐席除了承载着其功能需求之外,一定程度上还被赋予文化的内涵。

秦汉时期:席有凭几,坐有胡床,椅子的“雏形”出现

前面说到,“席地而坐”的方式延续数千年,自然包括了春秋及秦汉时期,受先朝影响,当时的坐姿以“跪坐”为主,双膝跪地,小腿平置于地,臀部坐在脚后跟上,相对来说,这算是比较舒服的一种坐姿。但时间一久,也会腿脚麻痛,让人难以忍受,古人因为忍受不了这样的坐姿,在先秦时,就出现了像靠椅一样的竹制“凭几”,上身撑在凭几上,就比以前的坐姿舒适多了,到了冬天,还会在凭几上铺上毛制品。

除此之外,还出现了另一种“坐具”,名为床,床的功能逐渐走向多样化,不仅用于睡眠,聚餐会友、办公议事等都在床上进行。商代就已出现的髹漆技术被运用到床、案类家具的装饰上,绚丽无比的色彩加上浪漫神奇的图案,使坐具充满着浓厚的艺术感。

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使用木质家具,床榻供人坐、卧、寝,逐步形成了以床榻为中心的起居形式。到了汉代,床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如宴饮、待客、游戏、读书和睡眠,乃至朝会、办公都在床上进行。东汉末年,北方游牧民族的坐具开始传入中原地区,胡床由此而来,光看其形貌,酷似今日方便携带的“马扎”,但在当时“席地而坐”的风俗下,高足坐具实则是一种很大的改革,可以说,胡床奠定了如今的椅凳形象。

尽管当时的坐具已具备了椅子、凳子的形状,但因其时没有椅、凳的称谓,人们还习惯称之为“胡床”,在寺庙内,常用于坐禅,故又称禅床。因此,论及椅、凳的起源,必须从汉时的胡床谈起。

宋代高承在《事物纪原》引《风俗通》:汉灵帝好胡服,景师作胡床,此盖其始也,今交椅是也。

在《后汉书 五行志》也有记载: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京都贵戚皆竟为之。

也就是说,我国古代椅子的出现是在汉灵帝时期。

魏晋南北朝:坐具由低变高,胡床成为等级较高的坐具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风气开放,文化呈现多元性的特点,

随着西北少数民族陆续入主中原,客观上导致了多民族的大融合,胡床、椅子、方凳、圆墩等高型坐具从少数民族地区传入,与中原家具相融合,使得部分地区出现了渐高型家具,为隋唐五代垂足而坐起居方式与席地坐起居方式的并存奠定了基础。人们的坐姿也变得比较随意,蜷腿坐、盘腿坐等大量出现,出现了扶手椅等新式坐具。

胡床的出现,对传统席地而坐的习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时期最大的改变就在于坐具由低逐步变高,出现了各种形式的高型坐具,如扶手椅、方凳等,床、塌亦开始增高加大,有的上部还设顶帐仰尘,四面围置可拆卸屏,下部多以壸门为饰。

胡床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使用较广,有钱、有势人家不仅居室必备,就是出行时还要由侍从扛着胡床跟随左右以备临时休息之用。胡床在当时家具品类中是等级较高的品种,通常只有家中男主人或贵客才有资格享用。在方人雅士中还多有褒词及生动描述。如南朝梁庾肩吾《咏胡床诗》中说:

传名乃外域,入用信中京。

足欹形已正,文斜体自平。

临堂对远客,命旅誓出征。

何如淄馆下,淹流奉盛明。

隋唐时期:胡床变交床,椅子的名称开始出现

到了隋朝,胡床的应用愈加广泛,因为隋高祖忌“胡”字,器物涉“胡”字者,咸令改为之。故隋朝称胡床为“交床”。

由于坐具的大面积改变,隋朝开始,人们的坐姿也从“席地而坐”向“垂足而坐”渐渐转变。

而到了唐代,胡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有了靠背,而椅子的名称也最早出现在唐时,唐代《济渎庙北海坛祭器杂物铭》中有记载:“绳床十,内四椅子”。

由此可知,在唐代贞元元年已有了椅子的名称。这里所说的“绳床十,内四椅子”是指在十件绳床中有四件是可以倚靠的椅子,显然是为了与另外六件无靠背绳床相区别。可见,椅子的名称虽已出现,但它还未完全从床概念中分离出来。在唐代的典籍中,把椅子称为床的仍很普遍。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少年行。七绝》中写道:

马上谁家白面郎,临街下马坐人床。

不通姓名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这里所说的床,虽反映不出是否为带靠背的椅子,但可以肯定决不会是睡眠用的卧具。

在唐以前,“椅”还有另一种解释,即车的围栏,其作用是人乘车时有所依靠。后来的椅子,或许是得此启发,在四足糊床上安装围栏,以供背部依靠。

从现存资料看,唐代已有相当讲究的椅子了。唐代卢楞枷《六尊者像》中描绘的椅子更具代表性,它用四支铃杵代替四足,两侧有横枨连接,扶手前柱和椅边柱圆雕莲花,扶手和搭脑上拱,两端上翘并装饰莲花,莲花下垂串珠流苏,整体造型庄重华贵。

虽说垂脚式或者高脚靠背椅都伴随佛教流行起来,加之来自波斯的影响,使得这种靠背椅迅速发展起来,但是在当时,依旧未能取代坐榻的正统地位。

宋代:高坐具广为流行,交椅开始出现

五代至宋,高型坐具空前普及,椅子的形式也多起来,出现靠背椅、扶手椅、圈椅等。同时根据尊卑等级的不同,椅子的形制、质料和功能也有所区别。

五代至两宋时期的家具大体保留着唐代遗风,只是高型家具较前更加普及了。

高型家具的使用在民间形成时尚,居家必备高型桌椅,这从当时的绘画中可见一斑。如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市肆小店,无不陈放各式高型家具。

宋代《会昌九老图》中描绘的圈椅也是前代没有品种,就图中圈椅造型来看,现在家居市场,这样形状的椅子并不少见,由此可见,经济繁荣,生活水平极高的大宋朝,椅子的设计与制作已经趋于成熟。

而椅子在宋朝的快速发展也并不偶然,宋朝椅子在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道家思想影响下总体风格呈现出挺拔、秀丽的特点,在装饰上偏好朴素、雅致,重局部点缀以求画龙点睛的效果。而在唐宋年间产生的交椅也较好地结合了胡床的高度、方便折叠的特性与汉族儒家文化的正襟危坐、道家文化的优雅,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成果。

明清时期:简约雅致、精致豪华,椅子的艺术价值凸显

椅子发展历经了由简陋而繁美,重实用与观赏相结合的演变过程,终于在明清家具时期达到顶峰,其时,工艺美术呈现出琳琅满目、争相斗妍的局面,家具制作工艺空前繁荣,形成了明式和清式家具风格。

明代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达,园林宅第兴起,珍贵木材的输入,木作技术提高,以及文人参与设计等原因,使明代椅子呈现出结构严谨,线条简洁流畅,做工精湛,造型典雅隽秀,尺寸比例科学合理等特点,这时期以花梨木、紫檀木、鸡翅木等名贵木材为主要用材。而在明式椅子的风格的形成中,道家思想可以说功不可没,主要体现在利用美丽的木纹和原木色增添家具的美观,使得自然美与人造美完美结合,是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生动体现。

而到了清代中期,受满清贵族文化的影响,清式风格的椅子呈现出富丽堂皇、雕刻纷繁复杂、坚固鼎立的特点,选材也愈显名贵,因此,清代的椅子多为上层贵族所使用,椅子不仅是人们日常的坐具,更成为权力与威严的象征。

可以说,明清两代的椅子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特点,明椅重内涵,而清椅则更加重视外在。

到了民国至近现代,受西方文化影响,椅子种类和形貌风格则更为丰富,软质沙发也逐渐成为家居待客的主流选择,人们也可以根据具体环境、具体用处所需来选择椅子,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椅子也被赋予了更多的能力。

从椅凳的演变过程来看,也承载着中华文明灿烂的民族精神文化,由筵席到床榻,再由床榻到椅子,人类从“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其中所包含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化以及自古以来的“礼仪文化”都体现在小小的椅子上。

除此之外,椅子也承载着绚烂的艺术文化,在宋至清时期尤为突出,文人风格表现在椅子的雕纹、花饰甚至是设计风格之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