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泚是怎么死的,唐朝将领朱泚简介。朱泚是唐朝中期将领,他曾自立为帝,虽然时间不长,但也成为了他一生中的高光时刻。据说朱泚从军时武艺并不出众,但为人大方,经常把自己得到的奖赏分给其他士兵,因此得到拥护。后来泾原兵变爆发,长安被朱泚大军攻陷,唐德宗无奈逃到奉天。此役对于唐朝皇帝的威严来说,无疑是会心一击,导致后面的皇帝不在轻易相信将军,开始重要宦官,当然这同样有隐患。今天就重点给大家讲讲朱泚这个人物,看看他的生平有何亮眼之处。
公元七八四年正月一日,盘踞长安僭位称帝仅两个月的“大秦天子”朱泚(cǐ),宣布改国号为“汉”,改元天皇。天皇元年刚过数月,唐军便大举反攻,朱泚战败逃离长安,伪“汉”国宣告灭亡。
朱泚,从黄袍加身至兵败被杀,历时仅仅九个月。中国历史上这个最短命的天皇,为世人生动演绎出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下场。
1、入朝觐见
朱泚是幽州人,“幼壮伟,腰带十围”,天生一副武夫形象,但“骑射武艺”水平有限,与常人无异。他加入幽州卢龙节度使李怀仙部后,显示出“轻财好施”的特点,“每征战所得赏物,辄分与麾下将士”,因此深孚众望。
大将朱希彩与弟弟朱滔和朱泚勾结,杀死李怀仙,自任节度使。朱希彩因“为政苛酷,人不堪命”,被部下杀死。朱泚在朱滔全力支持下,出任留后(代理节度使),并很快获得朝廷正式任命。朱泚投桃报李,令朱滔率精锐骑兵前往泾州(今甘肃泾川),为朝廷防御吐蕃。这一主动向朝廷示好的举动,令唐代宗大感欣慰,亲手写诏嘉奖。
当时的“幽州及河北诸镇,自天宝末便为逆乱之地。”河朔三镇节度使虽然都表态归顺朝廷,却心怀鬼胎迟迟不愿进京面圣。朱泚瞅准这个大表忠心的良机,率先上表请求入朝觐见。唐代宗大喜,诏令专门为他修建府第。
朱泚率三千步骑行至半途,突染急病,命悬一线。手下都劝他暂返幽州治疗,痊愈后再进京。朱泚下令:“如果我死了,你们必须把我的尸体抬到长安!”两个月后,朱泚一行到达长安,引得“士民观者如堵。”唐代宗亲自在延英殿设宴款待他们,“犒赏之盛,近时未有。”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朱滔趁朱泚入朝,统摄幽州军政事务,全方位消除朱泚的影响力。朱泚被抄了后路,“自知失权,为滔所卖,不得志,乃请留京师。”唐代宗为了安慰他,任命朱滔担任幽州卢龙节度留后,让朱泚统辖汴宋、淄青一带边防军,不断封官加爵,最终将朱泚封为遂宁郡王。
2、留困京师
唐德宗继位后,朱泚被加封为太子太师、凤翔尹(今陕西凤翔太守)。不久,泾州守将刘文喜叛乱。朱泚被朝廷任命为泾原节度使,率部讨伐刘文喜。泾州平定后,朱泚进封中书令,“还镇凤翔(今陕西凤翔)”,很快又进封太尉。
朱滔企图在幽州发动叛乱,为增强实力,他派人暗中去凤翔与朱泚联络。联络员把密信封在蜡丸里,藏在发髻间,赶往凤翔。行至半途,被河东节度使截获,连人带信送往长安。朱泚闻讯“惶惧”,主动跑到京城向朝廷请罪。唐德宗安慰他:“你二人相隔千里,他想谋反,不是你的罪过!”话虽如此,他依然解除了朱泚凤翔陇右代理节度使职务,“留泚京师”,并增其食邑。
朱泚虽在京城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且“其幽州卢龙节度、太尉、中书令并如故”,但是,在唐末这个有枪就是草头王的特殊时期,他此刻已经被剥夺兵权,成为光杆司令,形同遭软禁。所以,朱泚“失权废居,怏怏思乱”,总幻想着东山再起。
3、泾原兵变
淄青节度使李希烈等数名节度使联合反叛,相继自立为王,“五贼株连半天下。”
783年10月,泾原(今甘肃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奉诏讨伐,率士卒抵达长安。泾原兵大多拖家带口而来,饥寒交迫,朝廷却只犒赏“粝食菜啖而已。”士兵们无比愤怒,本指望“至京师以获厚赏”,不料最终朝廷“一无所赐。”于是,泾原军哗变,攻占长安,大肆抢劫国库。“是日,德宗仓卒出幸”到奉天(今陕西乾县)。
叛军“群寇无帅”,混乱中想起老上司朱泚“尝节制泾州”,为人“宽和”,于是公推姚令言诚邀其出山。朱泚“初迟疑”,后来突然想到,这正是上天把军权送到自己手中。掌握了这支从天而降的西北劲旅,自然就有与朝廷讨价还价的资本。于是,他一口答应担任叛军主帅,出面收拾残局。
朱泚在叛军簇拥下,连夜举着火把入住含元殿。次日, 朱泚以太尉身份发布文告:“泾原将士不知朝廷礼仪,致使圣上受惊‘西出巡幸。’朱太尉暂辖六军。禁军将士和文武百官,都应全去追随皇帝。因故不能前去者,可到本官官署报到。三天后,凡是未到皇帝行宫或太尉府签名的人,一律斩首!”
4、僭位称帝
文武百官看到文告,议论纷纷。很多人家小都在长安,自然不愿舍近求远赴奉天追随皇帝逃难,所以成群结队相约前往太尉府签到。
朱泚居高临下监督文武百官签名,看着昔日那些对自己不屑一顾的高官,此刻摧眉折腰小心翼翼在自己面前签字,心头顿时涌上君临天下感觉。在尽情享受着权力带来的无比美妙的快感的同时,朱泚“耗子别手枪---起了打猫的念头”,一种邪念在他心头,挥之不去。
所以,当有些官员劝他去迎回唐德宗时,朱泚的胖脸阴沉得几乎结冰,官员们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为避祸先后逃离长安。
有人看出朱泚的心思,于是向他陈述古今成败之理,征引符命之说,“劝其僭伪。”朱泚很是受用,“甚悦之”,称帝念头更加强烈。恰巧此时,两名朝臣因久居闲官,对朝廷满腹怨愤,唯恐天下不乱,公开宣称效忠朱泚。继而,“凤翔泾原大将张廷芝、段诚谏以溃卒三千余自襄城而至。”朱泚野心膨胀,自认为众望所归,“僭窃之心,自此而定。”
于是,783年10月8日,长安皇宫上演了一出闹剧:朱泚在八名部属簇拥下,“自白华进宣政殿,僭即伪位,自称大秦天子,号应天元年。”长安城“士庶竞往观之”,看得笑掉大牙。原来,除了八名部属外,显示帝王威严的禁卫军“行列不过十余人”,且全是泥腿还没有洗净的叛军。不过,这并不妨碍朱泚将未及逃走的唐朝宗室77人全部杀害。
5、围困奉天
出逃奉天的唐德宗始终是大秦天子朱泚的一块心病,所以,皇帝瘾才过了两天,朱泚就迫不及待率大秦国兵马浩浩荡荡御驾亲征。在奉天城下,朱泚遭到守军的迎头痛击,“大败,死者万计。”
朱泚不甘失败,采取各种手段围困奉天,并多次发动强攻。唐德宗一面诏令各地节度使兴兵勤王,一面激励守军万众一心坚守奉天。朱泚围城月余,与唐军多次激战,败多胜少,双方僵持不下。最终,僵局被朔方节度使李怀光打破,他率五万精兵从河北驰援奉天,大秦国军闻讯,“众惶骇,因而大溃,长围遂解焉。”
朱泚虽无功而返,颇有心计。早在返回长安前,他就隔三差五差人回长安大肆宣扬“奉天已破!”百姓们信以为真,希望破灭,“莫不饮泣。”由于前唐官员或逃逸或辞职,朱泚政权普遍缺员。他下令按前唐常规推荐和选拔官员,有几十人迫于无奈,递交了推荐文书,十来日后,也全部销声匿迹。
6、改秦为汉
堂堂大秦军攻不下小小奉天,前唐官员已经逃亡殆尽,大秦政权却无人做官,这分明是国号大大触了霉头。所以,朱泚决定改换国号试试运气,于784年第一天将“秦”改为“汉”。他深知自己的帝位是“兔子尾巴----长不了”,于是“关起门来做皇帝—快活一时是一时”。 他把“内库珍货瑰宝”占为己有,尽情享受。
李怀光将朱泚吓回长安后,因奸臣挑唆引起唐德宗猜忌。他阴谋反叛朝廷,派人与朱泚商谈结为联盟事宜。朱泚大喜过望,“以钱谷金帛互相馈遗”,称李怀光为兄长,并约定事成后平分天下:“削平关中,当割据山河,永为邻国!”李怀光有了朱泚撑腰,公开发动叛乱,逼得唐德宗从奉天逃往汉中。唐室江山摇摇欲坠,朱李二人平分天下的阴谋即将得逞。
朱泚目睹唐德宗被李怀光打得丢盔卸甲,心里乐开了花,贪婪的欲望再次腾升:他要将李怀光当马前卒去攻城掠地,与唐军两虎相争,自己趁机扩张实力,将大汉天子事业做大做强。他当初答应与李怀光瓜分唐室,纯属权宜之计,从未想过给李怀光分一杯羹。所以,当李怀光浴血苦战时,朱泚却坐收渔人之利,多次下诏征调李怀光兵马,并“待怀光以臣礼。”李怀光终于明白自己被朱泚出卖后,“惭怒愤耻,遂领众遁归河中。”
7、朱泚是怎么死的
不久,唐军反攻,进逼长安,经过苦战,顺利收复长安。朱泚率亲信百余人仓皇西逃,在泾州城门却吃了闭门羹。守将田希鉴紧关城门,朱泚大喊:“我授你节度使,你为何忘恩负义?”田希鉴便把他授予的旌旗符节从城头抛下,“续又投火焚之。”朱泚只得再向西行,在客店休息。
朱泚部将梁庭芬贼心不死,倚仗与田希鉴关系良好,独自进入泾州城,花言巧语劝说田希鉴“开门纳朱公,与共成大事!”田希鉴被他说昏了头,居然表示同意。
焦头烂额的朱泚正在客店无计可施,听到这个喜讯,“大悦”,顿时“黄鼠狼摸电门--抖起来了!”马上又找回当皇帝的感觉。他神气活现地命令梁庭芬再往泾州,详细沟通相关事宜。
梁庭芬这是从露出真面目,他明目张胆伸手要官,“请授己尚书、平章事。”朱泚如同守财奴紧攥钱袋般,一口回绝。梁庭芬退而求其次,“求宰相。”朱泚此时虽然已经走投无路,却依然连这张空头支票都舍不得开出,亲手为自己挖下陷阱。梁庭芬恼羞成怒,随朱泚行至宁州(今甘肃宁县)时,联络另外一个同样心存怨恨的将领箭射朱泚。朱泚仓皇逃窜,掉入地窖,被六名随从一拥而上剁成肉泥,首级也被砍下送往京城。
朱泚一名闲官陡然成为叛军统帅,再华丽变身为所谓皇帝,继而因贪欲过度与李怀玉分道扬镳,最终又因舍不得开空头支票而被部下斩杀,身首异处。他的一生形象说明了一个道理:人心不足蛇吞象,即便是天皇,同样死有余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