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谷雨”_谷雨_牡丹_洛阳

雨/生/百/谷

春/雨/绵/绵

在传统农耕文化中,谷雨节气将“谷”和“雨”联系起来,表示降水状况和“雨生百谷”。谷雨最主要的特点是春雨绵绵,雨生百谷,反映了“谷雨”的农业气候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PART ➀

春天的尾巴↷

展开全文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关于谷雨,还有一个传说,仓颉造字,《淮南子·本经训》中有“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的记载。也正是由于这个传说,联合国将4月20日定为中文日,鉴于谷雨既是祭仓颉之日,又是联合国中文日,今年两会上,王勇超提出将谷雨设立为“中华文字节”。谷雨,除了指导农事外,因与汉字、牡丹、茶的渊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

一候萍始生;萍,无根,水草也,与水相平故曰萍。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萍水相逢这个成语典故也正来源于此。提到萍,人们往往会想到“萍聚”、“萍踪浪迹”、“身世浮沉雨打萍”、“风波长不定,浪足在天涯。”……实际上,萍,是一种生命力和繁殖能力都很强的水生植物。难怪父辈们总喜欢用“萍”给女孩们起名。

二候鸣鸠拂其羽;鸠,指布谷鸟,又名子规、杜鹃,在文人的笔墨下,布谷是哀思的意象。这大概与蜀国望帝让位变鹃的传说有关。

在我的记忆里,布谷是悦耳、是欢乐,每到春夏,不管走在哪里,处处能听闻到gu_gu_gu_gu,乡村的静谧与布谷的鸣叫构成一幅特有的画面。在山野,在饭后,小伙伴们模仿布谷叫是永不疲倦的游戏。时至今日,节奏欢快的音乐《布谷鸟》,依然是我最喜欢的旋律。

三候戴胜降于桑。“青林暖雨饱桑虫,胜雨离披湿翠红。亦有春思禁不得,舜花枝上诉春风。”元代僧守仁在这首《戴胜》诗中,描述了戴胜在桑树林中啄食害虫的景象。戴胜在传说中是吉祥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戴胜象征着祥和、美满、快乐,如果看见戴胜,就代表好运即将到来。如果戴胜飞进家里,更是大吉的预兆。以色列把戴胜。选为国鸟。

谷雨节气依次有三个花信风,牡丹、荼蘼、楝花。

PART ➁

唯有牡丹真国色↷

谷雨至,春将尽,百花纷纷飘落,不由让人感叹万物虽美而易逝。然而,最盛大的花事往往留在最末,雍容端庄的牡丹缓缓而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说的就是谷雨节气的洛阳牡丹。

牡丹素以“花中之王”著称,艳压群芳。每到谷雨时节,洛阳牡丹像大唐的美人,饱含生机,元气满满。“洛阳牡丹甲天下”,赏牡丹,洛阳是最好的地方。

朋友圈看到很多好友专程前往洛阳看牡丹花开,把牡丹留在镜头下,并为其作诗写文,从一幅幅、一篇篇作品中不仅能感受到牡丹的美,更能感受到爱花人的认真。爱花的人很多,爱的认真的人很少,我喜欢认真的人,认真地喜欢着。

周敦颐的《爱莲说》:自李唐以来,世人盛爱牡丹。的确如此,但绝大多数人的爱,停在赏牡丹的天资国色,为其倾心者,为数寥寥。前不久,读到忆忆写外公家22代侍奉一株古牡丹的故事,惊讶之余是惊奇,这株牡丹已不仅仅是一株牡丹了。

最为牡丹痴狂的是唐代人。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描写的就是当时长安城的赏牡丹盛景。花开之际,帝王妃嫔在牡丹花下谈情说爱,达官贵人,市井百姓,无不痴狂。文人墨客们更是吟诵出一首首传奇诗篇。

唐玄宗和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李白奉诏进宫,即兴写下三首《清平调》。

王维有:“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徐凝有:“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皮日休极尽夸赞之语“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 白居易素爱牡丹,也是写牡丹诗最多的一个诗人,从《牡丹芳》,到描绘牡丹盛况“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更有“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

民间有“武则天怒贬牡丹”的故事,但事实是,牡丹成为国色天香,归功于武则天。洛阳成为东都,武则天喜欢牡丹,牡丹也因此从山野“村姑”一跃成为宫中的“公主”,全国闻名,一下子高贵起来。唐代诗人舒元舆《牡丹赋》记载:“天后之乡,西河也,有众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叹上苑之有阙,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国牡丹,日月寖盛。”

唐朝以后,世人对于牡丹的追捧亦未停歇。宋代的文人们对牡丹也谓情有独钟,并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欧阳修的“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梅尧臣的“洛阳牡丹花品多。自谓天下无能过。” 陆游的“老去已忘天下事,梦中犹看洛阳花。”

喜爱美食的苏轼不走寻常路,既不赏花,也不种花,而是——吃花。在《雨中看牡丹》中,苏轼记录了他的心路历程:“未忍污泥沙,牛酥煎落蕊……” 至此,“东坡炸牡丹”,一道名吃问世。

岁月流转,如今在中国文化里,牡丹已不仅是美的化身,更象征国家繁荣昌盛,寓意家中富贵平安。朵朵牡丹,片片深情,美满吉祥,与中国人的生命交织,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PART ➂

饮茶正当时↷

谷雨时节,春将谢幕,“落花流水春去也”,告别总是伤感的,自然最懂人心!也许是为了抚慰那些深情的人儿,喝的来了,吃的来了。谷雨,饮茶正得时。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品茶当品谷雨茶,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

明前茶入口清冽,谷雨茶余味悠长。经过冬季的休息,春天的滋养,谷雨茶味道更足,另外,明前茶因产量少,价格不菲,谷雨茶味足、耐泡、亲民。

据说谷雨当天采的茶清火、辟邪、明目。茶农们通常会在谷雨当天,摘一些新茶留给自己或招待客人。逢人总会颇为炫耀地道声:“这可是谷雨那天的茶哦!”

难怪齐己收到友人送的谷雨茶,喜不自禁,吟诗“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白云峰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腻绿长鲜是林和靖对谷雨茶的赞美。亦品出茶之真味,悟到恬静淡泊的人生态度。

谷雨品茗,我们定会想到嗜茶的文徵明。一杯阳羡雨前茶,一首诗「碧山深处绝尘埃,面面轩窗对水开。谷雨乍过茶事好,鼎汤初沸有朋来。」一幅《品茶图》。好茶,好诗,好画,三合一,用现代网络流行语说:妥妥地绝绝子!谷雨品茶,最著名的当属郑板桥的《七言诗》,无风无雨,翠竹亭亭,傍晚客至,一壶松萝,谈笑兴至,铺纸泼墨,香茗一杯,自得其乐。

每个节气有每个节气的怅然,同时又孕育着欢愉,谷雨,春天的最后一次回眸,喜欢春天的人,谷雨是离别、是忧伤。三毛曾说:“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时节到时,离开也是必然的。

中国人向来是最可爱最乐观的!即使离别,也要笑着说再见。谷雨时节,香茗邀客坐其间,谈笑间,揽尽暮春最后的人间绝色,一壶新茶迎接绿荫荫的夏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