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名桂林蓝天救援队队员赴土耳其参与地震救援——马拉蒂亚没有时间悲伤_救援_土耳其_蓝天

4名桂林蓝天救援队队员赴土耳其参与地震救援——马拉蒂亚没有时间悲伤

中国蓝天救援队第一梯队在地震废墟上开展救援。右起第二人为王树青,右起第四人为朱继彪。

韦桂峰在土耳其地震救援现场。

展开全文

朱继彪在土耳其地震救援现场。(本文配图均由桂林蓝天救援队提供)

2月6日,土耳其发生两次7.8级地震,多地建筑被夷为平地。目前土耳其、叙利亚两国已有超两万人遇难。

为了尽快尽力展开救援,土耳其政府发出了国际援助的请求。

2月7日,中国方面迅速响应,百余名中国蓝天救援队队员从全国各地星夜集结,登上了从武汉飞往伊斯坦布尔的航班。

在这些民间“蓝衣逆行者”中,有4人来自桂林。他们是林克、韦桂峰、王树青、朱继彪。除了林克是“80后”,其余3人均为“90后”。最小的是朱继彪,1997年生,还不满26岁。

通过网络,记者连线到了四位桂林蓝天救援队队员,通过他们的讲述,了解到他们参加此次救援的详情。

□本报记者韦莎妮娜 苏展

“报名30余人,选拔4人,自费2万元,万里冒险”

“土耳其地震救援,谁去?”话音刚落,30多只手齐刷刷举了起来。

桂林蓝天救援队队长莫日华知道,这是一次危险的任务,不仅要长途跋涉上万公里,还要深入余震不断的灾区开展救援。此外,施救者还得自掏腰包,全程负担自己的路费、生活费,保守估计人均要花费2万元。

“吃力不讨好”“贴钱贴时间”的活儿,竟然还有这么多人抢着去,这在桂林蓝天救援队里已经是常态。考虑到这次要辗转出国,时间紧、任务重、危险系数大,莫日华和几位负责人商量,确定了赴土救援人员的三条甄选标准。

“第一条,需要有大型救援的经验,至少参与过联合省外救援;第二条,需要接受过建筑物倒塌救援系统培训;第三条,党员、退伍军人优先。”莫日华说。

四位队员脱颖而出。他们分别是林克、韦桂峰、王树青、朱继彪。

林克,本职工作是一名幼儿园园长。如果不说,他的同事和学生们可能不会想到,态度和蔼可亲的林园长,放下教鞭后居然是一位与危险搏斗的“逆行者”。2015年,林克自愿加入蓝天救援队,并参与了多次重要救援行动。林克持有国际认证的绳索救援资格证,同时还是中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援讲师。

韦桂峰,一名曾在特种部队服役的退役军人。他8岁时上少林寺习武,13岁被选入某特种部队服役,拥有丰富的救援实战经验,擅长卫星通讯、营地安置,综合素质过硬。

朱继彪、王树青都是退役军人。王树青是队里的“协调大师”,擅长在短时间内调度各种资源,确保救援高效、迅速、有序。朱继彪擅长搜救犬训练。在此次赴土耳其救援中,中国社会救援力量派出4只搜救犬随行出征。

奉献、救助、利他,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将这几个关键词作为心头的信仰。“很多人不理解,甚至有人误解我们一定很有经济实力,或者是很有时间。其实不是的,我们都有本职工作,也有家有口。时间是手指缝里挤出来的,钱也是牙缝里省出来的。”林克说。

与“黄金72小时”赛跑

地震灾害的最佳救援时间为72小时,每分每秒都很珍贵。

2月6日,在等待响应的过程中,桂林蓝天救援队已经着手部署前期工作。7日上午10点,4名桂林队员编入中国蓝天救援队,即将启程奔赴万里之外的土耳其。

出境需要护照。疫情发生的三年里,出国的机会不多,多数人的护照都已经过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队员们向桂林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提交了护照加急办理申请。桂林、南宁出入境管理部门获悉后,特地为他们开通了绿色通道。一场接力由此展开。南宁方面加紧制证送到高铁站,朱继彪则立即踏上南下动车组列车前往南宁取护照。

当天21时,4名队员顺利拿到了护照。22时,所有人员整理好行囊,开车奔向武汉。2月8日,经过12小时的自驾,4名队员抵达武汉天河机场,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蓝天救援队员汇合。此刻,彼此来自哪里已经不重要了,大家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蓝天救援队”。

2月8日20时40分,飞机缓缓滑出跑道。俯视越来越小的万家灯火,大家感到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

2月9日,伊斯坦布尔机场。由于时差,队员们抵达土耳其时当地时间是2月8日凌晨2点40分,没有想到的一幕出现了:灯火通明的机场里,土耳其当地民众齐刷刷地等候着。当看到蓝天救援队员们时,他们站起来长时间热烈鼓掌,并跟着队员们用汉语高呼:“土耳其,加油!”

韦桂峰眼角一热,但他无法沉溺在感动中太久。经常参与各种搜救,让他看到了自然灾害下生命之花的脆弱。这种时候任何情绪都是徒劳的,唯有转化成实际行动——救人、救人、救更多的人。

马拉蒂亚省马拉蒂亚市是土耳其地震的重灾区之一,距离震中仅38公里,也是中国蓝天救援队的目的地。转机5小时后,当地时间2月8日8时,队员们终于抵达了这片废墟。就在48小时前,这里还是一片肥沃的河谷,万家灯火,岁月静好。

来不及休息片刻,队员们跟着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工作人员和华人志愿者,迅速找到当地应急署报备领取任务,放下行囊,立即投入到搜救中。

搜救的难度很大。不仅仅是大量坍圮的房屋令人无处下脚,气温零下的天气、语言不通、近百次的余震,都给搜救带来重重困难。4名桂林队员均被编入中国蓝天救援队第一梯队。“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拿着生命探测仪,在废墟上寻找生命迹象。只要发现一丝有人生还的可能,马上通知第二梯队开展破拆。”王树青说。

任何微小的声音都不放过。但搜索的片区越多,就越令人绝望。比呼救和哀嚎更令人不安的,是一片寂静。尽管已经来回搜寻过很多次,队员们甚至将脑袋钻进了废墟的孔隙里查看,但仍鲜能发现回应。零下7摄氏度的气温将队员们裸露在外的手和脸冻得没有知觉,但没有人说要放弃。

“我们的背后是大国风范”

朱继彪说,最初抵达马拉蒂亚时,很多国际救援力量还没有到达,因此整个地区只有一抹中国红。土耳其方面也很信任中国救援力量,将整个片区的救援工作交付过来,并全力做好中方的油料补给、餐食供应等后勤工作。

“无论是机场民众的自发起立鼓掌,还是各国救援力量的空前团结,都时刻鼓舞着我们,让我们充满斗志与力量,”韦桂峰感慨地说,桂林蓝天救援队自2014年成立以来,队员们也曾多次奔赴万里之外开展国际援助,参与了尼泊尔地震、老挝洪水、菲律宾台风等各种险重危急的救援行动。“作为普通百姓,我们能够参与到国际救援中来,所到之处都能听到‘China,great’这样的评价,完全是因为我们身后有一个日益强盛的国家。通过救援,我们展现出了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大国担当与使命,展现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同舟共济、生命至上’的大国风范。”

截至发稿时,“黄金72小时”已经过去。林克、韦桂峰、王树青、朱继彪仍坚守在搜救岗位上。

来源:桂林日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