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百余年的康乾盛世,被誉为最后一个盛世,然而事实上背后却隐藏着一触即发的危机,衰败态势使得清廷一下子就成了破烂不堪的代名词。事实上,并非所有人都认可康乾盛世的说法,不少人认为康乾盛世不过是笑话,更是赋予了“红薯盛世”的新名称。
所谓红薯盛世便是因为,乾隆后期大多数民众以红薯为主食,乾隆引以为傲的盛世估计在外人看来不过是今日之印度罢了。
急剧转变
由盛而衰乃历史的正常态势,然而这却是循序渐进而非突然间的转变,这在历史上是正常规律,然而康乾盛世与嘉道中衰却是紧随其后的,给了清廷一个重大的打击。嘉道中衰自然是指嘉庆与道光年间的衰退,而实际上这两人都称得上勤勤恳恳,只不过衰败态势已然种下,况且此二人才智魄力也相对的缺乏。
早些年,不少人认为嘉庆乃清廷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或者说是“罪魁祸首”,显然这种说法不大准确。嘉庆虽说平庸,但却不是败家货,客观来说,嘉庆应当是个“平庸的好人”,然而此刻清廷需要的是“伟大人物”。
展开全文
嘉庆时期,对于吏治的整治使得清廷短暂脱离了腐朽,而随后的道光更是衣服需要打补丁的节俭人家,可以说情形应当要优越于乾隆后期的。然而,或许有时平庸就是一种错,这一时期的清廷到了历史的转折期,错过了就只好被动接受,而代价便是“挨打”。
嘉庆真真切切掌控清廷之时,虽说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收入,收获了价值超全国财政收入15年的总和,但这笔惊人财富依旧拯救不了清廷这艘破船。更何况,查抄和珅所获乃合计所得,很大一部分是无法兑现或一下子无人接受的古玩字画奇珍异宝,因此起到的作用要比想象的小。
嘉庆实际在位21年,这期间隐患已然显现,达到了“官无不贪,吏无不恶”的地步,而地方社会也有着不少了动乱、八旗子弟陷入了生计问题、白银的流失体质的下降,都是这一时期的重大问题,但显然嘉庆并没有将一系列事件放在心上,或者说还看不出事态的严重性。
道光以后,内忧外患更是到了摆上公堂讨论的地步,虽说道光颇有整治想法,并且切实落实,但无奈资质平平起色甚微。另一方面,嘉道时期,西方正处于各方兴起的时期,蒸汽时代使得列强有了惊人的生产力,一个守旧另一个革新,差距自然逐渐缩短,紧接着清廷便被远远甩在后头。
老乾隆在此间的作用
嘉道二人的平庸自然是难以追赶时代的缘由之一,但这源头还应该在老乾隆身上找,乾隆五十八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的来访与受挫便可见一斑。在自诩“十全老人”的乾隆看来,大清盛世无须与蛮夷交流,这份固守自然有着常年处于“巅峰”的缘由,但对于先进的西方技巧缺乏的机敏造就了隐患。
当然,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也许我们也会固守高姿态,然而老乾隆在挥霍方面的天赋也是清廷由盛转衰的缘故之一。康乾积聚下来的庞大家底,大概被乾隆耗光,一生风流、好大喜功,随后留给清廷的只有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结语:
嘉庆、道光二人的平庸自然是清廷无法延续兴盛的缘由,而东西方正处于特殊的时期,历史重担缺乏扛旗人物自然导致了悲剧。另一方面,老乾隆应当为此番衰败负责,毕竟将盛世玩剩“空壳子”的便是乾隆,内忧外患终究使得清廷走向了崩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