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和华为_六个有趣的事实_华为_组装_的人

今天老冯和大家一起,梳理任正非一生的关键几个事,看看他的成功,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发,全程无尿点,建议读完。

有趣事实一

任正非的父亲和祖父很优秀

我们仔细梳理任正非的人生,发现一个有趣的事:任正非的父亲、祖父,在他们各自的时代,都是比较优秀的人。

任正非是在贵州安顺长大的浙江金华人,他的祖父,也就是他爷爷,名叫任三和,是金华地区制作火腿的一个很有名气的大师傅,在晚清民国那个年代,小地方出身的人,能有一门出色的手艺,把自己弄得远近闻名,已经属于很优秀了。

任正非的父亲任木生,也就是任三和的儿子,也不简单,他是民国时期的大学生,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任木生念完书,在国民政府第412兵工厂,担任会计师一职,也是个人才。

任正非的妈妈程远昭,是一个数学老师,身为民国时期的一个女性,可以成为数学老师,可知这个女人,也非常优秀,任正非的理工脑袋,很可能是遗传了他母亲的相关基因。

所以我们看,任正非的祖父、父亲、母亲,都是人才,尤其他的母亲,一个出身旧社会的女孩子,可以成为一个数学老师,不简单,我们都知道,数学好的人,通常都很聪明。

读到这里,你是不是瞬间理解了:为什么豪门找儿媳妇,不但要漂亮,而且还要高学历,因为啊,人家要筛选好的基因。父母本身优秀,加以好的家教,养出来的孩子,没有不好的。

有趣事实二

任正非本身就是技术大咖

任正非一直以大企业家的形象示人,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其实任正非早在他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技术大咖。

展开全文

部队工程兵、技术大咖任正非

是的,任正非年轻的时候在部队里面,是一个工程兵,而且,任正非是工程兵部队里面的高级技术人才,早在1970年代,任正非的大名,就曾经多次出现在当时全国性的报纸上。

举个例子:1977年10月14日《文汇报》第四版,报道了任正非成功研发“我国第一台空气压力天平”的新闻,如下图:

可知早在1977年的时候,当年33岁的任正非,就已经是一个技术大咖,要知道,当年《文汇报》是一个全国性的媒体,你想想这个难度有多高:我让你去发明一个机器,然后,被全国性媒体当作重大新闻,在全国范围内报道了,能做这事的人,妥妥是个人才,是的,任正非其实在很早之前就开始牛了。

再举个例子:1978年10月18日解放军机关报《基建工程兵》用了大半个版面,报道科技人才任正非的事迹,如下图:

这篇事迹报道,第一句就是任正非的名人名言,这句名言是这样的:

“知识并不是雪花,可以径直飘落到你头上

– 任正非”

这是任正非在1978年写下的名言。是啊,知识不是雪花,可以轻飘飘地掉到你头上,知识是要你去阅读、去学习、去钻研,才能获得的,任正非说得对,这个鸡汤好,虽然不够毒。

可见,早在1978年,我们34岁的任正非先生,就已经是军界名人,科技大咖,有句话说得好:牛人,很早就开始牛了。

任正非在部队实验室,注意看,他年轻时的侧面神似孟晚舟

所以我们看,任正非后来办了一家高科技公司,其实早有预兆:任正非早在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技术大咖,科技牛人。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也是好鸡汤。虽然也不毒。

有趣事实三

青年任正非并未立下大志

好,那么,我们提一个有趣的问题:

任正非是不是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就立下大志,要创立一家大型跨国企业,要创造风行世界的品牌?

答案是有趣的:

并没有

是的,并没有。

任正非今天的成就很大,但是在他年轻的时候,他并没有像我们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早就立下“鸿鹄之志”、要成立一家大公司,要做一个大企业家,要生产风行全世界的产品。

并没有。

1982年,任正非听从部队安排,退伍了,当时,任正非被分配到一个科研基地,为什么把任正非分配到科研基地?因为任正非是科技人才、技术大咖,所以,要分配到科研基地。

部队工程兵、技术大咖任正非

一开始,任正非是打算接受分配、听从安排的,但是呢,他到科研基地一参观,一了解,发现:这个科研基地,由于保密之故,选址在深山老林,与世隔绝,而且,也是出于保密的原因,任正非在这里上班,需要长期和妻子、儿女分居。

这个时候,任正非的妻子已经在深圳南油集团了,那么考虑到和家人团聚要紧,任正非咬咬牙,把科研基地这个国家单位,辞掉了,毅然南下,到了深圳,想办法,也进了南油。

也就是说,直到1982年任正非38岁的这一年,任正非仍然打算在体制里面混,并没有立下今天这么大的志向。

1982年的任正非,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三十多年后的他,能有今天这么大的成就。

是的,任正非虽然是个技术人才,但他年轻的时候,志向并不大,他后来的成就,既有个人素质的原因,也离不开时代的造就。

有趣事实四

任正非是43岁才开始创业

那么后来,任正非由于在南油集团里面发展并不顺利,后来咬咬牙,决定下海。

这个决定,其实在1980年代后期的深圳,很正常,因为当时的深圳,就是很流行下海。

好,那么,试问任正非下海创业,是在哪一年呢?

答案是:1987年。

是的,1987年,43岁的任正非和合伙人一起,创立了“华为”。

注意,这一年,任正非已经43岁了。

也就是说,任正非开始创业的时候,他不是23岁,也不是33岁,而是43岁。

有很多人说,人一旦过了40岁,就别创业了,太晚了。

其实,还真不一定。

人家任正非是43岁才开始创业的。

这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就是说啊,只要你有志气,只要你有决心,四十多岁开始创业,也不晚,也还有机会,事在人为,人生的许多障碍,都是自己给自己设定的,其实在真实的世界里,并没有那么多的障碍,关键是,你得敢于豁出去。

有趣事实五

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好了,那么我们说,任正非创立“华为”,是不是从一开始就铁了心要做手机、做基站、做电脑、做路由器呢?

答案是:

并没有

任正非的华为公司,最初的经营范围,是“气体悬浮仪的开发和销售”,也就是说,任正非一开始,想的是,吃他自己在部队里积累的手艺,做自己在部队时代,就擅长鼓捣的产品。

这也合乎逻辑,这个世界上多数人的创业,都是从自己擅长的、喜欢的、熟悉的活计入手,这是基本规律,实属正常。

不过,华为在最初,为了生存,其实什么都做,它曾经做过减肥药、火灾警报器、气浮仪……甚至还一度认真考虑,要不要做墓碑,对,就是为死人雕刻墓碑,当时据说是暴利。

创业初期嘛,都这样,为了生存,业务多元化,什么赚钱就做什么。

也就是说,任正非创立华为,一开始并没有那么大的志向,要做手机电脑基站5G什么的,说得更清楚一些,任正非的华为,后来做高科技产品,有偶然的因素。

是的,这事有偶然性。事情简单地说啊,是这样的:

当时任正非有一个朋友,是辽宁省农话处的一位处长,他给任正非介绍了香港鸿年公司的一款HAX电话交换机,说你去代理这个产品,有钱赚。

于是呢,任正非就跟香港鸿年公司联系上了,开始代理销售这款电话交换机,赚差价。

也就是说啊,华为一开始不是搞研发的,也不是搞制造的,它是一家销售代理公司,是一家贸易公司。

那么,华为这家贸易公司,后来是怎么摇身一变、变成一家高科技产品研发和制造的巨头呢?

答案说起来很有趣,让人恍然大悟,这里面的逻辑值得细品。

主要是两个原因:

原因之一:改革开放初期,经济飞速发展,生意太好了,电话交换机,供不应求,任正非经常拿不到货。对,断货了。

原因之二: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即使拿到货,但是,价格不断下降,所以到了最后,生意也走到了无利可图的地步。

拿不到货,而且即使拿到货,也无利可图。

任正非遇到了巨大的困境。

如何突破这个困境呢?

任正非脑袋一灵,想出了一个办法:

我干嘛要等你供货?

我自己组装不行吗!

是的,拿不到货,我就自己组装!自己产货!

价格太低,无利可图,我就压低成本,自己组装,自己产货!

算算成本,自己组装,便宜好多,就算降低价格,还有得赚!

于是,任正非就这样,咬咬牙,走上了自己动手,组装交换机的道路。

当时具体的做法是:到处收购零部件,然后,依据自己对技术的理解,和团队一起,亲自动手,组装交换机,组装好之后,打上自己的商标,包装好,然后,就可以开卖了!

对,这,就是任正非和华为,真正走上发展正道的演化逻辑。

那么读到这里,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有一点启发很有趣:我们发现,任正非并没有从小就胸怀大志,他一开始,只是代销产品,以赚差价为生,没想到后来断货,然后呢,被迫自己动手组装,然后被迫建立自己的品牌……这一切,其实都是他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也就是说,华为,是时代的发展催生出来的,是被命运这只无形大手推着往前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而不是任正非自己谋划出来的。

假设香港公司不断货、持续给任正非供货,那么任正非是否会满足于当一个赚钱的代理商?他会不会走上“自己组装”这条路?华为能否走上研发和生产之路?很难说,所以我们说呢,世事的发展,人的道路,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

这件事的发展逻辑,耐人寻味,细细品之,可以悟到很多。

有趣事实六

任正非不是神,也曾经犯错

好,那么我们再问一个问题:

任正非是不是永远正确呢?他也没有做错事的时候呢?

答案是:

任正非是个成功的企业家,但是,这并不说明他事事正确,并不说明他从不犯错。

事实上,任正非在经营策略上,犯过很多的错误,其中有一个错误,非常严重,那就是:他曾经放弃了手机市场。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华为就获颁了生产手机的牌照,获得牌照之后,公司团队不断有报告提上来,建议抓住市场红利期,尽快生产华为手机,但是,团队多次的建议,都遭到了任正非的反对,任正非当时说:华为永远都不会做手机。

于是呢,华为活活错过了2000年前后火爆的国产手机市场,眼睁睁地看着波导、夏新、TCL、熊猫、康佳等国产手机品牌,瓜分巨大的全国城乡市场。

那么到了2001年,任正非就知道自己错了,于是在当年10月的公司大会上,任正非向公司高层干部,公开认错,公开道歉,说由于自己的固执和判断错误,错过了巨大的手机市场,于是,亡羊补牢,加速研发华为手机。

早期的华为按键手机

所以,后来才有了华为手机。

所以我们说,任正非虽然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一个老练的决策者,然而,这并不代表他不会出错。其实啊,说穿了,大家都是凡人,只要是个凡人,都会犯错,换谁都一样,好了,老冯今天就和你聊到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久伴学 9banxue.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热门内容